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每一轮共修都让给我得到一次飞跃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参加了彭城书院举行的五轮《道德经》共修的后三轮活动。回望逝去的旅程,三轮共修带给自己的感受和成长如同跨越了三个台阶,每一次都推动我的生命向上飞跃和升华。
记得第二轮共修开始时,我刚进书院不久,看了共修要求,根本没有信心参加。因为每天清晨5点就要起床,5:30—6:30,诵读《道德经》1至3遍;6:30—7:00,聆听汉风先生每天一章的分享;上午做一遍道德经拳操舞。晚上9:00—9:45,随音乐静坐;9:45—10:00,聆听刘思苇老师《道德经》及《问道心得》诵读;10:00—10:30,在微信中打卡当日践行情况,并附简短感悟文字。看着这些内容就让我生出畏难的情绪,所以当时就没敢报名。
第三轮共修启动时,我来到书院已经快有一年时间了,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想着能跟到哪儿算哪儿。刚开始,觉得先生分享的每一章都有几句话触动我,或和我同频,我就把那几句记录下来。听着听着,越记越多,不知不觉听到三十几章。
记得先生在分享完第37章时说,每一次报名的时候大家都很踊跃,但每走一段路就会有些人掉队,能坚持到最后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人。这些善始善终的人应该算老子讲的“上士”,抱一精进,闻道勤行。我那时对经文还不熟悉,有的字也不认识,前后连不起来。对于先生引用圣贤的警句,有的闻所未闻,我只能暂时用拼音记下,课后到网上去查资料。但我老实、听话、实干,按要求踏踏实实完成每一项共修内容。
与很多老义工比起来,我进入书院相对较晚,所以在修身路上一定要多下功夫。一开始做养生舞,视频有时因为网络不畅无法播放完整,我就自己喊着做完。刚开始静坐,感到腰酸腿疼,浑身都不自在,但我尽量坚持多坐一些时间。我想我不能中途做逃兵,一定要力争做一个慎终如始的“上士”。那一轮共修,我虽然做得不够好,但却坚持不懈地走到了最后。
2022年4月1日,当第四轮《道德经》共修开始时,我已经深度的融入了书院。我先后聆听了先生的《大学》、《了凡四训》等中华经典的讲座音频,每天打卡读《道德经》、《论语》、《中庸》等圣贤经典。先生常说:“读经典一部,胜过杂书万千。”我的人生在经典光辉的照耀下,在书院大家庭的和煦春风里,一天比一天光明起来。
记得先生在分享第三十六章《大智微明》时说:“读经典如果只懂字面意思,不得其门而入,不可能汲取到其中的智慧。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思维的高度、境界和生命能量,才能读出经典的味道,明了其中的真义。”是啊,跟随书院不断提升自我,与以往的经历不一样了,心境也就不一样了。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早已不一样,就像爬台阶,每上一层就有一层新高度、新感受、新境界。
当在书院公众号看到本轮共修的报名公告时,我的心充满着期待和喜悦。每一天,我都带着欢喜心认真完成每一项功课,在春节期间也没有任何懈怠。我已经能安享《道德经》共修给生命带来的欢悦。特别是每天听先生的分享,第一轮有点扫盲的味道,第二轮已经可以享受其中的况味,而这一轮明显感受到先生的语言像一道道光,照进我的生命里。我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从世俗的迷惑中醒来,找到自己的本明。
先生就是我的“明师”。跟随先生,在念、思、言行上,在人生每一寸时空里,把老子的教诲落实下来,那么我们每天都是新的生命。每天迎来曙光,不停向着太阳奔跑,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能像先生一样享受到“无名之朴”的美妙觉受,不再想回到世俗的欲望中去。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这轮共修还让我认识到《问道心得》里的语言都是甘露法语。前两轮听刘老师诵读时因为能量不够,感觉并不强烈,自从去年6月参加“六实”活动之后,我每天都读《问道心得》。所以,这次跟着刘老师一起诵读,一下子感受到先生讲的“《问道心得》是智慧语言的宝库,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这句话的真实内涵。我不由自主地用波浪线和星号做出不同标记,并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力行实践。
仔细想一想,三轮《道德经》共修,我的人生如同上了三个台阶,从中汲取到圣贤的智慧,感受到先生和师母的慈悲仁爱。我知道这就是我坚持走下去的信心。先生说,如果不落地实践,即便把《道德经》倒背如流也没有实际意义;读《道德经》就是读自己,要把《道德经》作为镜子,一句一句地对照力行。尽管我现在能落实的少之又少,甚至还有好多句经文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知道还有第六轮第七轮直至第八十一轮共修等着我。我会和有缘人手牵手,携手向前,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本明,去落地实践,让世界因我们而更美丽!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骨干、国学启蒙班教师 侯瑞华。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