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践
(2012-12-28 16:15: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全人心理学实践与通心理论运用 |
摘要: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如果我们把心理健康课上成掌握多少心理学理论知识,认为知识讲了就等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这其实是让学生的理性心理学知识与感性心理体验形成断层。
关键词:体验式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体验;第二层,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即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来认知周围的事物。而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全人”的教学方式。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升华,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大学生体验式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一、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淡化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
体验式心理活动课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但并不是说体验式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体验式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经过设计后以活动化、情景化的形态出现的,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例如在讲《宿舍人际关系》时,“人际关系”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可以巧妙地设计了这一课。首先,我们可以应用绘画的方式画:“我们宿舍”,通过分享然后可以即兴表演出比较典型的宿舍矛盾。最后抛出问题:如何化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了几条宿舍人际关系相处的常见方法和基本原则。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宿舍人际关系”理论,但让学生们真切地领悟到宿舍人际关系相处之道。
二、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体验式教学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运用该方式对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时要涉及到五个环节:
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一般由教师设置一些心理游戏或活动情境让学生参加,如常用的“信任盲行”、“解开千千结”等。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基础。
分享:学生通过参与上述的心理游戏或活动情境后,然后再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把个人的感受与其他同学分享的感受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整合:引导学生把交流环节中总结出来的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的精华,与实际生活中思考问题的理念模式整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
三、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注意事项
1、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和发展的课题
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出发,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比如可以根据同学们对未来迷茫的状态,设计了《人生的发展任务》一课;也可以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设计《交往之道》,关于爱情的话题可以设计《我的情感我做主》一课,等等。
2、创设心理情境,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心理体验
体验式心理活动课可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
在引导大学生做自我认识课程中,可以设计了一个“印指纹”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设计了一个“填写个人小档案”的活动,让学生根据问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个人小档案:我的姓名,我的样子,我的喜好,我的优点,我的不足,我认为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看我的,我的愿望……通过这一步步活动让学生从外貌、喜好、优缺点、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第三步则做一个测试《气质量表》,了解自己气质,全面接纳自己。
3、教会技巧方法,重在有效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著,黄荣华译.《体验式学习的力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银星严,《心理学课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3、许金声著,《通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