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在年末岁尾触摸古城文明的脉络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2023年1月16日,国学冬令营组委会在家长微信群中发布一条消息:“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当下好!明天我们书院的大家长汉风先生将亲自带领小弟子们游学,游览回龙窝古建筑群、徐州城墙博物馆和快哉亭公园等名胜古迹。请大家明天给孩子们穿跟脚轻便的鞋子。早上还是直接把孩子送到书院上课,两节课后我们去游学,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此条消息引发很多家庭欢呼雀跃,因为这一场游学大家等的太久了、太有价值了。1月17日清晨,30位小营员早早来到书院。虽然时值三九严寒,但古城徐州天气晴朗,冬阳熙暖。上午九点四十分,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从书院出发,以步行的方式前往游学目的地。队伍顺着青年路,穿过民主路和解放路进入彭城大院。师生们首先在书院旧址楼前留影,接着到回龙窝中心广场做游戏。
上午10点多钟,师生们跟随汉风先生开始了一段特别的文化旅程。先生引领大家驻足的第一个景观是百年枣树下的古代水井。先生说,“井”是指从地面往下挖成的能取水的深洞,也可以看作是人类与大地连接的通道。有井必有水,有水就有灵气。古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古迹。古代因井设市,所以称人口集聚的地方为“市井”。而现在极少打井了,所以古井只会越来越少,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关于徐州的城墙为何会在地面以下,先生给孩子们做了详细的阐释。他说:“徐州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有着2600年的建城史。黄河曾流经徐州数百年,所以才有现在横贯城区的故黄河。从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到清咸丰五年(公年1855年),黄河大规模南泛,长期侵泗夺淮入海,河流不断泛滥成灾,多次淹没徐州城。洪灾过后,人们在原址复建城池,几乎未易其地,这才有了‘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奇观。这一段古城墙应该是明天启4年(1624年)洪水过后被淹没于地下的。至今差不多400年了。”
听完先生的讲解,小营员们大开眼界。既了解了徐州的历史文化,又感受到了徐州先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同时激发起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从城墙博物馆出来已是中午时分,孩子们在先生和老师们的带领下,继续游览回龙窝古建筑和快哉亭公园。快哉亭取名于苏轼的《快哉此风赋》,是苏轼调任徐州知州期间留下的遗迹。师生们在快哉亭前合影留念,然后依依归去。这一程游学让书院的小弟子们在年末岁尾触摸到古城文明的脉络,并带着历史的意蕴走向光明的未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