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做的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2年2月26日,这是一个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和孩子正式走进书院。春去秋来,孩子至今已经上了三期国学启蒙班,状态越来越好。先生曾说,书院的老师都是志愿者,大都是从家长成长起来的。无论在哪里,不能光想着索取,还要想着去帮人、助人、成就人!于是,我从9月3日开始,由家长身份转为义工身份,正式开启了在幼儿养性4班的助教生活。
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看到家长们信任、支持、配合的眼神;看到老师们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忙忙碌碌的身影,我真的特别开心、特别满足。以前,我带着孩子每周六来书院上课,自己周日来书院学习,那是来吸收智慧之光。如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现在是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书院,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就是书院的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一周,我感觉特别充实:周五晚上参加二十四节气茶会第370场活动,先生为我们带来《<道德经>中的养生智慧》精彩讲座;9月24日上午,孩子在幼儿养性2班上课,我在幼儿养性4班做助教;9月25日上午,参加书院周日国学讲坛,先生给我们带来三个多小时的讲座《隐者无疆——解读<论语>中的隐士形象》。
书院的每一次活动,先生的每一场讲座、每一次赋能,我都会尽量克服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困难去参加,并认真学习、记录、力行。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离开书院我们去哪里寻找这样的地方呢?这个周六的家长学堂,我因为在启蒙班里做助教而未能参加。但班级的老师们及时发来了先生讲课的课件和音频,并引领家长们完成这期家长学堂的作业——思考:天地自然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如何引领孩子亲近大自然?写感悟《天地自然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我仔细观看了课件,聆听了音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童年和少年生活的美好画面。那时候的暑假,是真正的暑假——外婆家门前有一座大山,我们几个孩子最喜欢到山上去玩耍,掐几朵野花,捡几个松果,摘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果子。跑累了,就往野草地上一躺,顺势再打几个滚。最喜欢下雨天,聆听着美妙的雨声,同时也盼望着雨停。只要雨一停,我们几个就冲上小山坡,在树林里拾地角皮,不一会儿就能拾半篮子,屁颠屁颠地跑回家,急切地围坐在灶台旁,等着外婆给我们做地角皮炒鸡蛋。那滋味足以让你怀念半个月之久……
那时候的寒假,是真正的寒假——堆雪人,打雪仗,一群小伙伴常常玩得忘记回家。那时候的家长也没有那么多规矩,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做这个危险玩那个也危险。最开心的就是一个人蹲在中间,两边两个小伙伴,一人拉一只胳膊,在冰面上奔跑、滑行,我们也没有所谓的滑冰鞋,不过那才叫真正的滑冰……
那时候的劳动课,是真正的劳动课——每年六月、十月,是我们农村孩子最劳累也是最开心的时候。不光要帮助家长收割,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每人捡拾10斤左右的麦子和稻子。小伙们经常相约着一起去地里拾麦子、拾稻子,哪一块地拉下得多,麦穗大,好消息不一会就能传遍整个孩子群……
多么期望还能回到童年和少年时光,多么想带着我的孩子们,到农村走一走,转一转,到田野里跑一跑,跳一跳,打个滚,撒个欢……多么期望现在的孩子不要一天到晚被上课、背书、做题、考试等所限制,可以匀出一些时间去郊外漫步,去田里劳作,去泥地上玩游戏,去小河边看游鱼……
【本文作者为书院62期国学启蒙幼儿养性二班小弟子吴长潘家长。邮箱收稿日期:202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