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头蒜里照见慈悲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昨天早上发现家里一头未及食用的大蒜已经发芽了。当时就想到先生在白露茶会上讲到的一句话“万物都来自于大道,都有灵性。”大蒜顺道而生,过了白露节气就顺应天时,发芽长苗。我想,如果把它们扔了就可惜了,打算和孩子一起把大蒜种到楼下的泥土里去。下班回来已是傍晚,发现孩子已经把大蒜和水壶及铲子都准备好了。孩子很认真的看着我说:“妈妈,们种大蒜去。”我就暗自高兴,因为这也是带孩子去接地气、体验万物生长的一次机会。
我们楼下的花坛边有一些空地,平时家里不好养的花草、发芽的山芋和土豆等,都会种在这里。它们也都是生命,不忍心丢掉让它们萎缩,索性就都种在这里了。当我走到这块地的时候,发现已经不知多久没有来看看它们了。地上已经铺满了落叶,当孩子开始挖土时,我看到这些落叶已经腐烂了,我知道它们已经开始转换为养料。一棵树可以滋养很多生命,它也会被更多生命去滋养。这是定律,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都是相通的。
由于周六要给孩子们上手工课,所以这两天在选择材料时,就在思考一棵树对于我们究竟能产生哪些价值。树叶和细枝可以用来作为装饰,可以作为点缀;夏天我们可以在树荫下乘凉;树干可以做成各式家具;粗壮的树枝可以制作花瓶,也可以制作成笔筒;树根可以制作艺术品;树上的果子就更不用说了,是人类的美味。原来,一棵树一生都在奉爱,比很多只来占有和索取的人强多了。
还记得以前与孩子一起看过一本绘本叫《爱心树》。这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大人的。它教给孩子与人为善,对生活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孩子去付出,去无我利他的奉献。在一棵树和一片叶子里,我读出了慈悲与奉爱:它们但问耕耘,从来不问收获;它们只讲付出,不讲回报。当我们有这样一颗发心的时候,我们也一样会滋养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