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先生应邀为国家能源集团青年干部培训班授课
标签:
文化 |
分类: 汉风讲学 |

7月13日下午,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先生应邀来中共国家能源集团党校徐州分校,为正在这里举行的“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电科院青年干部(英才)管理培训班”授课。在一下午的时间,先生以《国学智慧与领导力》为题,为全体学员做了三个小时的专题讲学。讲学取得圆满成功,引起强烈反响。
先生从“国学”的内涵说起,广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的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对“国学”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之风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古代学术。
先生说,《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学圣经。其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名言,言简意赅,一语道破管理玄机。这里的“小鲜”泛指被管理者,“烹”就是使命、战略和方法论。相比之下,西方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学说,与老子的管理思想相近,时间上却晚了2000多年。接着,先生引用《道德经》第十七章的经文,阐释了管理的四重境界中。“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由此可见,最高层级的管理是靠“道”来执行的;第二层级就是靠“德”来推进的;第三层级是依托“法”来进行的。其中“道”是最高的,道是社会运行的规律,领导者顺道而为,企业就会按照道的规律自然运行。
先生给大家提出几条建议:一、修好“无为”思想;成为“玄德”之人。二、练就“百谷之王”胸怀;养成“谦下不争”品质。三、善于推功于人;甘于揽过于己。先生在讲学最后寄语所有青干班学员:“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国学智慧博大精深,我们只有从内心生发起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圣贤祖宗的信仰与敬畏,才能从中汲取到做人处事的无上智慧。只有尊道贵德、正己化人,同时放下自己的架子,甘愿托起别人,才能最终成就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者。”大家用发自内心的掌声来表达自己闻道而乐的感受。
汉风先生曾多次应邀到国家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等,为管理人员培训或授课。讲学内容有《道德经与企业管理》、《易经与企业管理》、《儒家哲学与企业管理》、《禅宗智慧与企业管理》、《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阳明心学与企业管理》、《传统文化与职业道德》等等。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温金海称赞汉风先生是“用生命演绎中华经典的楷模”,“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失落已久的传统士人的道统与风骨”。《华星名人》杂志评论汉风先生“人格高洁、学识渊博、思想深刻、语言幽默”,“内心充满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赤诚”,“他的每一次报告都引导人走向善良与高尚;他的每一次演讲对于听众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文稿:书院新闻中心。摄影:张宜明老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