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都是谁获得了彭城书院爱心大使殊荣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十五年风雨兼程,十五年青春如歌。年华流转,不变的是仁者心;世事沧桑,永恒的是师者魂。正如大德企业家卢秀强先生所言“十五年,彭城书院的光和热已经照耀到大江南北,辐射到五洲四海。”书院从事的是一份文化和教育的公益事业,没有任何盈利项目,也没有一分钱的培训收入。总会有人疑惑“它走了十五年,而且越走越好,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靠的是良知的聚合与爱心的汇聚!”
书院现有在册志愿者460多人,教授、专家、学者220多人,就是这些人用无私的奉献,支撑和推动着书院的稳步前行。另外,很多爱心企业家也为书院的建设慷慨解囊,点点爱心聚沙成塔、汇流成河,才有了书院的今天。在书院十五周年庆典之际,院庆组委会专门面向这些爱心企业家评选出一批爱心大使,以表彰他们多年来为推动书院公益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4月15日开始,院庆组委会通过既定程序,对推选出来的42位曾对书院公益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进行了反复评审,最终评选出一名特别贡献奖与10位爱心大使。在五月一日的庆典上,书院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仲岩老师、书院教务中心负责人史一然老师代表组委会揭晓了获奖名单和组委会写给他们的致敬辞。
获得特别贡献奖暨爱心大使殊荣的是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秀强先生。
致敬辞:您是我们书院人最熟知、最敬仰的企业家。您十几年如一日,用自己无限的仁爱慈悲默默推动书院发展,成就书院事业!您的朴实厚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热诚努力等优秀品质,一直在书院的师生中传扬,成为一束光照亮无数人的心灵世界!——我们向您致敬!
获得彭城书院爱心大使荣誉称号的十位企业家名单如下:
致敬辞:百年清铧·茶以载道!您是一位真正的茶人,用生命演绎着中国茶、中国心、中国精神!您说“茶,可修身,可养性,可清心。”而仅仅一次书院之行,您就让我们瞬间感受到那一页茶里蕴涵的慈悲与温暖。愿“茶香”与“书香”的对话永续不辍。——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庄子曰,贤者之交,其淡如水。古谚云,真诚之意,甜如甘露。您是企业家中的真君子,一路走来默默支持书院的发展。您的玄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光而不耀;您的境界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施恩不图报。您的每一份爱心都将通过书院洒向人间。——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老子云“自胜者强”——您就是这样的人。您做的是餐饮;烹的是文化;煮的是智慧;炖的是品质;调的是和谐;洋溢出来的是徐州精神、彭祖气象!书院人会永远记得十周年的喜悦夜宴;也永远记得您的大度豪爽、仁爱慈悲。喜悦一定强!——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雍容草罢明堂诏,留取天香馥寿宴。我们读着这两句古诗,就想到了天馥的清香溢远,想到了您的朴素真诚!您是有德的餐饮人,您对恩师的尊崇,对书院公益事业的无私付出,感动着我们。您的爱已汇入书院的清流,滋润干涸的心田。——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雁南是户部山的艺术坐标,也是书院从初创到起飞的转折点。在那里,书院迎来五周岁生日;在那里开创了大学生研习营;在那里创办了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这一切都源于您的博爱与担当!——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文怀堂是彭城书院重要的一站。在书院最艰难的时刻她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们。在那里成立了书院教授委员会;在那里创办了徐州市国学研究会;在那里留下了无数清晰的旅痕。而这些都是因了您的大爱无疆、仁者悲心。您是书院的贵人!——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海天书城一直在助力书院学子海阔天空、笃行致远。每一年国学班的毕业典礼,您都会携一缕清风如约而至。书院走过十五年,您护持了十五年,海天奖学金发了十五年。您如兰草书剑,温暖着书院学子的青葱岁月!——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城市繁华喧嚣,书店宁静温和。生活柴米油盐,书院琴棋书画。博库书城、彭城书院,一缕书香情相牵。这缕书香从远古飘到现在;从钱塘飘到彭城;从您淑慧芳心飘到书院的茶会。无论是昨天的博库还是今天的苔丝,我们铭记的只是您的微笑。——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身为政法干警,心装黎民百姓。那些年,书院犹如新树初长成,您倾尽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护持书院历雨经风绘彩虹。时光似水,岁月如歌,而您依然德泽今日的学子,大爱无疆,大音希声。您是书院默默的守护神,是师生家长敬仰的贤德星。——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辞:您是书院百花丛中典雅的牡丹,玉笑珠香,富贵吉祥。那一年,您从东海之滨追逐梦想来到户部山上。于是,先生点亮的银河又多了一缕星光。您见证了书院筚路蓝缕的历史,也加入了书院弦歌不辍的合唱。您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向您致敬!
组委会希望获得爱心大使殊荣的企业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书院的建设和发展。希望全体代表以他们为榜样,共同推动书院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同时呼吁有更多的大德企业家加入到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事业中来,为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市民道德风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