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迟到了20年的心灵对话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我公公是一个很严肃的人,退休以前是一家公立医院的院长,因为工作太忙就很少在家,所以和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沟通。偶尔说几句话,也都是板着脸,好像从来没见他笑过。我们搬出来住之后,每次带着孩子回去看望两位老人,差不多都是和婆婆聊天。我心里对公公一直敬而远之,但前几天竟然发生了大反转。
因为公公喜欢吃蒸菜,我父亲就摘了一些榆钱让我给送过去。那天婆婆肠胃不舒服,在屋里休息,只有公公在院子里与我一起摘菜。公公说他前段时间去书院听课了,非常认同汉风先生在课上讲的观点。比如“在一个家庭中,逝去的祖宗是深藏在地下的根;健在的祖辈是露出地表的根;父母是树干和树柢;儿孙是枝叶花果。所以,死亡只是改变了生命状态,并未结束我们与亲人的关系。”
他还给我讲了好多他小时侯的故事,以印证先生讲的“祖宗最然不在了,但并未终止与后人联系”的观点。我知道公公一生曾帮助过好多人,就说:“爸,家里为什么那么顺?是因为您以前做了很多善事,现在有了善报,福佑了我们这些子孙。”我见公公有了笑意,就接着说:“爸,先生说我们不光要活好更要走好,所以我们不能只享受生活,还要想如何去做更多的善事。我希望你们二老百年以后能走的圆满。”公公又没有否认我的话,这个话题要是在以前我绝对不敢说,但现在因为公公结缘了书院,打开了思维,所以我就敢把心里话掏出来。
其实公公和婆婆都是非常善良的人,无论对家人,还是对亲友,哪怕对陌生人,都能无条件的去提供帮助。但他们又都很要强,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起争执。我看公公今天高兴,就趁机对他说:“先生在家长学堂里说家和万事兴,您和婆婆是我们家的两尊佛。您们越好我们这些儿女才能越好。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大家和和气气的有多好。”公公虽然没说什么,但感觉听进去了。这时婆婆也适时从屋子里出来了,补充说:“过日子还要节俭,不能浪费。”公公也破天荒的笑着不出声。想来我刚才和公公聊天,婆婆一直在听着。
婆婆见公公今天这么好说话,又说:“我们继续多做好事,多吃亏,多帮人。”我连忙给婆婆点赞说:“是的,我们所给予的都会回到自己身上。”公公也笑着默认了。真是一人学习,全家受益。中午陪公婆吃饭时,感觉气氛从来都没有这么融洽,以前吃顿饭都不知道那句话马上就谈崩。今天明显感觉公公的情绪很稳定,很平和。在如此和谐的气氛下,他们胃口大开,本来婆婆因为胃不舒服没打算吃饭,但在说话时不知不觉吃了一些。公公还说,自己在祭祖这方面做得不好,以后一定重视起来。一切由心生,当心通了一切都好了。
在从公婆那里回来的路上,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种想落泪的感觉。我走进婆婆家快二十年了,这是二十年来我第一次和公公聊了那么多,比以前二十年说的话还多。最重要的是聊到了生命的本质,还有因果定律。我真的体会到家和万事兴的力量!我内心就无比感恩书院,因为如果公公不去书院听了先生的课程,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今天。现在,我们全家人都慢慢走进书院了。有了书院大家庭的温暖,我们的小家庭就不会再寒冷。
【本文作者彭城书院志愿者协会资深骨干义工、公益国学启蒙班教师 张艳。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3月3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