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风“子夜随笔”之八十三:《没有一片雪花会落错地方》

(2017-08-21 21:12:12)
标签:

文化

分类: 汉风博文
汉风“子夜随笔”之八十三:《没有一片雪花会落错地方》

没有一片雪花会落错地方

    文/汉风

年少的时候,非常喜欢徐志摩的诗歌。记得有一首短诗,内容是这样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的名字叫《偶然》。新月诗人陈梦家认为这首诗“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这个“灵魂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作者自己才能回答清楚。曾经,我也热衷于在情感的世界里,顺着感情的线索来欣赏这首诗。而现在,自己对他人的私情世界不再产生任何兴趣,我想的是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偶然”。

   汉语词典对“偶然”的解释是“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这个解释是接近客观的。然而它又说“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这个解释就折射出词目编写人认识的局限性。所谓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世界上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因果,偶然也在因果里,没有超出规律。

我们为什么会认为有些事物的发展是“偶然”?——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因、缘、果的统一。就大自然而言,春天播种一粒种子是因;土地、阳光、空气、农夫的劳作等要素是缘;秋天的收获是果。我们在地上种下甜瓜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后收获的就是甜美;我们如果种下苦瓜的种子,收获的自然是苦涩。

就我们的生命世界而言,心中生发的念头是因;我们的努力、他人的协助等是缘;想法变成现实就是果。“因、缘、果”告诉我们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就是唯一会发生的事。我们之所以认为“偶然”是因为我们一叶障目,不明白“果”从何来;没搞清“因”在哪里;弄不懂“缘”起何处。漂母的故事妇竖皆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被称为汉初三杰的韩信,小时候在城下钓鱼,其中一位正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人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回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不知道漂母善待过韩信的人,可能认为漂母老年得福是幸运、运气好。了解那一段历史的人就明白漂母的福报源于早年种下的善因。

是的,一个人有福报一定是善因加上善缘的结果;一个人有灾祸也一定是恶因加上助缘的结果。民国时期,做过四川大学教授的李宗吾,生平以“厚黑教主”自居。他对史书断章取义、诽谤圣贤、批判因果之道,颠覆伦理道德。他撰写《厚黑学》一书,提倡人要脸厚心黑,这样才能成大事。这种流毒依然在影响着现在的人们。但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李宗吾的一生恰是因果的最好写照。他中年丧子;晚年借酒浇愁;最后中风而死。李宗吾的人生正应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句至理名言。智者了悟世界,一语中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愚人执迷不悟,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家训是每一个家族的先人留给自己子孙后代的信条与家规,以资子孙遵照执行,获得福报。家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家族祖先的生命体验与结晶。笔者发现最为人称道的著名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了凡四训》等,无一不在告诉后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颜氏家训》曰“善恶之行,福祸所归。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朱子家训》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了凡四训》说“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笔者家族也有先祖遗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先祖教导我们这些子孙,要忠厚做人,读书明理。

 记得讲脑场意识健身法的李杲老师说过一句名言“这个世界,没有一片雪花会落错地方。老天爷不会安排错任何一件事。”是的,我们生命中的所有福祸得失,都离不开因缘果的法则,都是自我念言行的感召和直接结果。行文至此,又想起徐志摩的另一首诗《雪花的快乐》。在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这片雪花究竟会落到哪儿呢?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无论落到哪儿,都不会落错了地方。

 汉风 2017819日子夜于南京,21日改定于彭城书院弘道堂

2017年彭城书院夏令营精彩图文系列之三:力行流动岗
关注彭城书院微信平台,可获得更多国学活动信息。
2017年彭城书院夏令营精彩图文系列之三:力行流动岗
    彭城书院是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的完全公益性质书院。书院所有国学活动皆为公益性质。热诚欢迎广大国学爱好者前来参加活动。书院地址:徐州市解放路8号彭城大院5号楼4层。有兴趣的朋友可拨打电话:13505214888(滕老师)了解详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