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别推荐:一位幼儿园保育员的心灵觉知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不管我经历了什么,忙于哪个当下,都阻挡不了我心中有书院,有导师,有善友,有每天必做的“六实”活动。因为有善的引领和提示,每当贪嗔痴等五毒呈现,我就可以用“六实”来医。当面临问题不知所措时,即可点入群聊,查看我们组十三善友的心得,让身边的人和事来净化我心灵深处的污点。我每天都会把书院公众号上老师们实修实证的感悟文章拜读一遍,来疗郁我的心结。
记得今年六月初,我勇敢报名参与“六实”共修,只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书院的价值与力量;知道先生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我利他,都是为了我们更快更好的成长;更知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有师有友的伴随,手挽手不许掉队,一起往前,向光而行。在“六实”的践行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修改了自己的错误,以此提升自己,找回自信。人要自护其短最好的借口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当情绪来临时,若做到能知能觉,不是更好吗?让“我好了一切都好了”变成现实,那该多好啊。
孔老夫子云“五十而知天命”。我现在已经年过五十,该“学为己”了。先生说“学为己,不是为了自己能得物质享受,更不是满足欲望;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智慧与能量。”心与身,你是我,我是你,此生感恩与你同体为伴,让你我领悟智慧荣光,畅游这美好的天地间。这一切来源于我在书院大家庭里接受了圣贤思想和中华经典教育,接受了先生所传的圣贤大道。我要学会容纳一切,学会无条件的付出,让生命的能量不断提升。
“信言不美,美言不善。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的话句句醍醐灌顶。“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样的话不啻一声响雷,可是究竟能震醒多少欲壑难填的人?圣人、贤人、君子、俗人、小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太大了。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做到,我们在哪个层次就与哪个层次的人同频共处。我很欣慰,一直与书院人同行,与有德者为伍,与明德国幼的老师和孩子们牵手向未来。
小组分享的时候,大家在各自家中的不同角落,书桌前、沙发上;在歌声、笑语、激动中;有家人的陪伴;有孩子的乖声……但那温馨和谐的气氛却穿越空间,萦绕着每个人的心,让我感到就是一个没有血缘却胜似血缘的大家庭。每当听得入神吋,仿佛我们都坐在书院的明伦堂里,沐浴着书院的阳光,那么欢欣、肃穆、宁静、喜悦。
想当初,我拿起《道德经》,读第一章“玄之又玄”,我不一头雾水。但当读到最后一章,印入眼帘的是“天之道,刮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俗人的烦恼在“争”上,圣人的智慧在“不争”上。《道德经》有无为妙用,只要深入学习,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先生用心良苦,广结善缘,爱洒人间,持之以恒的引领我们,增智慧,长能量,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愿我们都能理解先生的那份道心,与经典相伴,与智者同行,做“勤而行之”的上士。
【本文作者为书院骨干义工、明德国学幼儿园保育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