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读《孟子》
终于又有难得的周末,又有时间抄录《孟子》了。
http://s14/mw690/001v8o6nzy6IYmBBYmNdd&690
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看《孟子•告子章句上》。读到第八章时,觉得这些内容自己很是喜欢,也算是对自己近阶段思考的总结吧。
原文: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教师,我们往往会强调学生自身的基础,特别是到一些偏远的学校听课,也总能听见老师们在抱怨学生的基础差、素质差,但是对于自身曾经做了多少努力却很少考究。诚然,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但是正是在这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自身让学生有了多少生长呢?“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付出努力后是可以收获结果的。
这几天也一直因为读书、记日记的事和儿子交流,他总是觉得他每天所记录的不过是生活琐事而已,不过是一天生活的流水账而已。他觉得无聊,而且认为没有实际价值,也就失去了记日记的意义。我一直不肯放弃。因为我觉得这虽然是生活的流水账,看似没有意思的一件事,恰恰是对儿子意志力的一种磨练。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收获的不是文字,而是坚持。也许若干年后,他能从这些看似无聊的文字中找到自己曾经慢慢生长的痕迹,也或许能从这些文字中找出自己曾经萌发的成长的思想。把“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告诉儿子,相信他总会领味先贤的深意。
自己的生活也每天如同复制一样的在流逝着,每天也在做着一些自己也都觉得没有太大意义的小事。但是在抄录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似乎对自己的坚持有了信心——无论什么事,只要坚持,再小的事也能做出意义来。比如每天的抄录书本,从开始的为抄而抄,到后来的为心境而抄,到现在的在抄的过程中突然顿生感悟,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字体,也似乎有了进步。“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再过很多年,也许自己会从抄书中体味到别的一番滋味也未可知。
想着我们的中心教研,想着我们这几年教研组成员的努力,想着前些天写下的《化蛹为蝶的美丽蜕变》,我似乎更清楚的看到了“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在我们身上的体现。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不管我们做什么,不管我们有多少生长,但是只要坚持,最终是会有收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