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班家长感悟文章撷英(7):朱梓恒家长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今天上午我聆听了先生的家长学堂讲座——《清明风俗与家庭跟文化建设》。先生在讲座里谈到了清明节的风俗和祭扫的意义,以及孝道,修家谱等方面的内容,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我感到受益匪浅。
清明节快要到了,这个源自上古时代的春季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节气和节日的合体。这一时节有两大风俗,一是扫墓祭祖,二是踏青郊游。其中,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核心。扫墓表达了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修我们自己的感恩心、恭敬心、敬畏心特有的方式和手段。
我们为什么要去祭祀,祭扫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先生给了我们解答。首先,清明祭扫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们作为中华子孙不能抛弃我们的传统。第二,祭祀是合于道的行为。第三,古人说,国家典制,祀事为重。几千年来,每个朝代都会将祭祀制度加以规范。《论语》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八个字道出了祭祀的价值,它是对逝者的祭奠和祖先的追思,是道德建设提升民风的需要。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祭祀让生命获得了尊严。
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好了,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兴旺。如果把一个家庭看作是一棵大树,在这个家庭树里,子孙后代是花朵和果实,父母是树干,祖父母和曾祖父母是树柢。先生说这个“柢”是深根固柢的“柢”,就是连接地表树干与地下树根的那个粗壮的部分,而在地表以下看不到的部分就是树根。连根养根才能根深叶茂,根深叶茂才能果实累累。所以,我们只有祭祀祖宗,孝敬父母,才能事业有成,婚姻美满,事事顺意。而祭祀的本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和祖先连根,以求得祖先阴德的护佑祭祀。
以上仅仅是家庭根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它先生还强调了修家谱、传家风、重祖业、行孝道等内容。先生说家谱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了家谱,才能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学习靠谱,生活婚姻靠谱,事业人生靠谱!先生还说家和万事兴,我们做父母的带头孝顺长辈,孩子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孝子贤孙。这也是我们常在书院听到的“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
作为家长,我们要珍惜与孩子一起在书院这个大家庭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作为书院人,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故乡。
【本文作者为书院60期国学启蒙童蒙养正2班 朱梓恒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