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心疾病“秋”后算账

(2009-08-24 19:53:48)
标签:

饮食

养生

秋冻

瓜果

胡运莲

快乐人生

健康

分类: 健康
    虽然尚未“出伏”,但“立秋”已经一个多礼拜了。由于立秋后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其间秋老虎会偶尔发威,而人体也正处在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人们开始感觉到此季节带给身体的一些变化,比如体重悄悄蹿升、颈椎病复发、消化道不适等等——

  贪凉吹空调、穿露背装留病根

  “秋”后算账的疾病中最典型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空调病,它不仅仅是夏日的专利,贪凉受寒等均会使人体受损而埋下得病的祸根。颈椎病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32岁的周女士跟医生说,本来颈椎不好,但受不了酷热,离不开空调。近些日子感觉颈椎越发难受,用她的话说是“脖子都要锁牢了,转动一下都难”。

  记者从江城多家医院了解到,最近像周女士这样颈椎、腰椎发病的人比平时至少多出两成,其中不少都是因为过分贪凉所致。据湖北省中医院骨科张方健教授说,这些病人大多是进入夏天以来过度吹空调,有的赤膊或穿露背装,长时间受到冷气的侵袭,使得气血循环较差,所以到了现在就开始发病。

  【小贴士】

  入秋后少穿露肩露背装

  颈椎病一旦发病治疗便很棘手,最好是防患于未然,即使秋老虎下山,也一定要避免风扇、冷气直吹颈部和腰部;别光着膀子,又还垫着凉席睡觉;最好用热水洗澡。

  秋凉后应尽量少穿露肩、露背装,如果本身是颈椎病患者又喜欢穿吊带衫、露背装,建议最好在外添加小外套或披条丝巾保护。若感到颈部酸痛,可以用热毛巾捂,缓解肌肉疲劳,睡觉时枕头不要放得太高。

  饮食不节,大吃瓜果坏肚子

  尽管已经立秋,天气依旧炎热。每年这个季节,肠胃疾病的患者大量增加,形成一个门诊小高峰,这与许多人不当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胡运莲教授说,经过炎夏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立秋过后,也是冰箱病的高发季节,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频频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病。

  因为立秋后昼夜有温差,而有的人贪凉忽视腹部的保暖,使人体自身抵抗力降低,胃部受寒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导致胃痛等情况发生。

  除了因贪凉导致的胃病外,还有不少人因贪吃了过多的瓜果而造成腹泻。“夏季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能力有所下降。”胡运莲说,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小贴士】

  适当少吃瓜果,防止着凉

  立秋后应控制饮食,找出饮食中搭配不当之处是避免肠胃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此外,更需要注意食品卫生,尤其在体弱、感冒、发烧和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坚决不吃半生不熟和变质食品,生吃瓜果要用流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天凉后适当少吃瓜果。

  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防止着凉,尤其是要防止疲劳后着凉,因为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虚而入。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秋后也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过甜、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

  养生篇

  立秋养生“两面派”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都需做好两手准备,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近期祛湿防暑很重要

  胡运莲指出,虽然已经立秋,但最近天气仍然多雨潮湿,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仍然会很高,因此,祛湿和防暑仍然很重要。

  立秋后,可增加吃些炖肉、炖鸡、炖鸭、红烧鱼等,可以补充体内必要的脂肪、蛋白、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还可以起到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近期仍然要注意防暑除湿,食用丝瓜、黄瓜、冬瓜或苦瓜等,可以消除夏季体内暑湿之气。

  专家提醒,秋天适当进补,更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忌以药代食。

  衣莫顿增不妨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也就是说,在夏末秋至之时不宜过多添加衣被,不要捂得太严,即使到了深秋,也应避免穿戴过多的衣服。这是因为适当的“秋冻”能锻炼机体的抗寒能力。天气渐凉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疾病发生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早睡早起适当午休

  秋天渐渐转凉,正适合补觉,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养收之道”。在作息上,首先要按时睡觉、起床,不熬夜,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其次要睡好,一方面需清心安神,情绪稳定。另外不要饮酒、饮茶或饮咖啡,以免兴奋难以入睡。再次晚餐要有节制,不可吃得过饱,避免胃中不适,影响睡眠。

  运动要适量保养阴气

  立秋之后,早晚天气凉爽,很多人开始进行户外锻炼。由此专家提醒,立秋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是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营养篇

  秋补无需“大鱼大肉”

  眼下,人们又开始热议“贴秋膘”的问题:要不要贴秋膘?怎么贴秋膘?吃什么贴秋膘?

  先说说什么叫做“膘”。从字典中的说法来看,膘就是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层皮下脂肪。贴秋膘的说法来自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那时,人们食物不足,本来就难得长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立秋之时,好容易暑热减退,食欲恢复,就要提醒自己多吃一些。

  传统上,贴秋膘的方法就是吃动物性食品和各种面食。炖肉、炒鸡蛋、炸丸子、红烧鱼、炒鳝丝、蒸螃蟹、烙饼、饺子、小笼包,反正各种好吃的东西无不是贴秋膘的上好选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都市人肥胖比例高,与其大鱼大肉,不如针对自己度夏后缺的营养进行补充。

  推荐贴秋膘食品:

  推荐一:绿叶菜、橙黄色蔬菜

  夏天人们常吃的蔬菜、水果以瓜类为主,如黄瓜、冬瓜、西瓜等,这类食物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的含量都很低。所以入秋时体内维生素A储备减少,如不及时补充,就容易发生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呼吸道感染、叶酸和维生素B2不足等问题。因此,入秋应多吃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如芥蓝、菠菜、胡萝卜、南瓜等。

  推荐二:发酵食品

  夏天人们食欲不振,通常又会多吃寒凉食物,胃肠的消化功能比较弱。因此,到了秋天,应当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丰富又帮助消化的食品,发酵食品就有这个好处。发酵时微生物会产生大量B族微生物,同时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部分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质,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比如各种发酵面食品,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等。

  推荐三:各种薯类

  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传统认为能补中气,现代研究又认为它们作为主食食用有利于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秋季正是薯类出产的旺季,经常吃一些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作为精白米面的替换品,是非常好的养生措施。

  推荐四:各种蛋类

  尽管蛋类含有胆固醇,但不能忘记它在营养上的优势。蛋类的蛋白质质量好,脂肪酸质量较高,含有12种维生素,富含卵磷脂,这都是秋天应当适当补充的营养物质。而且蛋类消化吸收率高,清淡烹调时,胃肠消化负担较小。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的人,推荐还是按照传统方法,多吃点牛羊肉,吃点动物内脏,配以足够的主食,有益于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

最新推荐:
不用花钱就可以养肾方法
夏季怎样保养你的头发
痘痘肌的日常保养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30女人的去皱保养法
过敏性鼻炎食疗药膳
预防牙病的食物
肝炎病人最佳水果
绿色减肥与传统减肥的方式
肥胖诱发死亡比例逐渐上升
中老年多发病的食疗方法
影响“精神状态”的食物
出国定居能领取补充养老金吗?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长期化妆可致癌症
营养素打造强健美男
保肝的天然食物
女人们的清热饮食
注意少女排毒不可忽视
老人的健康食物
已推荐到健康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男人最爱什么样的女性体型
解决夫妻吵架后最好的办法
“兮兮公主”美白秘诀
那些饮食因素会加快衰老
快速除去口臭
揭秘罗京与刘继红的婚姻生活
中国女性一生中最不完美“失误”
男人时尚健身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30岁男人应该体检的三个项目
男人享用的最佳食物
最让女人厌恶的男士形象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的一生
夏季的三大“危险食品”
注意“细菌炸弹”卫生巾
女人怎样注意自己面部“不走光”
女人该怎样抠门到底
09年的装扮顶上风景
今天的大人该怎样对待孩子
已推荐到新闻中心,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让自己获得幸福的28种方式
09最凉爽的公主发型
品牌是有个性的灵魂
注意不做职场“老好人”
装修时怎样选健康的人造板
居室空气净化的一些健康用品
怎样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宝宝感冒怎样帮助排痰
保守秘密能使人心理健康
夏季生姜的妙用
西瓜冷藏营养低
剩菜也要吃出健康
鱼油吃过多易长老年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