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城书院
彭城书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494
  • 关注人气:1,0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2013-10-13 06:12:16)
标签:

文化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文/国七班   江苏师范大学    雒春生

    当下,正值国庆,繁华、热闹与喧嚣是这几天的主旋律,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人们从一地奔赴另一地,来感受节日带给他们的欢娱。果真是这样吗?我不知道,我只感觉摩肩擦踵人挤人的旅游给我更多的是一种窒息感。

   匆匆地结束了两天的苏州之旅,我有幸和书院的兄弟姐妹共赴房老师家包饺子。房老师的盛情款待让我们每一个人心头暖暖的。我们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共叙师生情谊,共叙姐妹兄弟情深,其乐无穷。

   老师的家对于初次去的我有些远,但远了好啊,那给人的安静与静谧感才是最重要的,听不见都市的车水马龙,也听不见你呼我喊得吵叫声,唯一听得见的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的欢乐声。那欢乐声洋溢在房老师家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个节日更加的有意义,有价值,这相比于那走马观花似的所谓的旅游岂不更好?

    吃过饺子,略作休息后,我们开始了今天的第二程。那就是——子房山游学。“游学”这一词对当今的好多人,好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早已显得陌生。但于我们不然,因为当精神的追求超越了对物质的追求,我们长进的会更快,因为快所以我们便有些超前,而这超前便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因此我们不说去子房山旅游,而是说游学,呵,多么文雅,多么富有诗意!

    去子房山游学,的确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穿越了好几条繁华的街道,我们才到了早就盼望的地方。下午的阳光,没有微风,天有些热。虽然时值金秋,可依然不见秋的踪影,但我们的心情是开朗的,因为每个人都怀揣着感恩与渴望。

    当到达子房山后,情况竟出乎我的意料,秋日的子房山是那么安静,要知道,这可是特殊的日子,本应该是人来人往啊,然而,子房山的一派宁静打破了我对节日人就显得多的这一狭隘的看法。是的,并不是每个地方一到节假日就会人山人海,子房山就是一个例外。这也不正和我们的心意吗?于是乎,便有了这一句话: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我想,这不是偶然,这是天意。

    葱绿的树木,将整个子房山环抱,山中有古朴的寺庙,有古香旳诗社,亦有德高望重的寺庙主持,学识渊博的老先生。鸟鸣声不绝于耳,静穆中,我们欣赏着美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子房山上,就那么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我收获颇多。

    面对着东山寺释宏音法师与子房诗社几位社长的热情招待,我们每个人都是感动的,他们不仅热情的招待我们,而且还耐心的为我们讲解这一方可爱水土的历史与故事,那种自豪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释宏音法师的讲话,其实无需讲话,看到她就足以让我肃然起敬,及至她讲起,我更加觉得她是那么的令人敬仰。她谈佛法精要,谈社会现实,小到家庭个人,大到世界人类甚至宇宙,言语间,充满的都是一种无我的博爱。她说,佛法无处不在,它与我们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并行不悖,佛法给我们的是爱与关怀,而不是迷信。此时此刻,我也越加明白什么是智者,什么是仁者,就像宏音法师,还有我们在书院接触到与景仰的汉风先生、张化之先生、翟庆先生和许多积年累月、默默无私在书院奉献的先生们、老师们……

    从东山寺出来,我们去寻访另一位故人——谢仲华老先生。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是我无法想象的执着。看着那一方又一方石刻,我渐渐懂得在谢老的心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值得去做的,什么叫做信念。若是一个人,能坚持干一件事二十余春秋,我想,没有做不成的。谢老以他的亲身经历向我证明了一个传奇,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执着与坚持的重要,它是每一个人成长、成人、成才的基石。

     我们见到谢老的时候,谢老正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进行着石刻,那虔诚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他做事的精细。先生约莫七十有余吧,但他还依然坚持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在这座宁静的山中伴随着晨钟暮鼓从不间断,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老先生是慈祥和蔼的,看到我们来到也表现出了异常的欣喜,遂停下手中的活和我们一起谈心、交流,他脸上和暖的笑容像极了孩子。老先生给我们热心的讲解着自己的石刻作品。每一个石刻,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故事太长,时间太短,无奈只能给我们讲一些在先生看来非讲不可东西。老先生讲解的很透彻,纵古及今,他将自己所知的一一说给我们听,听的人用情听,讲的人动情讲,一时间,满山满野,似蕴满了欢乐和感动。

     从山上下来,跟随谢老去了子房诗社,在诗社里边,谢老又为我们讲解了一首久负盛名的诗《咏铁牛》。这首诗,谢老至情至深讲解着,也足以看得出他喜爱的程度有多深。是啊,一位老者,对于精神追求与享受的态度,让我看到真学问的魅力与伟大。谢老,他不仅对中国书法篆刻艺术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造诣,同样是如此的厚重与深沉,这足以让后来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这宁静,是为心灵打造的一方净土;这宁静,是为了让我们的时日,我们的分分秒秒不在无聊与毫无意义的忙碌中白白浪费;这宁静,亦是为了追求生命与活着的意义。

                                                2013.10.6日夜

                      
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正吃饺子的是本文作者
雒春生,他吃饭的时候也是很儒雅认真的,行住坐卧都当作修行,在他身上也可以体现。】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午餐后,张化之老师把每周一歌的课堂开到房老师家了,春生和两位师姊妹一同认真倾听张老师讲解歌词。】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东山寺内的子房山诗词协会办公室,东山寺主持宏音法师和子房诗社的老师们还盛情准备了水果招待书院师生。徐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子房诗社社长孔伯祥先生(左)、东山寺主持宏音法师与书院国学教授张化之老师攀谈。】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书院师生聆听宏音法师讲解佛学要义,法师还特为书院师生赠送结缘纪念】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宏音法师佛法讲解中的孝道,让许多书院弟子感觉和汉风老师平日所阐释的异曲同工,真的是大道相通啊!】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子房诗社副社长赵有志居士还为书院学子简述了佛学与儒学的关系、张良同子房山,汉文化起源等知识。子房诗社徐书信、郎海霞、夏海燕三位副社长及副秘书长张思桥到会,并陪同书院师生游览了子房祠,徐书信老师还全程陪同书院师生参观了谢仲华先生诗词摩崖石刻及刻石对谢老师的现场拜访。】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书院师生与宏音法师及子房诗社的老师们在东山寺前合影】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在“舞动汉风”碑前留个念】
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登子房山途中】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绝壁前留影,后面的青翠山峦可是最诗意的背景哦!】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房丽老师是我们的导游哦~~】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谢仲华老师刻石身影,就这样二十年如一日,才汇成子房山摩崖石刻吗?】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就近感受谢老师刻石的苦辛和欢乐】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谢老师本身就是子房山的一道风景线】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谢老师为书院弟子讲解完成这样一幅石刻须四个月,大家都惊叹不已。】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谢仲华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他在子房山上最早的石刻。】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子房诗社的教室内,谢老师为书院弟子讲解格律诗写作。】

国七班雒春生:于喧嚣中觅得一方宁静
【国七班爱好书法的王世杰在微博上留下自己的手书《游子房山》感悟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