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2023-05-09 20:10:23)
标签:

文化

分类: 汉风讲学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57日上午,是全国十佳国学书院——彭城书院举行国学班必修课程与国学讲坛的日子。明伦堂内座无虚席,书声朗朗,讲学论道之声不绝于耳。从五一节到端午节是国学班新老交替的一段时光,所以书院呈现出一种新气象。这一天,国家优秀社科专家、书院院长汉风先生亲自给国学班弟子们授课。先生拟定的讲题是《为学日益与为道日损》。

先生的讲学从追问大家的人生开始。他说:“今天我们从幼儿时期开始上学,很多人一直上到博士毕业,一生中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的美好时光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何要上学?”是的,为何要上学?很多人可能会回答“为了考大学,找工作。”但先生说,这样还不够!“學”这个字的本意不是为了考试而去记诵知识和计算习题,而是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他说,规律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一个方面的知识只能解决对应的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了解和掌握规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先生说,任何人顺应规律才能健康长久,违背规律就会日渐消亡!所以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一条内求之路,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了解规律,觉悟生命,认识本我;而不是为了让人看到自己的知识才华,更不是为了获得浮名,或者攫取功名利禄!这就是古人“为学”的目的,也是孔子所言的“古之学者为己”的真谛。古人常说:“读书志在圣贤”,这是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与核心精神。古人读书做学问,是为了明事理,增进自己的智慧德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所以教学讲究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

天下第一的老子在《道德经》第48章中明确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是为了增加对规律的了解,那为“道日损”又损些什么呢?先生说,要损掉贪嗔痴的污染;损掉意识头脑中的自以为是;损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损掉人类心灵上的雾霾。我们看到,世人一般是追求记诵学问的居多,能传授知识者也多,但求道者则鲜见。求道必须放下由知识而产生的执见,走向内心世界,反求诸己。所以,为道者不会在乎弘畅闲雅,损益文句,而是大辩若讷,复归于朴。由此看来,《道德经》中所讲的“为道”,是现代教育还没有真正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又如何来落实“为道者日损”呢?就是按照《道德经》中所揭示的原则、规律和品质,进入“吾日三省吾身”和“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过程。这是一种心灵层面的深入。人类的心灵本来是晴空万里的,现在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种种污染,就会让我们的生活与本性相违背,如此人就会痛苦,就会受难,这是谁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所以,重新审视和实践老子提出的“为道者日损”,势在必行。损之又损的目的是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也是超越自我,解放心灵,联接宇宙集体智慧。

先生强调,在修身的问题上,没必要追求繁琐的功法,也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各种知识和理论。因为这样的“为学日益”就像试图磨砖成镜一样。这样的人,一生都会被妄想所缚,结果是不断找船、不断试水,但就是不往彼岸前行,最后荒废了自己这一趟宝贵的生命大学进修之旅。而“为道日损”是悟后修行,是修大道至简,修以不变应万变,修一经通而百经通。悟后的修行是“抱一、精进”;是修身心合一,也就是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把自己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这是“以道莅天下,抱一为天下式”的圆满存在。

由此,我们知道:修行不能只念念经、打打坐、发发言,或者去公益活动里出点力、捐点钱。这都不错,但还不够!修行就是生活,要利用生活中的每个人和每件事修觉知和自律,把人生的每一寸时空都变成修行的道场;把每个人都变成我们的恩人;把每件事都变成帮助我们修行的助力!修行就是要不断实践“和谐身心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事业我的责任,和谐社会我的责任。”这一个上午,明伦堂里充满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

这样的家长学堂真给力!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国学课把为学和为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国学课让人忘了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