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莫便乎近其人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六实”共修刚开始,我抵触的情绪较多。我有各种理由:我不会拳、舞,我喜欢每天练八段锦;我不一定每天都读《道德经》,我可以读我喜欢的任何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了凡四训》等;我不习惯打坐,喜欢站桩。我五音不全,也很少唱歌……所以,各项活动都不是积极主动去做。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实学实干、实修实证。
后来在每月一次的共修活动中,听先生的教诲,听同修们的分享,并参与我们小组每周一次的集体交流。我的认识渐渐发生了变化:先生这么有大爱,有智慧,他要求我们去做的绝对不会有错,我一时理解不了肯定是我的问题,应该先听话照做;同修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呢?我甘愿落后吗?我愿意孤立于群体之外吗?经过几次分享交流,通过反馈、对比、反思,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自以为是的傲慢心在作祟。
这使我想起荀子所讲的关于如何学习经典的话:“学莫便乎近其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最简单有效的捷径,就是亲近良师益友,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快速提升、快速进步。荀子用简约的三个字给我们浓缩和概括了亲近良师益友的好处:尊、遍、周。第一,“尊”字指的是品格志向方面的提升,这属于价值观进步;第二,“遍”指的是掌握完整深入全面的知识体系,这属于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第三,“周”指的是理解人情世故,懂得沟通交流,这属于社会技能方面的提升。
佛家有一个说法,能把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阐述得让人心生欢喜的智者,称为“善知识”。所以我们在学习经典过程中,确实是有捷径的,这个捷径就是亲近“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思想,我们就跟有思想的人在一起;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光明,我们就跟有智慧光明的人在一起;如果我们不能脚踏实地的实修,就跟能脚踏实地的实修的人在一起。所以学习进步的关键是跟人在一起,而不是跟书在一起。
蓬生在麻里,不用扶它就会直,白沙掉在黑泥里面,不用染它就会黑。所以荀子感叹:“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每个人都得解决好和谁在一起的问题。正如俗语所说,“挨着金銮殿,准长灵芝草;挨着茅房边,必长狗尿苔。”这值得我们深思。我深思熟虑之后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幸运,因为我正在和一群“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志士仁人在一起。这是何其幸哉!我要珍惜,我要放下自己的执见,我要与大家同频共进,携手前行。
现在我是满满的感恩,因为在六实共修活动中,我又多了一个跟着先生修身成长的机会,而且每天都能和周围积极向上的同修一起学习、切磋。我心怀感恩和欢喜,一步步实修,一天天实证,一点一点变化,我相信自己正走向无私无我的大光明境界!
【本文作者为书院骨干义工王敏。邮箱收稿日期2022年7月29日。书院邮箱:pengchengshuyu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