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

(2023-02-28 10:03:18)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她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

“再见2022,您好2023!三年疫情风雨路,很多人突然明白了生活的艰辛,看到了过去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没关系,所有遗憾都是未来幸福安好的铺垫。只有对经历产生反思,才会从经历中成长,把每一天活出新意义。”上面这段话是师母在新年伊始诵读的元旦祈祷文,至今还清晰的记得!此时又一次地叩问自己:我对自己的所言所为反思了吗?每一天都活出价值了吗?

春节期间,我和夫君、孩子们一起回东北老家陪四位老人过年,因为我深知这是和父母、祖宗连根养根最好的时机了。以前大女儿上大学的时候总想着我们一家四口人春节能聚在一起去某个城市或国外旅个游啥的,过个不一样的春节,不太愿意回老家。如果没进书院接受圣贤教育,我也许会接受孩子的建议,去旅游了。但自从进入书院,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了先生传播的圣贤大道,我的意念就是春节一定要回老家陪老人。我曾很严厉地和孩子们讲:“只要爷爷奶奶在,我们都要回老家过春节,这是不可变的规矩!”

孩子们也很听话,每年无论什么情况都克服各种困难往家奔。今年大女儿因为回家尽孝道又要急着赶回去上班,竟没买到从长春回上海的座位票。她下火车已快凌晨一点了,不仅没有一句怨言,还打趣说:“我体验了一下高铁没坐的感受!”我知道女儿长大了,懂得了父母的这份心。“夫孝,德之本也。”这是《孝经》里的话。我们天天讲善、讲孝,好似离我们很近又很远。从孝敬父母的层面,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把握春节这个尽孝的契机恰好是给孩子们做榜样的最好时机。

面对年迈的父母,我热情的陪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思。公公今年84岁,心里总是担心来日不多,心情不好,时而发脾气,时而说些丧气的话。这些天我陪着他,用先生教给我的智慧和他交流,慢慢地解开了他心中的恐惧、担心和疑惑。在陪伴老人的这些日子,孩子们看在眼里,她们对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的孝敬之心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我按照先生的教导踏踏实实去做了,实修了,这才体会到“上行下效”的真实意义。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们下火车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那时天已经快黑了,但还有一段20多公里的路才能到父母家。我们坐的顺风车20元一位,车上还差两位才能走,我当时发的念就是“把这两个位子让给最需要的人吧”。过了一会儿,来了两位老人,知道他们和我们去的目的地是同一个地方,我心里很感恩。在车上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是女婿送岳母回老家过春节。老人也已经80多岁了,车上的司机说:“这么大年龄,我开车得慢点。我的父母也80多岁了。”这真是人间处处皆温暖。

那一天正好下点雪,所以那一刻我特别感动。下车后我把两位老人的车费一起扫码付给司机了,并给司机师傅深深地鞠了一躬,希望让他回去不要太赶时间,路上慢一些。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这恰恰是她们人性成长的起始点,我要让我的孩子护持好自己人性中本来具足的善,并发挥出来温暖他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对待父母的孝心扩展到对更多的长辈,将爱心扩展到身边所有的人。其实这个起点并不高,人人都可以做到。从孝敬恩重如山的父母开始做起,慢慢地一点点把我们的爱心延展,最后把我们的心扩充到大海一样广阔。如果能爱所有的人,就真正接近仁者的境界了!

现在,我准备好了,当我向着2023年——完完全全地开放,精进抱一,时刻反思自己的念思言行,在这全新的一年每一天都活出全新的自己。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他人心,我一直在路上!

 【本文作者彭城书院资深骨干义工、国学启蒙班家长学堂负责人 李凌寒。邮箱收稿日期:20231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