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照片由向导提供)
一直想要一次属于自己的出行,一个人、一颗心,放下纷扰。
不久前曾经做个一个很玄的梦:挤在一群人中间不停地回头张望,好像在等着什么,在焦急中询问,为什么与人一起只能见一片荒芜,独自一人却可以看到绿草茵茵、百花开放。有个声音回答我,因为与人同行杂念太多,独自一人心无旁骛。如果这个声音来自内心,我知道,应该上路了。
一次闲聊时,朋友偶然提到了库布齐,那一刻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总觉得想要静心,身体上是应该吃些苦累的,有什么会比行走在沙漠里更加适合。当天就开始查资料、添装备、找向导,唯恐耽搁了,就会失去走进大漠的勇气。
向导说,沙漠太单调了。心里偷笑,如果像山水那样一步一景,我还怎么倾听内心的声音。随着对沙漠的新鲜感渐渐消除,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慢慢打开,从没有想要得到什么答案,因为原本就没有带着问题而来。我就像刚刚学会念“芝麻开门”的阿里巴巴,门里无论有什么,都是珍宝。
当我默默地走在无尽黄沙里、当我一人坐在沙丘上看大漠落日、当我独自先行去拥抱早升的太阳、当我在日落日出之间静静的仰望满天的繁星,我都在想些什么?某一个地方、某一个人、某一本书、某一首歌,甚至是某一样可口的吃食,仿佛想起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想过···
凡想过的,是不是都代表着思念?记得问过朋友,新买的房子是否能看到海,朋友说,天天生活在海边的谁还稀罕海。我稀罕的,离开故乡时,想起那里,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一片海。
凡想过的,是不是也代表着憧憬?因为独自行走着的心,仿若舞勺之年,干净而纯粹。
《天堂电影院》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不走出去,你会觉得这里就是全世界。我想说,如果不走出去,我会以为现有的就是我的全部人生。
以下照片均为手机或小卡片机拍摄,大漠的美,要让眼睛带着心去看
对于徒步,我是新人,将要面对的又是完全陌生的大漠,学习攻略是必要的,很重要的一项,是准备装备。我的装备:70+5升背包,-25°羽绒睡袋、双层防风帐篷、雨衣、速干衣裤、高帮防水徒步鞋、雪套、手杖、3升水袋、戴面罩遮阳帽、手套、强光手电、头灯、太阳镜、相机、药品(创可贴、芦荟胶、酒精、绷带、胶布、清凉油等)、食品(压缩饼干、花卷、八宝粥、士力架、牛肉干、肉脂渣、黄瓜、海苔、杏仁、葡萄干、蓝莓干、即食柠檬和金橙片)、水和饮料(矿泉水、红牛、启力、泡腾片)
我乘坐高铁,由青岛到达北京,然后坐汽车,走京藏高速到达包头。在路上,随处有风景。
到包头时,已是晚上九点,买了点补给,早早入睡,等待出发的通知。那时,包头刚刚下过今年的第一场雨,气温降低了不少,有利于在沙漠中徒步。可惜的是,由于大部队的迟到,整个行程往后顺延了一天,错过了沙漠中难得一见的大朵大朵的云彩。
关于库布齐,网上是这样介绍的:库布齐是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为南部高、北部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长400公里,宽50公里,总面积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61%,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
带我穿沙的是包头自由组合俱乐部,之前一直联系的是姗姗姐,由于心切,曾经很唐突的给她打电话,她很热心,一直帮我留意着合适的机会,还给我讲了很多穿沙的知识,可惜这一次去没有见到。我跟随的这支队伍,将要穿越的是库布齐沙漠的东线,直线距离48.6公里,时长为三天。
由于我是单独入队,特准坐后援车出发,在我的想象中,那是无比拉风的,至少应该是这样和这样的
实际上,后援车是一辆相当销魂的——微面。
终于到了出发的时刻,领队是老大天赐,堂堂一条汉子,让人看了心里就踏实,永远都是那么淡然的,除了,被请上大部队的车,给队员们做讲话,不喜言辞的他稍稍有了点慌张。

(让我无限敬仰的老大——天赐)
收队远航大哥一直带着淳朴的笑容,笑的人心里暖暖的,体能超级强悍,每天至少跑步十公里,我亲眼见过大哥在沙丘上下奔跑,就是这样一员猛将,对老大敬佩得服服帖帖,对讲机里总是那么一句“好的,老大”。远航大哥是个美食家,给我讲烤肉、奶茶,还有各种调理身体的饮品,还给我讲捡石头的故事,玛瑙石,还有下面这块戈壁石。
后备领队花开是个美女,这次没有跟随大部队进入沙漠,而是跟着车为领队们做后援服务,细致而周到,使得大家完全不用为琐事分心,我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这个可以滑屏的手机防沙袋就是花开送的。
后援车司机X5说话冲,不爱笑,给人第一印象,小哥很猛。相处没一会儿,说话时就会先拍我的腿,开口就是“兄弟”。
我们就是这样一路欢声笑语着,很快就到达了穿沙起点——恩格贝。途中经过了昭君镇黄河浮桥,这一段的黄河很窄。临出发前,花开和X5悄悄塞给我一个苹果,花开嘱咐我:留着下午吃,你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X5跟我挥手告别:兄弟,好好走,晚上咱们喝啤酒、吃鱼。
第一天上午行程,恩格贝——黑濑沟,全程沙漠。黑濑沟是第一天中午路餐的地点,有地下水源,这里住了一位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护林放羊,把一生献给了这片美丽的沙漠。午餐除了自带的食物,还得到了一枚花开卤的茶叶蛋。沙漠的地下水是清冽甘甜的,只是我有点担心直接饮用喝坏了肚子,再加上背了足够的饮用水,所以只是浅尝而已。
第一天下午是由黑濑沟——柴登牧场,依然是全程沙漠。第一天直线距离15公里,实走约22公里。这一天,队员们大都是兴奋地,有说有笑,还有人大声的唱着。我的计划是,如果体能跟得上,就一直紧随领队,结果跟花开和X5聊天出发晚了,大概20多分钟后追上领队,心里急,走得也急,稍有点气喘。随后,放平了心态,很快适应了在沙漠中的行走。当天下午,第一个达到柴登牧场,体能状况得到了老大和远航大哥的认可。
第一天的晚餐是丰盛的,野生黄河鲤鱼、炒鸡蛋、糖拌西红柿、腌的沙盖和沙葱,香喷喷的米饭,还有冰镇啤酒,在沙漠的边缘,简直可以说是奢侈的。
大部队们把帐篷扎在了一起,花开提醒我,等他们扎完了,咱们再选地方,这么多人,晚上热闹呢。领队们把帐篷扎在了离他们二三十几米远的地方,我自己则扎在了更远处。
沙漠的夜晚是美丽的,微风拂过带走了一身的疲惫,清新的空气洗净了满心的烦恼,尤其是仰望漫天的繁星时,恍然间不知身在何处。
第二天上午的行程是12公里的草场,跟沙漠相连的草场绿意盎然,时常可以见到放牧的羊群,充满了生机。比羊群、青草更加生机勃勃的是虻子,扑头盖脸的,还往耳朵里钻,好在是跟在老大身边,有样学样,解决了难题。
中午的路餐地点是包头人家,一户来自包头献身治沙的人家。午饭吃了炸酱面,还蹭了X5一块好大的西瓜,好吃的放佛天上之物。
第二天下午的行程是从草场到龙头拐,8公里全程沙漠,主动请缨跟着远航大哥收队捡垃圾,大哥说,还是走前面吧,收队太累。
很多人已经退出了,继续的也大都默默地走着,我一直跟在老大身后两三米的地方,有时候简单的聊两句。经过了适应期,新鲜感也不再那么强烈,感到内心慢慢打开,开始进入到自我状态,这正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到达龙头拐已经是傍晚了,第二天全程直线距离20公里,实走26公里。
龙头拐,是沙漠越野族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冲沙、过河、跑草场,马达轰鸣着宣泄自己的热情。
得到老大的批准,晚饭后,我独自背着帐篷返回沙漠,看大漠落日,享受一个人的沙漠之夜。
我在入睡前写下这样的句子:库布齐,今夜我偎在你柔软的怀抱里与你同眠,虽然我无法把心留在这里,可是我的心将永远抖不尽来自你的沙粒。
那一晚起了风,差不多每个小时都会醒来,担心下外帐会不会被吹走,自己有没有被埋在沙子里,然后再睡去。早上独自先出发也是跟老大请示过的,为了看一看沙漠中的日出,之前反复跟老大确定了行进的路线以及会合的地点。
第三天的行程是龙头拐——响沙湾,全程沙漠,直线距离13公里,实走18公里,跟前两天相比,这一天的沙丘更高,坡度也更大。继续有人退出,剩下的都是身体状况不错的队员,原计划下午两三点走出沙漠的,结果中午十二点多就穿越成功。因为中途没有补水点,所以喝水比较节制,上午十点多感觉身体有点缺水,把一直没舍得吃的苹果拿出来享用了,果然美味无比。
我特别喜欢下沙丘,每一步踩下去,沙子都至少没过脚踝,有时甚至接近膝盖,边走边滑,很有意思。
响沙湾,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布热芒哈”,意为带喇叭的沙丘,滑下沙丘的时候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如今已经建设成为五A级风景区了。除了驼队、沙滩摩托、观光缆车这些游乐项目,还见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五星级酒店和演艺大厅。
当远远的看到目的地的时候,心里突然开始觉得不舍,这才发现,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第一次见到沙漠,可是从未觉得陌生,仿佛这里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心里,或许是因为这一片茫茫大漠,像极了家乡的大海,广阔而宁静。
那时候,我还想起了独闯撒哈拉的三毛,她的勇气、她的倔强,她的用朴素的文字所写出的瑰丽的人生。
沙漠是如此迷人,以至于当我重新站在柏油路上的时候,不是如释重负、也没有欣喜,而是回头,看身后的沙漠。正如曾经读过的一句话,还未转身,已经思念。
返回包头的路上,起了沙尘暴,花开说,这个季节,能够看到沙尘暴需要很好地运气。她还说,等你再来,让老大带着你走更美的中线。
后记:关于返程和美食
大部队从响沙湾出来就跟我们分开了,原想请老大他们一起吃烤羊腿,结果大家都有事,只好自己大吃了一顿犒劳下。
返程时,坐午夜的飞机到北京,然后再首都机场的大厅里小睡到五点,飞回青岛。在机场和我共享一条长凳的是一位外国老人,很友善的和我分享他带的美食。
去程,路过河北时,吃了地道的驴肉火烧;在包头等待出发时,吃了烤羊腿、排骨鲜豆角土豆焖面和莜面饨饨配凉汤;穿沙出来则是红烧羊蹄儿、炒羊头、炒羊肚。
回家,收拾行囊,抖落一地沙子,忍不住蹲下来用手轻轻捏起,库布齐,我很想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