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参加“六实”活动一年的回顾与反思

(2023-06-14 07:39:08)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我参加“六实”活动一年的回顾与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六实”共修已经整整一年了。回顾过,从一开始对此活动的迷茫混乱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习以为常。每天的静坐、读经、唱歌、拳操舞、抄经,所做的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有”,因为“有”的坚持,才使得我们的身体、思想、意念在悄地发生转变这个转变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无”,就是能量的提升,智慧的叠加。下面我就针对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如何对“有”的坚持和对“无”的感知做个小结,便于在新一轮的共修中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

首先,我是如何处理工作与共修关系的。去年的“六实”发起会因为回老家参加而农忙错过了。会议结束后看到群里发起的“六实”接龙报名,虽不明白“六实”是怎么回事,但几年在书院学习的经验提醒我书院的活动我一定要参加。等报名结束以后,我很幸运的分到第一小组。先生常说一切都是自己感召来的,我们一组的老师整体上来看比较精进,一年的“实学实干”也证实我们小组的优秀。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能量自然提升也快。对“六实”的落实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有困难,我也是如此。在学校我担任两个班级的数学课并兼任班主任,属于工作量偏大的,好像真的没有时间去完成共修的几项内容。虽然每天尝试去做,但总觉得手忙脚乱,没有次序,当然也收不到什么效果,心里隐隐升起放弃的念头。好在大群共修时,先生及时赋能指导和小组同修的加持,才使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先生告诉我们共修与工作是“一”不是“二”,要融在一起,不要分开。先生还给我们指点,有些项目比如读经和静坐都可以在公交车或地铁里完成。有了先生的指点,我便照做,上班坐公交的时间读一遍《道德经》,下班的时间坐在车上静静听音乐。拳操舞时间较长,我便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个或三个时间节点去完成。早上提前20-30分钟到校做养生拳,下午抽时间完成养生舞,正好缓解工作的疲劳,晚上回到家再做养生操。当把时间安排好以后,剩下的就是每日的坚持了。“坚持”每日有规律的去做相同的事情,在以前,我是真的做不到,也曾经无数次说过豪言壮语,要怎么去做一件事,但后来坚持几天或一段时间就不了了之。但这一次“六实”共修,我是坚持下来了,虽然也偶尔有那么几天完不成任务,先生说这也正常,也在“道”上。之所以能坚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群体,群体的力量推着大家往前走,这就是“共修”的力量,也终于明白先生的用心良苦,更是体悟“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的感染力。

其次,共修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足。“六实”活动已经坚持一年,好多同修在分享过程中也谈到,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太大的改变,道理好像都懂,但在实际落实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少人都觉得自己“知道”却“做不到”。类似的困惑我也有,前段时间突然产生一种想法:我做不到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不知“道”?记得先生曾经问过:你真的知“道”吗?好像真的不知“道”。最起码对“道”的感悟还远远不够,所以修身是一个漫长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反省自己,不足的地方仍有很多,做事态度不够积极,不够细致,好多问题考虑不到;拖延症,每月一信不到月底最后两天都完不成……这些都需要在修身过程中逐一克服。

最后,再来说说这一年的收获。虽然有的同修感觉自己变化不大,遇到问题还是会产生情绪,但我认为这恰恰是最大的进步因为我们已能觉知自己的情绪,能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这便是过去的自己所不能企及的,这就是我们参加“六实”活动最大的收获。先生常说,觉知是蜕变和升华的开始,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拿到了觉知的能力;养成了遇事反求诸己,修己而不责人的习惯,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智慧。如果没有参加“六实”活动,可能我们还是一个惯于指责、心里充满怨气的人。“六实”活动的落实是我们能做到的“有”,而我们从共修中得到的觉知、感恩、反思就是我们得到的那个“无”。感恩“六实”活动,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感恩同修的互相鼓励,未来的路上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

【本文作者为书院资深骨干义工、立志班班主任 徐凤梅。邮箱收稿日期202363日。书院邮箱:pengchengshuyuan@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