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老年人怎样抗衰老

(2008-10-08 09:34:28)
标签:

养生之道

爱斯基摩人

消长

中老年

健康

分类: 健康

 

http://www.cnhan.com/gb/images/2008-07/29/xin_190705291026062258786.jpg

   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黄帝内经》在谈到人的寿命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时,曾明确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高,是指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下,是指平原地区。因为“高者气寒”,植物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寿命也就长。而“下者气热”,植物生长较快,寿命就相应短促,这可以从马晒人与爱斯基摩人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世界最寒冷的地区,长年奔波在冰川雪地,饮食以肉为主,但他们的血脂却不高,年过50岁还具有青春期的面容和活力。而生活在非洲的马晒族人,虽然其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及饮食结构与爱斯基摩人很相似,但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很短。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具体数字也证实了以上的结论,地处高寒地区的新疆、西藏、青海,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以上充分说明了,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现代研究认为,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山区,是长寿的地理环境。当然,由于工作需要或者家庭原因,都市中年人不能对自己的居住环境随心所欲,但应尽量选择一个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水源清洁、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

    积极学习养生之道目前人类的死亡原因,80%是疾病,那么怎样才能不得病、少得病,或者得了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呢?这就需要懂得养生之道。养生之道掌握得多少,对寿命的长短有直接影响。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是说,上古时代的人,由于他们懂得、掌握了养生之道,因而寿命能够活到一百来岁,且动作仍然不显得衰老,而现在的人,才五十来岁身体已变得衰老了。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人们,要想长寿和延缓衰老,必须懂得养生之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更好地维持生命活动。那么怎样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呢?具体地说,就是使人的生活、起居、活动与四时环境相适应,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延缓衰老,不仅要顺应自然,还要利用自然。利用自然因素,促进人体疾病、身心康复的方法称为自然康复法。自然因素有很多,如日光、空气、泉水、花草、泥土、森林等。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利用自然因素影响人体,可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必须形神兼养形,是指躯体,神是指精神、

    思维意识。形神兼养,即强调人的形体与精神现象的统一,亦即身心兼顾之意。养神的具体做法是:积累精气以使神志健全,恬淡虚无,以使精神内守。开朗乐观,顺应自然。养形,主要是指积极锻炼身体,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日常生活或生产劳动,二是体育运动。古代的五禽戏等就是很好的练形方法。

推荐文章:
女人要学传会抗衰老及毛孔的保养
最牛的美腿秘方
常用电脑的人饮食
防脂肪肝的几大饮食事项
新妈妈产后“瘦身餐”
饮食疗法祛头皮屑
一元钱变白秘方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之道
男人放松的地方
趣谈男人有钱后的30个变化
盛夏防食物中毒
眼睛的“敌人”是什么
小小秘诀教你煎鱼不粘锅
延缓衰老的六大氧化杀手
立秋后小心“红眼病”
当心初秋健康五大过错
电脑族们工作间隙多握拳的好处
黄瓜健康吃法
男人小心“懒”出生殖疾病
花男人的钱,走女人的路
25岁以后的女人要努力把自己嫁出去
睡出的美容使 皮肤超水嫩
蔬菜怎样吃有益健康
夏日八种防痱小妙招
女人世界将会怎样?
夏日巧妙收纳屋里凌乱的物品
夏季装修怎样治理装修污染
夏季装修儿童房应注意四点
怎样缓解眼疲劳
适合自己的睡眠规律
男人比女人短寿的四大原因
空调除湿功能夏季有妙用
正确跑步姿势让小腿变细
夏季应吃些什么可以清热解暑
夏季被虫咬后的有效处置方法
游泳馆不洁容易致五类传染病
吃大蒜防病治病
夏季防空调病多吃什么东西 让空调病远离你身边
食物会伤害大脑 大脑反应迟钝 记忆力降低
孩子晚间发烧怎么办
发烧应吃些什么样的食物
要孩子发烧时家长常犯的错误
你的宝宝免疫力够强吗?
不适合宝宝吃的食物
揭秘男女最易出轨的年龄段
正确摆放床有易健康
爱情的十种遗憾
夫妻是否要为孩子维持不幸的婚姻吗?
女性应该警惕的三种肾病
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养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