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性怎么养?答案在这里!

标签:
文化 |
分类: 汉风讲学 |
2023年幼儿国学大会虽然已经圆满落幕,并渐行渐远了。但它带给参与者的影响却越来越明显。活动期间,国家优秀社科专家、徐州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先生为家长们做了《幼儿养性的智慧》专题讲座,这是为此次国学大会专门准备的讲题。先生说,作为家长首先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认识教育规律!“幼儿养性”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教育智慧。《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并点亮孩子天性,同时帮助其化掉坚固的秉性,去除后天的习性”之过程。最终每个孩子都要形成自己完美的个性。
先生说,平庸的父母渴盼孩子出类拔萃,智慧的父母希望孩子超凡脱俗。茫茫人海,多为凡夫俗子,凡夫的生命特征是自私自利。比凡夫心灵境界高一等的是君子;再向上是无我利他的圣贤;而损人利己的小人,在凡夫的境界之下;更有贻害国家与社会而锒铛入狱的罪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引领孩子往高处走,向自利利他、利益国家社会的方向走,要教育孩子成为君子、圣贤。先生说,做个好母亲便是大事业。比如孟母、岳母,她们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却光照千古,那是因为她们培养出了中华圣人、民族英雄。
先生强调,人的天性本来都是善良的,我们一定要护持好孩子的善性,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让孩子从小学习圣贤经典,敬天爱人,无我利他,保持本善,就是世上最好的教育!我们就是最好的父母!先生请大家建立一个意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 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之上去爱他,要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成为最好的自己。
先生说,们要接受孩子的长处,也接受他的短处。就像玫瑰花,接受他的芳香,也接受她的多刺。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意思是人的秉性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如果是性格上的弱点,如暴脾气、慢性子等,我们只能选择接受;不接受就会有矛盾和对抗,就会一直难受。如果是性格上的缺陷,如贪婪、凶狠等,就用我们的耐心创造良好的环境去慢慢化育。
先生强调,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因为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孩子在诵读经典之时,就仿佛在聆听圣贤的教诲;践行经典之时,犹如站在圣贤的肩膀上前行。先生还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最佳教育期是婴幼儿阶段,一旦错过,遗憾终生!智慧的父母一定会为孩子选择圣贤教育。而书院教育,以及扎根在书院沃土上的明德国学幼儿园和明德早教中心的教育,都是圣贤教育。因为这里“用华夏道统扎人根,汲圣贤智慧育良才”。这里的教育原则是:爱心关怀、环境熏陶、经典诵读、灵性启发、习惯养成、寓教于乐。
先生的讲学在家长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定引领孩子跟随书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