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组共修一次认知升华

标签:
文化 |

上个月10日晚上七点半,我们中华经典共修第一小组线上活动准时开始。按常规,主要研修《问道心得》第二十五章。每人读一条,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践行,选取一条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史一然老师每次发言,我们都如沐春风,感觉听不够,这次也是如此。史老师讲述的是第七条:“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智商,而是在于他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在于他如实遵道而行的持续做到。”这句话,我当时在读的时候是把它画下来的。这个思维方式,之前我们在分享的时候经常会讲到思维认知。就是我们在做选择时,如果在同一思维下去进行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只有把我们的思维认知提升到一个更高维度,才可以跳出现象或者是问题的本身。这样就不会被问题所拘泥住,困惑住。
后面那句话更重要,就是要如实遵道而行,持续做到。正确的做到就是遵道而行,不能够为所欲为的去做,不能够凭自己的想象去做。“遵道而行”这四个字太难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道,然后再去行。顺道而行的同时还要持续的做,不停的做,快乐的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功夫成片,才能产生真实力量。如果说是夹杂,就是就像《了凡四训》里面讲的善恶交替的话,要改变命运是很难的。
重点在于功夫成片,就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功夫成片不能有空隙,就是一直要修到我们念念相连,成为一念,只有一个善念,这个才叫持续性。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烦恼,没有抱怨。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从渐变到顿悟的一个过程。
我作为上个月的值班组长主持会议,对史老师的发言深有感触。“遵道而行,持续做到”这八个字太有力量了,如果不是小组共修,我读十遍可能也感受不到这句话的力量。接着发言的张栩宁老师也讲到“没有重复的时候,我还没感觉到什么,一重复,我就感觉这几个字的力量好重!”在经典中,比如《黄帝内经》中不也是黄帝曰岐伯曰,就你一句我一句吗?我们小组共修也是你一句,我一句,可能无形中就把自己思维不通的地方给化掉了。
王宇老师说,自己有时候会有惰性。其实我们都一样。但是“像煮饭,我们只要不断的添柴加火,就能将生米煮成熟饭。生命奇迹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一句话先生也说过,他告诉我们量变之后才是质变。我们现在所行的每一步都是我们以后前行的基石。有句话叫“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如实遵道而行,持续做到。这样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第二天,我看当晚的感悟,有好几位同修都是围绕“遵道而行,持续做到”这八个字而写的。
我们小组还结合当前实修情况,确定一个共修主题。我看到暑假来临,月初随书院外出游学的,还有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同修很多,群里出现打卡不持续的情况。我就确定了这次共修主题:关于打卡。可以谈对打卡的看法,以及如何打卡的做法,主要是借鉴交流,坚定对打卡的态度和信念。
史老师又引领我们:一定是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们参加六实共修是在一起借助团队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是团队的一份子,同时团队也是由每一份子来组成的。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不光是个体行为,也是这个团体团结向前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不仅对自己负责,也对一起参加共修的所有人负责。先生以前讲的,我们既受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也是别人的环境。带着一份责任感,我们每个人要争当引领者。每个人都争当引领者,大家走起来就会特别的轻松。这是合力的作用!
耿霞芳老师说:“每天看到文莉老师把每位老师的感悟梳理好发到群里,每天坚持汇总感悟那么辛苦,自己又一片空白,感觉心中有愧。在此之前,我要有出差等特殊的事情,就不打卡了。但是在你们的带动下,我每天哪怕就是拳操舞没做,《道德经》没读,只是唱唱歌,仍然坚持打卡。因为打卡就说明自己还处在觉知的状态,还能生发惭愧心,一旦连打卡都放弃了,就真的难以救药了。”
这次小组共修,让与会的每个人感受到语言是有生命的,是有声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能量和信息。这也是小组共修的真正意义所在,也真正理解了先生最初让我们分小组共修的用心。每次共修,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六实”践行中的所得所惑,思想得以碰撞,结节得以解开,手拉手再走下一程。让我们:遵道而行,持续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