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道德经》的马拉松
初闻《道德经》,已近十五载,当时,是因为想赶个国学风潮,经人推荐把孩子送到了户部山上的彭城书院诵读经典。记得先生在家长会上建议我们亲子同修,共筑家风。而我把书拿在手里,看不懂也听不懂,甚至字也认不全。资质愚钝的我顿觉古文经典生涩无趣,于是把孩子送到书院后,就借口要为谋几两碎银过生活而慌张离去。唯一幸运的是,这些年来无论经历怎样的生活,我们全家都没有脱离书院大家庭的温暖怀抱。
这两年,因为先生开讲《道德经》,我又重新走近《道德经》。这一次和以前大不相同,我带着恭敬心与大家一起随先生共修。令我欣喜的是生命历程中诸多不惑,都在先生讲解的《道德经》和刘老师诵读的《悟道心得》中得到明示。我像找到了人生的灯塔,虽一时还不能斩断红尘俗世的牵绊,但纵使跌跌撞撞也每天尽量完成共修的功课。
现在《道德经》第四轮共修旅程已经过半,我与书院已经结缘十多年,与《道德经》的牵手也如跑了一场马拉松。组委会让我们接合这一阶段的研修写一篇感悟,顿觉战战兢兢。我一直以来最怕写文章,做总结,提笔就瑟瑟发抖。当时心想:我还是不写为好,若曲解了大道真理岂不贻笑大方?然先生言:“不必在乎文辞优不优美;不必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又不是作文比赛。写感悟是内观自省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就生发出勇气,提笔码字。
先生说,道在脚下,在身边,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里。自从生活有了《道德经》的陪伴确实焕然一新。我开始感受柔弱胜刚强的力量,实践证明与家人心平气和的沟通比唯我独尊的大吼,更能解决问题。在生意上,我以前把同行当冤家,生怕一不小心泄露信息就被别人抢走了客户。然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现在我能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行业间和谐相处。我不争了,却得到了更多优质客户。
在家庭教育上,先生说,不言之教比喋喋不休的训斥和打骂更有效果。他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先生还说,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我真的按照先生的教诲去做了,一切真的向好了。在物质生活上,我彻底改变了对世俗物欲的追求。五味令人口爽,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我现在深以为然。
《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间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如果有,那一定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情,因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善数不用筹策”,我们只需种好因,所有的好结果都是自然形成的。
《道德经》学用的好处不胜枚举,我要继续追随书院,跟随先生,勤学之,笃行之。首次写感悟,语无伦次,言有尽而意无穷。特别感恩先生每日不辞辛劳,为我们传播中华大道。鄙人愚暗,受性不敏,四轮《道德经》之后还是一知半解,深感惭愧。感恩先生,感恩师母,感恩彭城书院所有的义工老师、志愿者、同修!感恩一切!
【本文作者为书院资深家长和义工赵迎春。邮箱收稿日期2022年5月11日。书院邮箱:pengchengshuyuan@163.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