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彭城书院的八年之约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第一次与彭城书院结缘是2014年的暑假,机缘巧合下与同事一起在体育场聆听了一场汉风先生的讲座,观看了书院小弟子们的演出,至今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在心中默默地发愿:“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送到彭城书院去学习传统文化与圣贤智慧。”时隔八年,在孩子刚好的年龄,我恰巧在朋友圈看到了书院启蒙班的招生信息。这份欣喜让我义无反顾的带着孩子走进了书院。我很感恩,和书院这种莫名的缘分让我不顾一切扑进她的怀抱。
走进书院原本只是想让孩子多读点中华经典,多接受点古圣先贤的智慧熏陶。可是没想到作为家长的我,却收获的更多。清晰的记得我参加第一次家长学堂之后,感慨良久:感慨先生的慈悲智慧;感慨书院的大爱无疆;感慨这是怎样一群超凡脱俗的人,在为孩子种下一颗圣贤的种子;感慨家长学堂的每一次课都在引领我们如何做好父母。我喜欢家长学堂,珍惜家长学堂的每节课,即便只是坐在那里读经诵典,也是对自己一周以来心灵的一次洗礼。
在家长学堂上我们时常听到:“家长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家庭教育很简单,就是家长做好自己,做有道的自己……”我不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但也时常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和书院不谋而合而激动不已。我习惯于在让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让自己先做到。比如读经打卡,我会先读一遍当天要打卡的内容,孩子看到之后也便很快就进入了状态;静坐的时候,音乐一响起,我们就会面对面盘腿而坐,偶尔还会让爸爸当裁判看谁静坐的最好。
记得最初来书院的时候,孩子因为年龄太小,不愿意和我分开上课。后来我带着他看了我们家长上课的教室,并告诉他:“我们都是书院的同学,只是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而已,等下课的时候要记得来接妈妈哦。”后来每次来上课,他进教室前都会交待我:“妈妈,下课后不要乱跑,等着我来接你。”虽然他现在已经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但这已经成了我们的约定,他依旧喜欢这样交待我。
书院的家长学堂如同净化心灵的圣地,所以每一次家长学堂我都会认真对待,除了出于对书院的敬畏之心和对老师的尊重,我更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虽然孩子看不到我的上课状态,可我知道我认真的态度与敬畏之心一定能影响到他。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不断的进步。我还发现我们俩上课有一个共同的喜好:我喜欢坐前面,孩子也喜欢坐前面。我相信在同一个课堂上,前排接收的能量一定是最大的。
每次课后,我总喜欢和孩子讲一讲我上课的情况,平时也会给他介绍书院,聊到我们的大家长汉风先生。孩子对先生总是充满好奇,总是问我:“先生是我们书院最厉害的人吗?他读过好多的书吗?先生是不是像老子一样厉害?是不是像孔子一样到处传道啊?他长什么样呀?……”也许是至诚感召的力量,今年少儿国学大会那天孩子非常荣幸的见到了先生,并被先生亲切地抱在怀里合了影。那是孩子特别开心的一天。
因为工作条件的限制,现在我还没有更深的走进书院,只是每个周六与孩子一起按时来书院学习。他在启蒙班里学习中华经典,我在家长学堂学习圣贤教育的智慧。但就这仅有的每周半天的时间,我收获的不仅是对孩子教育的正知正念、家庭的和谐以及自己心态的改变,还有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走进书院也源于对先生的敬仰,先生对祖国与故乡的赤子之情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总是感染着我的热情;先生的博学多才,总是激发着我的求知欲;先生的慈悲智慧,总是引领着我去不断超越自己。
感恩敬爱的先生,感恩彭城书院,感恩那么多大爱的义工老师们,感恩家长学堂!在这里让我们的生命得到了觉醒;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家庭教育的智慧;在这里我们走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感恩义工老师们的无私付出!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第65期国学启蒙幼儿养性二班 倪博煦家长。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