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班家长感悟文章撷英(3):王思媛家长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时值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身为彭城书院两个小弟子家长的我,在家洗耳恭听了先生本期家长学堂第一次线上讲座--清明风俗与家庭根文化建设。听完之后如沐春风,感触颇多,思考也颇多。
还记得本学期第一期家长学堂上,先生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几位可以说出自己曾祖父的姓名?全场只有四位家长举起了手。先生说,如果我们的祖先像苏轼、岳飞等一样,定会为子孙后代及后人所铭记。他还举了孔子的例子。仔细一想,的确如此。还记得去年三月,我带孩子们去曲阜参观三孔景区,导游告诉我们孔子的后人都可以葬在孔林,而且费用由国家来出。
想一想自己的家庭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我的爷爷奶奶是在大饥荒的年代从山西和山东逃难而来的。后来好不容易在徐州落了脚,慢慢扎根,却与老家的祖辈们因战乱和其他原因失去了联系。每每提及此事,父亲就遗憾不已。后来父亲特地置办了一块陵地,就是怕我们晚辈没有自己的祖坟,到清明节等重要日子无处祭扫。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的缺憾。
祭祀从古至今在中华文明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的认识里,祭祀代表着对天地与自然的敬畏,对先祖的思念及感恩之情,也是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对在世人的警示和鞭策。现在伴随着国家富强,我们不再像祖辈那样饱受战乱饥荒之苦,大家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觉得这正是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好时机。
先生循循善诱的告诉我们,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在清明节给孩子们讲述祭扫,插柳,踏青等风俗,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祖先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吃了很多苦,我们要心怀感恩,并继续为此努力;其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需要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做好自己,才有资格引领别人。先生还为我们推荐了中央电视台关于清明节的专题节目,看了之后也深受感动。
感谢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恩先生无私的奉献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智慧。感恩彭城书院为这个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