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暂时的观点差异,不会引发根本性利益冲突
(2009-05-18 23:50:27)
标签:
房产财经根本性一份房价中国股票 |
当前的股市。一方面,我们在呼唤着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我们的IPO暂停已经半年多了;一方面,我们在呼唤价值投资,另一方面,我们却在变着法子鼓励市场的投机热潮;一方面,我们希望市场稳定,另一方面我们却开始加速推进国际板而不是股指期货。难怪很多老手都会感慨,中国的股市,让人看不懂了。
在这样的市场中投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一个可行的做法也许是看空但不盲目做空。当然,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可以做空的工具,看空者充其量不买股票而已。所以,看空者对市场的影响是最小的——假设我们把所有持仓者都看作是多头,那中国股市总是多头占上风的。
为什么要看空呢?因为要期待一次调整,一次让国人深刻反思从而完成深度变革的调整。如果没有这样的调整,只是让市场浅尝辄止,把窟窿补上,那么,我们几年后迎来的将不是调整,而是崩溃,其危害性要比现在调整大得多的多。
比如,我们提出的不少产业振兴规划,看起来也是调整,但力度显然不够。我们出台这些政策调整,是在危机尚未深化的时候规划的,许多观点并没有太多深入。比如说,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超过6亿吨,但国内消费能力不足5亿吨,如果在振兴过程中不能有效压缩产能,几年后我们的产能也许能达到7亿吨,万一市场出现投资饱和,年消费能力不足4亿吨,则整个钢铁产业岂不崩溃?与之关联的水泥、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又怎能幸免!
又如房地产行业,在历经磨难后,价格竟然能保持长时间不下跌,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但为什么世界性经济危机能让中国的房价保持稳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产业得到了各个地方的变相支持。正如周久耕指出的那样,“房价下跌不利于老百姓”。在房地产领域深入进去的官员不在少数,利益的关联使得他们不得不变相支持开发商。但现在,房地产业的毛利润仍能达到30%以上,可谓暴利中的暴利。如果房价不跌而地价又跌,岂非变相鼓励更多人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我们要仔细想想清楚:大约到2017年前后,中国人口红利结束,每一对结婚的新人将至少继承2-3套房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很快从过剩到崩溃。那时候,全国倒掉一半以上的开发商,意味着什么呢?所以,只有房价下跌,才能让房地产业完成结构调整。而要让房价下跌,其实本来很容易,只要将经适房的规模放出来就可以了。
还有我们的银行业,为了保增长而放出了天量信贷,这种局面能否保持下去呢?1-4月,中央企业投资的增速已经接近40%,为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问题是,明年此时,还能有这种水平吗?按照当前趋势推断,今年底的贷款总量将突破40万亿,明年还能突破50万亿否?如果全球经济没有在2010年开始复苏,我们的银行业和巨量投资会不会变成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还有其它的很多问题。比如居民消费与储蓄,政府投资与政府消费,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司法建设与执法完善,等等,各个领域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早进行一次调整,而不是简单的保增长。如果经济的增长有了保障,但其它方面的调整却迟迟没有深化,对将来而言绝非幸事!
这些因素,其实都不确定。没有人说得清楚,也没有人看得透彻。只不过,看多后市的人们,无非是为了眼前和将来赚点钱;而看空后市的人们,也是为了将来能安全地多赚点钱。从这个角度看,多空双方,目的是一致的,方向也是一致的。暂时的观点差异,不会引发根本性利益冲突。
由于有这样一些不确定性的东西,所以,投资股市就应该多一份谨慎。好消息出来,没必要太兴奋;坏消息出来,没必要太悲观。眼睛看市,心里想股,乐观时多一份清醒,悲观时多一份信心,才能在当前的市场中若即若离,从容不迫。
在这样的市场中投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一个可行的做法也许是看空但不盲目做空。当然,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可以做空的工具,看空者充其量不买股票而已。所以,看空者对市场的影响是最小的——假设我们把所有持仓者都看作是多头,那中国股市总是多头占上风的。
为什么要看空呢?因为要期待一次调整,一次让国人深刻反思从而完成深度变革的调整。如果没有这样的调整,只是让市场浅尝辄止,把窟窿补上,那么,我们几年后迎来的将不是调整,而是崩溃,其危害性要比现在调整大得多的多。
比如,我们提出的不少产业振兴规划,看起来也是调整,但力度显然不够。我们出台这些政策调整,是在危机尚未深化的时候规划的,许多观点并没有太多深入。比如说,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超过6亿吨,但国内消费能力不足5亿吨,如果在振兴过程中不能有效压缩产能,几年后我们的产能也许能达到7亿吨,万一市场出现投资饱和,年消费能力不足4亿吨,则整个钢铁产业岂不崩溃?与之关联的水泥、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又怎能幸免!
又如房地产行业,在历经磨难后,价格竟然能保持长时间不下跌,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但为什么世界性经济危机能让中国的房价保持稳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产业得到了各个地方的变相支持。正如周久耕指出的那样,“房价下跌不利于老百姓”。在房地产领域深入进去的官员不在少数,利益的关联使得他们不得不变相支持开发商。但现在,房地产业的毛利润仍能达到30%以上,可谓暴利中的暴利。如果房价不跌而地价又跌,岂非变相鼓励更多人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我们要仔细想想清楚:大约到2017年前后,中国人口红利结束,每一对结婚的新人将至少继承2-3套房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很快从过剩到崩溃。那时候,全国倒掉一半以上的开发商,意味着什么呢?所以,只有房价下跌,才能让房地产业完成结构调整。而要让房价下跌,其实本来很容易,只要将经适房的规模放出来就可以了。
还有我们的银行业,为了保增长而放出了天量信贷,这种局面能否保持下去呢?1-4月,中央企业投资的增速已经接近40%,为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问题是,明年此时,还能有这种水平吗?按照当前趋势推断,今年底的贷款总量将突破40万亿,明年还能突破50万亿否?如果全球经济没有在2010年开始复苏,我们的银行业和巨量投资会不会变成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还有其它的很多问题。比如居民消费与储蓄,政府投资与政府消费,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司法建设与执法完善,等等,各个领域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早进行一次调整,而不是简单的保增长。如果经济的增长有了保障,但其它方面的调整却迟迟没有深化,对将来而言绝非幸事!
这些因素,其实都不确定。没有人说得清楚,也没有人看得透彻。只不过,看多后市的人们,无非是为了眼前和将来赚点钱;而看空后市的人们,也是为了将来能安全地多赚点钱。从这个角度看,多空双方,目的是一致的,方向也是一致的。暂时的观点差异,不会引发根本性利益冲突。
由于有这样一些不确定性的东西,所以,投资股市就应该多一份谨慎。好消息出来,没必要太兴奋;坏消息出来,没必要太悲观。眼睛看市,心里想股,乐观时多一份清醒,悲观时多一份信心,才能在当前的市场中若即若离,从容不迫。
前一篇:现阶段保住利润是首要任务
后一篇:保持冷静,多看少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