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践

(2012-12-28 16:15:31)
标签:

杂谈

分类: 全人心理学实践与通心理论运用

摘要: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如果我们把心理健康课上成掌握多少心理学理论知识,认为知识讲了就等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这其实是让学生的理性心理学知识与感性心理体验形成断层。

关键词:体验式  活动  心理健康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体验;第二层,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即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来认知周围的事物。而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全人”的教学方式。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升华,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大学生体验式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一、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淡化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

体验式心理活动课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但并不是说体验式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体验式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经过设计后以活动化、情景化的形态出现的,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例如在讲《宿舍人际关系》时,“人际关系”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可以巧妙地设计了这一课。首先,我们可以应用绘画的方式画:“我们宿舍”,通过分享然后可以即兴表演出比较典型的宿舍矛盾。最后抛出问题:如何化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了几条宿舍人际关系相处的常见方法和基本原则。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宿舍人际关系”理论,但让学生们真切地领悟到宿舍人际关系相处之道。

二、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体验式教学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运用该方式对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时要涉及到五个环节:

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一般由教师设置一些心理游戏或活动情境让学生参加,如常用的“信任盲行”、“解开千千结”等。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基础。

分享:学生通过参与上述的心理游戏或活动情境后,然后再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把个人的感受与其他同学分享的感受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整合:引导学生把交流环节中总结出来的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的精华,与实际生活中思考问题的理念模式整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

三、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注意事项

1、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和发展的课题

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出发,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比如可以根据同学们对未来迷茫的状态,设计了《人生的发展任务》一课;也可以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设计《交往之道》,关于爱情的话题可以设计《我的情感我做主》一课,等等。

2、创设心理情境,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心理体验

 “活动”和“体验”是体验式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大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比如在《我的需要》这次体验式心理活动课中,有个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写道:今天课上老师做了个游戏“价值拍卖”——15万想要去买什么呢?我发现自己很贪心,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我到底要什么呢?此阶段我要什么呢?听着自己喜欢的物品被同学拍走,我开始着急了,如果我对自己人生需要没有审视的话,也许真到到我离开人世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话,那就太可悲了。”可见通过一个活动,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这比我们讲些大理论给学生的触动要大得多。

体验式心理活动课可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

在引导大学生做自我认识课程中,可以设计了一个“印指纹”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设计了一个“填写个人小档案”的活动,让学生根据问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个人小档案:我的姓名,我的样子,我的喜好,我的优点,我的不足,我认为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看我的,我的愿望……通过这一步步活动让学生从外貌、喜好、优缺点、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第三步则做一个测试《气质量表》,了解自己气质,全面接纳自己。

3、教会技巧方法,重在有效

    体验式心理活动课还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宣泄等,最终达到“心灵成长”,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例如上《交往之道》一课时,先教给学生达到人际交往的最佳状态要的方法:1.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情绪和状态。2.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1)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目的;(2)不受自己负面情绪的影响。3.通过对方能够接受,并且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1)表达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2)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再现场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体验式心理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想、动、参与、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最后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谈自己的感受、收获和建议。让课上的感性认识通过作业这种方式变成理性的思考来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课给予的评价是“这门课,我很喜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成长了。”“是我上过的课程中,收获最大的。”“老师用一种在我看来是非常另类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学生营造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确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著,黄荣华译.《体验式学习的力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银星严,《心理学课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3、许金声著,《通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