特别推荐陈泳汐老师文章:与一叶茶的亲密接触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10月是新生月,10月1日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恰逢星期日。慈悲的先生给我们子衿学堂上了全天的课程,我们以增能长慧的方式来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从2021年10月至今,我已经连续参加四期子衿学堂了。每一期的日常课程都固定在周日下午,而全天课程基本上都安排在假期里。每一次的全天课程内容比平时更丰富,能量更集中,也更令人难忘。国庆节这一天,上午先生给我们详解《了凡四训》,中午带着我们静坐定心。下午,先生和师母,以及子慕老师共同为我们打造了一场茶道心灵之旅。
我虽然第一次接触《了凡四训》,但经过先生前几次抽丝剥茧的阐述,觉得它离我很近,时刻有种被照镜子的感受。自己的心灯也在先生阐释经文的过程中一点点地点亮。《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璜的家训。该书以其亲身经历教戒自己的孩子如何认识命运,明辨善恶,改过迁善。很多人通过此书改过从善,获得了崭新的人生格局。曾国藩在读完《了凡四训》以后改号“涤生”,意为洗“涤”昨日的错误,读完此书后焕发新“生”。现在,能听先生在特定的时空里讲解此书,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幸运的是,我遇上了。
中午大家跟着先生一起静心后,迎来了令人向往的七碗茶时光。先生为这一次课程命名为《与一叶茶的亲密接触》。虽然七碗茶课已有幸跟随先生参加过多次,但还是特别向往。正如侯瑞华老师所言,先生的课是不可预设的,你无法预料他将会把我们带到何种境地,永远也不知道那个当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在子衿学堂外排队集合的时候,我们闻到了桂花的清香。抬起头来迎面撞见那一树的花开,馨香溢远,沁人心脾。
先生带领我们双手合十缓步走进教室,师母在门口为大家净手。进门听到的音乐是《无量心》,那一刻心中情不自禁升起恭敬和感恩之情。坐到桌前,见桌面上放着一个青花瓷茶杯和一张粉红色的纸笺,还有一支蜡烛、几片花瓣。纸上的文字主题是“第六期子衿学堂.与一叶茶的亲密接触”。此时内心涌出一股暖流。感恩子慕老师的精心准备,感恩先生的无限创造,感恩师母的大爱守护。
先生读诵《茶语》时,像是一叶茶在穿越时空和我们对话,我内心是那么喜悦和安宁。“我本野木,生于高山峻岭,长于荒郊野外,食日月,饮雨露,与清风戏,与花鸟伴。得人间圣人慧眼识木,取我菁叶,以服众生,从此与人结缘。圣人者,怀济世利民之心,与之相处,耳熏目染,我亦灵智大开。”记得第一次听先生读这些文字时,泪流满面。而现在再次聆听,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感恩与感动。
先生和师母把书房中珍藏了10几年的普洱茶拿出来,经过细心的煮泡后,分享给我们这些子衿学堂的弟子们,我们是何其有幸啊。“茶中有人性,茶中有天地,茶中有玄机。”是啊,跟着先生我逐渐读懂了一叶茶的前世今生、气韵灵动。接下来先生带领我们喝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有清善之德,故茶可净身,茶可涤心,茶可养神,茶可通灵。我们在先生的引领下边喝边做生命的清理,每碗茶都是格外的香醇,每次喝完茶看到杯底的花纹都像是各种舞动的仙子。先生带领我们清理生命的各种关系时,我感到内心越来越轻松喜悦,也体验到了妙不可言的神奇感觉。在分享环节,子慕老师提议每个人用一二句话总结今天的感受,大家都有说不完的收获。我的感受是“感恩大家的陪伴,感恩子衿学堂见证了我的成长,真的是越清理越轻松越自在!”
在新生月伊始,我们以这样的高能方式获得了新生。没走进书院之前,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去外地上各种身心灵成长的课程,但收效甚微。进入书院之后,特别是走进子衿学堂,我就再也没上过外面的任何课程。因为书院和子衿学堂的课程足以让我增能长慧,同时还节省了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我在子衿学堂里确实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子衿学堂,获得生命的重生。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2组成员、子衿学堂学员、骨干义工 陈泳汐。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10月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