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那颗叫做“温暖”的种子正在开花
我们小组有一次研修主题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看到这个题目,心里就条件反射般的跳出一句话,我想成为一个能带给他人温暖的人。我都为自己这个念头感到吃惊,因为我清楚进入书院前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有钱人,不再为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而精打细算,也能买来奢侈品装点门面。进入书院两年的时间,在先生的教导下,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特别是加入“六实”生命工程之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转变,我清楚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真正触发我内心,“做一个带给他人温暖的人”这个念头的是读了《来自淮安的这封信令人泪目了》这篇文章。毓德老师创办毓德读经学堂,在和王毅飞老师沟通时,问及毅飞老师有什么愿望时,毅飞老师的回答是:“我没有愿望,先生的愿望就是我的愿望。我只希望先生想到我时,心里能感受到温暖!先生一个人温暖了那么多人,我希望我能成为温暖先生的那个弟子!”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每个书院人都应是一束小小的光源,照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再把温暖传播他人,这样成几何倍数增长,整个徐州的社会风气会得以改观,文明程度也会进一步得以提升的。就像先生讲的,不要小看一滴纯净的水,也能使太平洋有些许的清澈。我想这也是先生最为期待的,我们都成为一滴清澈的水一定能带给先生些许欣慰。
既然是实修实证,我就从温暖我们班级的学生开始。这学期接手六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有一次课间学生告诉我有一个男孩哭了。我走过去看到课桌上满是泪水,先给他擦干眼泪,轻抚着他的背说:“孩子,能和我说说原因吗?”他迟疑了一会儿,哭着说:“我爸爸不要我们了,妈妈还打我。”我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大人有大人的原因,爸爸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你已是十二岁的男子汉了,要学着帮妈妈分担家里的责任。”事后我找五年级教他的老师了解孩子情况,知道他父母离异,妈妈背负家庭重担的同时也不知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母亲简单粗暴的管教,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作业也经常不写,有不开心的事就把头伸进抽屉里,久久不愿出来。
“我要帮助这个孩子,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是我发的第一念!之后,我和班主任一起做孩子妈妈的工作,用心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以增加他的自信;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他指出不足之处并告诉他努力的方向。他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主动帮我开教室的电脑打开课件;放学时主动关闭电脑、关窗子、关灯、锁门,成了温暖别人的一枚“小暖男”。“有了第一步,后面一切就好端端地来了。”果真不错,他再也没出现过把头伸进抽屉的行为。有一次延时课,他同桌告诉我:“老师,凯给你做了书签,他不好意思交给您。”我接过来那枚折成小飞机形状的书签看到上面写的字:“送给侯老师”。我要泪崩了。我告诉他,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回到办公室,我在书签的背面写上他的名字和日期,夹在我正在阅读的书中。在延时课,他们写作业时,我看书时就把那枚书签放在旁边,我就要告诉他,他对于别人有多么重要。我知道他也许会有反复,但更有精彩!!!
第一次在书院上古琴课,中间休息时,看到来自湖北的信息:“侯老师,太怀念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了,七年级有好多的不适应。天冷了,您记得要多穿衣服。”这是回老家读初中的孩子发来的。还有几次附近初中的孩子因放学早一拨一拨地来看我。就在今天上午写每月一信时,在市八中读七年级的学生发信息来问我:“侯老师,我和朋友闹矛盾了该怎么办?”我回复她:“首先反思自身,勇于向对方道歉,并抱有宽容之心……”我知道,是某年某月某日种下的那颗叫做“温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了芽继而开了花,他们又得以把种子传播……
我知道目前我还做不到先生和师母,以及书院大德老师们的无我利他,我还有私心杂念,只能做到少私,一点点去掉“余食赘行”。但我坚信自己会一直追随书院,走在“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这条路上。因为我知道我有先生的手可牵,有同修的胳臂可挽,互相把温暖传递,再把爱传出去,去温暖一切,就这样牵手一生,直至走到光明世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