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又开一期!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6月17至18日,来自上海、苏州、镇江等城市的100余位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彭城书院的苏州分院暨彤日书院,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家业传承与家道中兴研修班”。彭城书院院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研究”全国总课题组专家汉风先生,为大家分享了七大主题内容。这些讲题分别是:《导论:破解富不过三代的困惑》、《积善之家有余庆》、《勤俭持家福泽远》、《诗书继世长》、《立家规·正家风·传家训》、《藏在家谱中的智慧》、《家和万事兴》。七个构架的主线是:尊道贵德、修善积德、德泽后世!课程反响强烈,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
课程伊始,汉风先生从“家业”与“家道”的区别说起。家业是指家庭的有形财产,如土地、房产、家具、存款、汽车等用以维护家庭成员衣食住行保障的物质财富。家道是指家庭赖以成立与维持的无形层面的东西,如家规、家训、家风、家族精神、家族传统等。先生指出,“富不过三代”这句谚语说明家业难以传承是从古至今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家业后面没有真正的家道做支撑。万事万物合道则久,逆道则亡。有形的家业和家产只有被有道与厚德的子孙后代继承,才能香火不断,乃至发扬光大。
在《积善之家有余庆》这一课上,先生说所谓“余庆”就是一个家族的先人为后人所遗留下来的阴德和福泽。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可见,一个家庭想要长久兴旺,靠的是善良厚德和读书明理。范仲淹与曾国藩的家族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勤俭持家福泽远》课程中,先生讲到“勤俭”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与一个人物质上富不富有并无关系,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大都具有勤俭的美德。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所以,无论家庭多么富有都不该铺张浪费。
在《藏在家谱中的智慧》讲学中,先生说“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百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延续家族的血脉。这就是家谱。”先生强调,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翻开家谱,就像是参加一场“穿越时空的家庭聚会”。抚摸先人的名字,领略他们的往事,我们仿佛能透过他们的目光,看岁月变幻、世事沧桑、生命传奇……原来,那是我们遥远的过去。正因为有家谱,我们在今天才不至于像无根的浮萍,才能在家族和历史的源流中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进而明白未来向哪里去。
两天的课程在学员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很多人在分享中说,这是一次人生觉醒之旅、生命再生之旅。来自苏州吴中区的李铭泰感动地说:“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直击灵魂的课程。先生的讲课真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原则,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学术词汇,更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知识,只有慈悲的情怀、朴实的状态与智慧的言说。感恩书院举办这样的课程,我的人生从此翻开新篇章,我的家庭也必定越来越和谐!”据悉,下一期研修班将于7月中旬到南通举办。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新闻中心义工老师的镜头去欣赏那些精彩的瞬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