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2023-10-03 11:55:20)
标签:

文化

分类: 汉风博文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2023928日,农历八月十四。时逢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4周年,书院附属明德早教中心全体师生和家长,在明德礼堂举行了祭孔活动。活动结束,我在明伦堂中为参加祭祀的家长们做了一场主题分享,详解了祭祀和祭孔的意义。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将国家的核心职能总结为“祀与戎”。纵观人类历史,是“祀、戎”相见的历史。祭天地、祭神明、祭祖先,以及封禅大典、开国大典,这是“祀”的范畴。篆书的“祀”,像一个人面对祖先的牌位祷告。
   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传承不断,与我们的祭祀观有必然的联系。因为,祭祀的对象不只是神明、祖先,还有英烈、楷模。祭祀的过程,祷告是形式,目的是“希望”,期冀获得神明祖先的指引,强化“祀”者的信心。现在我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因为仪式感,会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而祭祀给了我们最庄严的仪式感。
   自书院创办以来,我们的课前礼与课后礼都会给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行三鞠躬礼。这是最简洁的祭祀。而在孔子的诞辰日,我们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在中国,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孔子。从古代遍布各地的文庙,到如今遍布海外的孔子学院,也足以窥见孔子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孔子在世之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去世之后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最早的祭孔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但将祭孔活动推向华夏九州的是汉朝开国皇帝、我们徐州人刘邦。公元前195年,刘邦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启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河。刘邦同时封孔子的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开创了中华大地普遍祭孔的风气。从国家的层面来说,祭孔旨在推崇孔子的思想,表示国家继承和弘扬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意志和决心。但我今天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回答:我们为何要祭孔?
   我们为何要祭孔?——因为孔子是我们民族的圣人,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树立榜样。在中国人的眼里和心中,圣人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如尧、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易经》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所以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不辍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我们以孔子为榜样,即便不能成为圣人,也能成为贤人或君子。
   我们为何要祭孔?——因为孔子是至圣先师,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有了仿效的楷模。老师是一个高尚职业,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影响着别人的慧命。如何做老师才能不辱使命?无论学谁都不如学孔子,因为他是“万世师表”。孔子以“文、行、忠、信”来教育学生,“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仁”和“礼”两大范畴。“仁”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他一生努力的主要方向是要使“天下归仁”。“礼”主要是指传统的西周典章制度、风俗习惯;而“行、忠、信”也属道德范畴。可见,在孔子看来,老师的使命首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孔子之所以被称为“万世师表”,是因为他做到了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他以近乎完美的人格与高尚的行为感化了弟子们,而他所提出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思想和方法,既是对弟子的要求,更是自己为师的标准。
   我们为何要祭孔?——因为在我看来孔子不是神坛上的偶像,而是一个可敬、可亲又可印心的长者。孔子的伟大怎么说都不为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了。但孔子也是人,而且是一个思想有光芒、语言有温度、行为有准则的人。我把他作为人来看,所以读《论语》可以读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卫灵公篇》记载,孔子周游列国途中,在陈国绝粮无炊,跟从他的弟子们困病不堪,都饿得爬不起来了。性格耿直的子路带着脸色来质问老师:“君子也有困顿的时候吗?”这句话表明大家对心中一直坚定的信仰有了动摇。而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像一道光一下子就照亮了所有人的心空,也照亮了千年之后的我。仍记得那一瞬间,我坐在书房里眼含热泪,沉默良久。“君子固穷”,这就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而有别于俗人和小人的根本。那一刻,我对“君子”的认知不再是一种称谓,而是一股力量、一个品质、一种节操!
   孔子从55岁至68岁,带着一群弟子周游列国,为的是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他们经历风雨,忍饥挨饿,厄运连连,多次险些丧命。他们凄凄惶惶,流离失所,到了郑国,孔子与弟子们走散了,独自立在东门外,被人形容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郑人的描述如实相告,孔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笑着说:“是这样啊!是这样啊!”读完故事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这就是我们的圣人——有血有肉、坦诚可爱,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我们为何要祭孔?——因为孔子给我们示范了如何成就自己非凡人生的道路。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十五岁即“志于学”。他永远虚心向上,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成功来自于他超越成功的思维。当时的人嘲笑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明知道一件事情做不到,但仍然坚持去做,这是傻子吗?当然不是,傻子根本就不清楚什么是成败!是俗人吗?当然也不是,俗人知道努力无果根本就不会去费力。那孔子究竟是什么人?是圣贤!圣贤做事的标准不在成败得失,而在道德仁义!这种人就像日月星辰,不因刮风下雨就不去尽责。反过来说,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能做的,就是圣贤君子!由此看来,成就圣贤人生也并非登天之事!
   那一天,觉悟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真义,心有所愿:而今而后,只要是利益国家和大众的事“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孔子对我的影响;这就是我读《论语》热泪盈眶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书院为何要祭孔的缘由!
   祭孔的前一天,负责祭祀具体事务的仲岩老师给我发来一篇《祭孔文》。我没有问此文的来处,只觉得行文流畅、表情达意,就在祭礼上宣读了此文。现留存于此,以作纪念。
   岁在癸卯,节届中秋,时逢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4年,我明德师生和家长百余人,谨备鲜果礼乐,肃立于至圣像前,祭祀先师。文曰:

秋风送爽,海晏河清。国泰民安,气正风清。

煌煌中华,郁郁文明。文武周公,天下景从。

嗟我夫子,降诞昌平,少贱鄙事,博学多能。

通天之德,旁彻物情,金声玉振,爱集大成。

乾坤并立,日月代明,阴阳合和,万物蒸蒸。

大哉夫子,既圣且明,出类拔萃,卓乎独盛。

垂仪立极,百代同宗。三千弟子,惟道是弘。

章句汉唐,义理宋明。远播欧美,泽及亚东。

夫子精华,代代相承。天高气朗,玉宇澄清,

社会祥和,物阜民丰。巍巍神州,荡荡德风,

仁爱诚信,中华魂灵。济济多士,众志成城;

融古铸今,中西会通。而今而后,乃昌乃隆。

炎黄子孙,祈祥鞠躬;四海一家,天下大同。

万代功业,待我后生!

伏惟尚飨!

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汉风 2023928日子夜 于清风明月轩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汉风“子夜随笔”(146):我们为何要祭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