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实”对我生命潜移默化的影响

(2023-09-26 08:41:43)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六实”对我生命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第一轮“六实”共修中,我是半途插队进入第三小组。其实,在凌寒老师邀请我一起共修时,我也有过片刻犹豫。我觉得自己平时上班已经非常忙碌了,再参加“六实”,不是又给自己加了一件事情吗?但曾经在书院的经历告诉我,凡是书院的事情,多做一点总归是好的。带着这单纯的信念,开始了自己的“六实”之路,如今已经走过半年多时光了。这一路走来,我深知自己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也没有把每一项功课做到极致,但是我每天都在坚持做,没有掉队,成长得虽然慢,但也算是老实听话实干的一个

“六实”的第一项内容是诵读《道德经》。上高中时,为了应试我曾记诵过许多名篇名句,尤其是读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还有“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句子时,我会觉得内心像一片干涩的花瓣得到了雨露的滋润,稍稍舒展。这或许为我日后走进书院,接触《道德经》下了缘分的种子。后来,在书院发起的五轮《道德经》网络共修中,我仔细聆听了先生每一章的分享,发现这部经典里的每一小句,甚至每一个字都自成一个能量场,就像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而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畅销书都是文采的堆砌,没有能量,读来纯粹就是浪费时间。正所谓“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自从参与“六实”之后,我也很少再读别的书了。

第二项是做拳操舞。前面几轮的《道德经》共修中,也有一项功课是做《道德经》养生舞但当时无知的我却以耗时太长为理由而直接跳过,现在想来觉得很是遗憾。今年2月,我加入“六实”共修后开始正式学习拳操舞,跟着共修大群跳完养生舞之后再去上班,感觉就这样每天逼着自己运动运动也挺好的。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不知怎么的,我觉得跳养生舞成了一个压在头上的任务,持续时间很长,人很累,每次做总想着尽快结束。就在这个时候,书院举行的推进会改变了我的认知。先生说拳操舞和普通的广场舞不同,广场舞只是达到了运动的效果,但它的很多音乐是令人躁动的;而拳操舞的音乐是能够滋养心灵的,能够让我们精满、气足、神丰。而且拳操舞的全称是“《道德经》心法拳操舞”,每一节都有对应的心法,做的时候要把心法喊出来“进退守中”“开放包容”“广大平衡”……一遍又一遍,久而久之,这些词语就会进入我们的生命。喊着心法做拳操舞时,我感到自己更专注于这些心法中所包含的能量和智慧,而不仅仅是完成这一项任务。

第三项是静坐。这一项我坚持得不好。首先是坐不住。每次开始坐的时候,脑海中还是杂念丛生的状态,然后,由于心力不强,思维意识就真的被这些杂念给牵着走了。尽管我也曾硬逼着自己坐三十分钟不动,但其实到了最后十分钟时,身体早已如坐针毡,静心的效果全无。后来,我也没有做到每天坚持,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体会到静坐入定的果味。先生说,坐不住就代表身体很堵,只要过了这一个阶段,会感到身心通透。再往后,身体里的问题就会在静坐时向我们发出信号,我们会感到某些部位隐隐作痛,就好比一次体检。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要达到身心通透的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一直坚持,就一定会看见光。

第四项是诵读《问道心得》。前面几轮《道德经》共修中,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只满足于每天听完先生的一章分享,而对于《问道心得》,我读得不够认真,也就一直没能接引到其中的智慧。参与了“六实”活动之后,尤其是听完了先生在推进会上的讲话,我对待《问道心得》的态度才端正了起来,买了纸质的书,开始好好读。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语言总是笨笨拙拙的,甚至也曾想过要不要报一个培训班去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后来,听先生讲道:“我们怎么来说话?就用《问道心得》的语言说。”我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问道心得》里的语言是高维语言,同样一件事我们用《问道心得》的语言说,就会给人送去温暖、光明,让人茅塞顿开,我们自己也能从中受益。现在,手边有了《道德经》和《问道心得》,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封面时,我的心也不会动了。

第五项是每天唱正能量歌曲。上学的时候,我也曾为了“合群”而刻意去学一些流行歌,结果把自己的心搞得很躁动,很难静下来。直到后来听先生讲《礼记·乐记》时,我才觉悟,心灵真正需要的是德音雅乐。于是,那个当下,我就清理了手机歌单,全部换成了书院常放的音乐:《黄帝颂》、《曲阜孔儒风》、永恒之地》、《我和我的祖国》、《中华民族》、《爱和关怀》等等,每听一遍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现在,这些曲目已经固定在了我的脑海里,每天骑行在上下班的路上,脑海中难免会生出杂念,会起情绪,这个时候,我就随即唱起一首正能量歌曲,去对那些负能量。随着乐曲的流动,身体里、思维意识里不好的东西被过滤掉了。

第六项是每月一信。以前,为了显得有文采,我背过很多摘抄,以为写文章就是要竭尽文辞之华丽。然而写“六实”的每月一信不需要虚华美言,朴实无华的文字才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感恩先生对于每月一信的观点纠正了我的认知。先生说:“不要担心自己不会写文章,不会遣词造句,这不是写文章,是实修实证后的实话实说。大家看一看那些在公众号推送出来的文章,哪一篇有华丽辞藻、诗性表达?关键在于您愿不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让阳光照进来!”每月一信不是作文比赛,我们就面对白纸,坦诚布公地,写自己是怎么做的。做到了,写出来的文字才有力量,光说不做,写出来的都是空话,不仅不能滋养别人,而且还消耗自己。参加“六实”这几个月,我发现我的文字风格有所转变,从原来的追求文采,变成了现在的回归朴实,和内心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对话。

回望我的六实之路,一开始我觉得“六实”是工作、生活之外多出来的一件事情而现在我发现,“六实”和我的工作生活是一不是二。工作和生活需要生命能量的推动,而“六实”就是生命能量的源泉,会对生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感恩凌寒老师与六实三组老师们的牵手,让我始终走在道上,浸润在温暖与幸福里。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三组成员、子衿学堂弟子 刘菁菁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9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