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定论】(唐崇荣)一、神的永存与受造的偶存

(2008-07-25 22:17:55)
标签:

基督教

杂谈

分类: 神学课程
                                                                                                 这个课程的题目 -- “神的预定与人的自由”,是许多人很难明白、很讨厌的题目,但又没有办法不去思想,也不知道到哪里找答案,所以叫人气得半死。现在请你看看主题看板上的字,有没有发现什麽特点?“神”和“人”的字体比较活泼,“的预定”和“的自由”比较死板,对不对?还有什麽?“神”字在上、“人”字在下,对不对?但是,最大的特点是什麽? -- “人”字比其他几个字都大! 把“人”字写得那麽大,把“神”字写得比“人”字小一点,这就是我们不能明白这个题目的原因!  

    当你思想“神的预定与人的自由”时,如果你先把“人”放大,站在以自我为主体的地位,用“我的理性”去了解他、用“我的思想”去衡量他、用“我的标准”去决定他,你从人作为出发点,从人的主观性、人的角度去思想,就很难明白这个题目了! 

    所以,在课程开始以前,请你注意一件事 -- 神是神,人是人;让神为神,让人为人。当你把神放在神应当有的地位、把人放在人应当有的地位时,不照着已经堕落的理性去思想,而是照着神所启示的真理去了解,那麽你才能明白这个题目。但是,如果你把人放大、当作主体,只把神当作你所要思考的一个小题目、当作你面对各样事物时的客体之一,然后用堕落以后那有限的、被造的、受玷污的思想去了解,你就永远搞不清楚。

认识神的基础 

    为什麽人可以明白关于神的事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上帝把人造成唯一可能明白关于神的活物(the only being with possibility to understand God);第二,因为神乐意把这些有关神的事启示给人,使人明白他。这两个原因是基础。如果上帝不愿意叫我们明白他,那是很容易的事 -- 他只要把你造成一个不可能明白他的活物,而且不把关于他自己的事告诉你,你就没有办法明白。你一定要抓住这两个基础!我们除了可以明白大自然,又可以明白创造大自然的上帝,这是何等的特权!感谢上帝!

    然而,我们观察希腊哲学所带来的学术性研究,科技发展出来的方法论,以及人类在历史上研讨自然所得到的成果,整个基础是什麽?-- 以「我」为本、以「我」为主。自然作客体,「我」作主体,「我」去观察、「我」去研究、「我」去了解、「我」去探讨、「我」去思考、「我」去分析、「我」去归纳、「我」去演绎、「我」去找结论,最后说:「哦!原来自然是这麽一回事!」你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问,把自己当成了主体 -- 自然这麽大,人这麽小,你凭什麽把它当作客体?太阳比地球大一百三十万倍,织女星(vega)又比太阳大好几倍,而你这麽渺小的人竟敢说:「全宇宙不过是我思想的客体,我思想大自然,我是自然的主体!」人在世界、在自然、在宇宙万有当中是那麽的微不足道,有什麽资格以「主人」的身分自居,把整个宇宙当作「我」,的客体,说:「我」来研究你、我来探讨你。」

    但你千万不要轻看「人」,!因为你知道太阳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太阳却从来不知道你和你太太之间的距离;你可以把动物抓来放进动物园里,但是从来没有动物把人抓去放在「人园」里;你研究最伟大的天象或最微小的原子,都可以列出最精确的答案。除了人以外,其他所有的受造物,没有一个可以明白关于人的一切;我们实在是被造成为自然的主人!

人是被造、有限、受玷污的 

    当这被造成为可以管理、控制、超越、研究自然的人,竟然用同样的角色把上帝当作客体的时候,这就犯了大错!把上帝当作我探讨、追求、研究、思考的客体,对上帝说:「我是主体,你不过是我思想的客体!」上帝要说:「你是谁?你不过是我所造的。虽然你在万有中间是非常高超的,但你是被造、有限、受玷污的!」,我要严正指出「被造」、「有限」、「受玷污」(created, limited, polluted)这三个特点就是今日文化一定要承认自己有不可能性、局限性的原因;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后不得不承认的(他们用 systematic disorder, systematic distortion 来表达这三个特点),但他们仍然犯了同样的错误。

    第一,我是被造的。我不得不承认在被动的地位上面对一位创造者的主动身分;而被造与创造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qualitative difference)。 

    第二,我是有限的。因为我是被造的,就在受造界占有一席;然而,我这被造成为最高的身分,也只不过是有限的。「部分」,加「部分」,加「部分」。。。就是加到最后也没有办法大过「总合」;因为总合可以包合各部分,但部分不能包含总合。上帝创造万有之后,最后造出最高超、却又很渺小的人。这个被造的人,按他的可能性,几乎无限;按他的受造性,一定有限。 

    第三,人的堕落是一件历史事实 -- 这一点是福音派必须要强调的,否则你没有办法传福音,你也不需要传福音。堕落是一件历史事实,而堕落的历史事实在现今文化中间,就产生了最大的矛盾性。 

    为什麽我们的理想与现实永远没有办法达到和谐?因为两者中间存在着一道几乎没有办法衡量的鸿沟。为什麽人往往有很伟大的理想,但是在现实中间却经历了很苛刻的失败、软弱、无成就的痛苦呢?这道鸿沟的存在,逼得你到最后一定要承认人已经玷污、已经堕落了。 

    所以,当你的理性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你以为可以将你的理性当作惟一的工具、完全的工具、绝对的工具,去探讨理性之外的真理,这样,你是实实在在地掉落在一个「自欺」的态度中间 -- 有限而不知有限,堕落而以为不曾堕落,受造而以为可以冒充创造者;然后你再用这种态度去搞文化、搞科学、探讨真理。这也就是过去三百年来整个西方文化走错路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似乎代替基督教看穿了「现代主义」的弊病,所以他们提出反抗,结果自己也落在同样的光景中,没有办法脱离,因此不能把人真正带到真理里面。这就是我刚才所提的,人一-定要从「被造」、「有限」、「受玷污」这三方面认识自己。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谦卑领受真理。 

    人是被造的,不是创造主;人是有限者,不是绝对者;人是堕落的,不是完美无限的本体。这样,有限和堕落是在受造以后发生的。受造者本身是有限的,受造者犯罪以后 就堕落了。所以,人哪!你想要站在冰山的上面、最高的山峰顶端,你想要探讨深海,你想要知道沙漠,你想要走遍地极,你甚至发射火箭想要探究太空的一切,但你却不知道你的心如何,这是何等的矛盾! 

    我要明白关于上帝的事,是凭什麽资格呢?他原是无限的,他原是绝对的,他原是永恒的,他原是超自然的。我探讨自然之后,竟然异想天开地要明白超自然的上帝,这是谁假想出来的呢?如果你说:「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这不过是你从一种虚幻的悟性(the illusive consciousness)所产生出来的。而你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虚幻的悟性,因为你是照着上帝的形像样式造的 -- 除了这本圣经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哲学家或最具原创性头脑的思想家能告诉你「为什麽人有这种企图、这种野心」。 

    人把自己当作所有一切的主体,把自然当作客体,甚至把超自然的上帝当作研究的对象 -- 十九世纪的祁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 - 1855) 是最先指出这个毛病的人,他说: 「上帝不是我们讨论的题目,上帝是我们敬拜的对象。」当你把上帝当作探讨的题目时,就会像今天许多错误的神学路线所训练出来的神学家,他们只能在纸张上讨论上帝,却在生活上背叛他。保罗曾走过这条路,他曾过着这样的生活;他是法利赛最严谨的教门迦玛列手下训练出来的高材生,他甚至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自以为有足够的权柄去捆绑与他不同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观念系统的基督徒;他是神学家、是神学教授,教导人关于上帝的事情,讲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辞。但是,当这位上帝向保罗显现,以超自然的光照射他的时候,他内心的深处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位不是上帝,那又会是谁呢?」,然后,上帝以一句很特别的问话(这句话是关于他正在经历的灵性上的矛盾)问他:「你为什麽逼迫我?」保罗不得不回答:「主啊!」后面一句话是什麽? -- 「你是谁?」(参:徒九:4-5)你从这里就知道以前他是「纸上谈神」;他可以用一大堆学术理论来讨论上帝,一旦遇见了上帝,相形之下,他存在的相对性马上就显出他根本不懂上帝!

    所以,过去保罗所讨论的「上帝」,只是一个思想研究的题目;但在他实际的生活中间,他不是敬拜上帝的人,而是逼迫上帝的人。这是上帝的反合性(paradoxical nature of God) -- 他在道成肉身中间遮盖了自己原有的荣耀(其中隐藏的却是最大的奥秘),然后使一些愚昧人以为自己是智慧人;所以神就在自己最大的愚昧中间,彰显比人的智慧更高的智慧。保罗后来明白了,他说:「上帝的愚拙总比人智慧,上帝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一:25)当人把上帝当作探讨、思想的客体时,他是冒充大自然的主,甚至是冒充超自然之主宰的主(the Lord of the Master of the supernatural)。他自以为比上帝更大,如此一来,他就永远没有办法知道上帝的心;因为神的启示只向那些肯谦卑受教的婴孩光照出来,却向那些自以为聪明智慧的人隐藏起来(参:太十一:25)。这都是圣经的教训,是我们平常没有注意到的。 

    有很多人发问题的时候,盼望我能照他词句中的主观观念、照他写问题时的动机,直接了当地给他最简单的答案。「如果什麽都是上帝的预定,那麽,我的自由在哪里?如果什麽都是上帝的预定,那麽,我是人或者只是一部机器?」「如果必须是上帝预定,我才能得救的话,我还有什麽自由呢?是不是神在玩弄我,把我当作一个傀儡?」。这样咄咄逼人、兴师问罪的口气,是许多发问题的人常有的现象。因为他把「人」字写得太大,把「神」字写得太小了;把受造、有限、堕落的人,当作比创造、无限、绝对的上帝更高一等,然后要上帝立刻以奴仆的身分降服于他,给他满意的答案,最后逼上帝顺服他。上帝说:「这种人永远不能明白真理!」 

    当耶稣受彼拉多审问的时候,他(耶稣)竟然表现出一种神性,这是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告诉我们的 -- 保持静默(参:太廿七:13-14;可十五:4-5)。当神受审的时候,他绝对缄默;当人审判神的时候,他隐藏自己;当你正在审判、批判上帝的时候,他没有义务也不愿意启示你、光照你,甚至把他已经启示的真理封闭起来,使你没有办法认识他。在这样的状况中间,你还自以为是地说:「你看,我把上帝打倒了,他对我没办法!」 你却不知道上帝是用一种很奥秘的反合性的主权,把你拒诸真理之外,让你沾沾自喜地以为你得胜了,使你永远没有办法知道真理。 

    彼拉多一生最大的福气,就是曾经与耶稣碰过面(这让我们羡慕得半死,因为从来没有这个机会);而彼拉多最大的灾祸,就是在这次经验、在这次特别的事迹中,他把自己当作主体、把耶稣当作客体来审判耶稣。所以,耶稣面对这样的人就静静的、不讲话,让他自以为是很有权威的审判者。但基督在这个事件中间,竟然以受审判者的身分启示了一句真理:「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是特为给真理作见证。」 (约十八:37)这个答案是何等伟大!因为从希腊的哲学到罗马的政治,他们试图找寻一个可以明白事理、可以探讨并认识一切真理的基础,然后将这些事理在人类学、在社会的理论中间推行,成为政治的实际权柄。可惜,先入为主的怀疑主义(Skepticism) ,已经主观地占据了彼拉多的思想,所以他用问句来质疑耶稣的答案。这个叫做「怀疑答案」,不是「寻找答案」。

    「我是王,我为此而生,特别到世界上来为真理作见证。」彼拉多听见这句话以后,他的回答还是照着自我主体性审判官的态度来怀疑这个答案 -- 「真理是什麽呢?」(约十八:38)从此以后,他就永永远远离开耶稣。在千千万万人中间,惟独他有这种机会,在他生命最紧要的关头中间见到道成肉身的基督,但他竟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当他与基督永远不再面以后,也就永远离开天父的面,进入永远被真理丢弃的那种可怜地步。彼拉多在人间仅存的地位,就是基督徒在每个礼拜念「使徒信经」的时候,都会念到他的名字,这是令我很嫉妒的事情;但除此以外,他与神已经没有任何关连,直到永永远远。 

    你是否愿意说:「上帝啊,你在受审判的中间竟然保持绝对的缄默,这使我恐惧战兢。求你向我说话,我愿意转变我的身分,让你在上、我在下,让你为主、我为客,让你启示、我领受;让你手所造这有限制而曾经堕落过的人,可以因为你的再次开恩,脱离限制,进入无限奥秘的启示;脱离主观的骄傲,成为顺意领受真理的受启示者。在你真理的光照之下,我不再被罪捆绑,而是脱离玷污、清心见你,因为清心的人有福了,他们必得见上帝。」我们先把这个态度定了,再继续思想神是谁。 

    让我们再次低头祷告:「求你教导我们,使我们深深明白、深深觉悟你是神、我们是人,又叫我们知道:你把我们造成人,是因为你愿意我们明白你;你更使我们成为能明白你、有认识你潜在能的受造物,因为你按照你的形像样式造了我们,你乐意把自己启示给我们这些卑微的人。求主使我们看清这些基础,也教导我们回到你的面前。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上帝是「有位格之真理的本体」 

    上帝是谁?上帝是绝对有主权的主,他永远是主动的,永远是主体的,永远是主位的。一个人能亲自经历、又亲自体会神的真理,这是何等福气!当一个人有了这种经历之后,就不会再把神当成客体来讨论。所以,祁克果把真理分成两种:一种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真理」;他认为,「客观真理」虽然是对的,但是不够,因此他提议还要有「主观真理」。「主观真理」是什麽?你自己亲身经历了真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你主体性的位分中间有生命经历真理的这件事实,对你来说是很宝贵的,这个叫做「主观真理」(subjective truth)。但我认为这个还不够,因为真理不只是你所经历的那个「东西」,真理是用他的主权给你恩典、给你机会,使你可以经历真理的那个「位格」。所以,「真理」不是你的经历里面一个主体性的事实,「真理」是有位格并使你可以经历、可以明白的那位操纵主权的启示者。 

    我在过去的神学讲座里面几次提到,我称这个叫做「有位格之真理的本体」(subjectivity of truth in person),这就是上帝。上帝是有位格之真理的本体,上帝是有位格之真理的主体,他永远站在主体、本体的地位,以位格的身分将真理启示给人。上帝是主,他主动地把真理启示给我们。当他启示真理的时候就等于启示自己,因为他本身就是真理;当他启示真理的时候就等于启示生命,因为他本身就是生命;当他启示真理的时候就等于把真理带到我们这里来,使我们有一条明白真理的道路,因为他本身就是道路。所以,「真理、生命与道路」原是共同在神的主体性里面。 

    当人谈到「道」的时候,如果是以自我为主体去思想什麽叫做「道」,就产生了老子观念中间的「道」、孔子思想中间的「道」、希腊哲学的「logo」、印度教中间的「梵天」(Brama)。这些对「道」最伟大的阐释,都有一个共通的弊病 -- 「道」只是在宗教人士心中、在宗教领袖观念中间的一个「客体」。但是当圣经提到「道」的时候,他是以主体性的身分、以第一人称的身分自我介绍的。而且其中又隐藏着一个真理:「道」是从他那里来的,不是从人这里去的;这「道」的本身和生命有关,因为他是生命的源头。所以,当圣经提到「道」的时候,就提出「道成肉身」;当道成肉身的本体把「道」的含意讲出来的时候,他就提到这三样:「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这是基督论主体性奥秘的启示,与所有宗教观念中间的「道」是绝对不同的本质。 

    这样,真理的本体也就是生命的本体,生命的本体也就是道路的本体。如果你把真理的本体、总真理的基础当作一切理则的总理则,如果你把生命的本体当作一切生命的总源头,如果你把道路的本体当作一切法则的总法则,这样,无论你从任何一方面来看 -- 从内容来看,他是真理;从方法论来看,他是道路;从与生命有关系的这个范围来看,他是生命的本身 -- 你都会发现,基督教所谈的「道」,超过一切宗教、文化、哲学、教育那些只在理论层次、学术中间的讨论;因为这关系了生命、关系了真理、关系了神以主动的方法来到我们的中间。我们就看见,这一位神是真理的本体、是生命的本体、是道路的本体。他要把真理启示给我们,启示给有生命、靠真理得着满足、靠真理得着丰盛的被造者;他是启示的主动者,从他那边开了一条道路来寻找我们。

独行奇事的上帝

    在我把神的本性和人的自由作很个单的关连之前,我要先提出很重要的几句话 -- 这位神是永恒的。永恒的神没有偶然的事,永恒的神没有不知的事,永恒的神没有任何使他突然惊奇的事。当你把这几句话想透了以后,你就明白,你生命中绝对没有一次的决定能影响上帝,使他不得不因你而去重新计划他永恒的旨意;你生命中间绝对没有一种意志的决定可以影响上帝,使他变成被动的策划者,必须要照你的意思去做,因为这不是圣经的教训!

    从这个角度来看,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独行奇事的上帝(参:诗七二:18),是凭己意行事的上帝(参 :弗 一:ll),他照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定了一切的一切(参 弗一:5);这样的上帝才是上帝。你已经开始体会到这层关系了吗? 

    有一次,一位爱尔兰的教授在课堂上和我们探讨关于预定论的事情,我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讨论这个问题。但有一个学生说:「不必讨论了,我早就比他、比你更明白了。这样简单的事情!」哇!我好佩服,这个人的 IQ 一定特别高。所以我就问他:「你明白什麽?」他说:「很简单嘛!为什麽上帝预定我得救? 因为上帝是全知的上帝,他预先知道我要相信他。这样简单还要辩论?这就是预定论!」,当他很有把握地以为自己拥有超越所有人的知识,可以解答没有人能明白的问题时,我就问他一句话:「照你的解释,上帝之所以预定你得救,是因为他知道你决定要信他,他才决定把你放在预定的范围里面,对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上帝的预定是因你的决定而定的,对不对呢?」,他说:「大概就是这样。上帝知道我什麽时候要信他、知道我决定要信他,所以就把我放在预定的那些人中间。上帝预定我成为一个基督徒,是因为他知道我要信他。」我不好意思哈哈大笑,免得伤了他的自尊,但我想他了解的程度只到这里,可能也是上帝定的。 

    如果你说:「上帝知道我要信他,所以他就把我放在预定的名单里面。」那麽,虽然这位上帝的知识是主动的、是预知的、是超然的,但他的决定却是被动的,因为是凭我的决定去决定他要不要把我放在那里。这样的上帝就变成被动的上帝,变成被人的意志影响的上帝!既然他行事的主权背后有人为决定的因素,这就不是「独行奇事」的上帝,这就不是「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来预定」的上帝。这样的预定论,不是圣经中的预定论!这样的上帝,不是圣经中的上帝!

    我盼望在这几课里,尽可能排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尽可能解决你对圣经的曲解所带来的麻烦,才不至于拦阻你了解上帝的心意,好离开那种很可怜的光景。

「永存的上帝」与「偶存的受造」 

    上帝是主、上帝是永恒的,把这两个词配合起来,你再继续思想:「这位永恒的主是一位怎样的主?」既然他是永恒的主,他就在一切受造物之上;既然他是永存的上帝,他就与偶存的被造物有本质上的差异。现在我要提出两个名词 -- 「永存的上帝」和「偶存的受造」。永存的上帝只有一位,偶存的受造却有许许多多。因为上帝创造万物,所以上帝永远是万物独一的主,这是「单数」对「多数,」、「创造」对「被造」、「永恒」对「暂时」的两个境界;你先把握住「神论」中这个最重要的观点以后,你才有可能明白,在偶存界中间所发生的事情,绝对是与永远的旨意不一样,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当摩西问上帝:「你差遣我带领以色列百姓离开埃及,在旷野事奉永生的上帝;如果以色列百姓问我:是谁差你来的?我怎麽回答?(参:出三:13)这是全本圣经第一次的「问题解答」。神不逃避问题,也不轻看、不斥责发问的人,当人对他有疑问的时候,神有愿意使人明白的心意。所以上帝就告诉他:「你回答他们:‘那一位自有永有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参:出三:14)I am who I am ,我就是自我永存、自我恒存、从亘古到永远自我存在的那一位。请你不要忘记这一节圣经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可能讲出这句话来!事实证明,无论是印度教、佛教、孔教、道教,无论是回教、神道教、波斯宗教,在他们的经典中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话语,所以你不要把圣经与其他宗教的经典等量齐观,只把它当作一种劝善的书,绝对不是!这里把两个特点提出来:第一,永存者与偶存者是绝对不一样的;第二,他是用第一人称介绍自己的。 

    我先前提过,孔子所讲的「道」、老子所讲的「道」,是他们自己想出来、再把它写下来的;所以老子、孔子的「道」,只是他们思想和述说的一个题目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先天地生」。无论老子怎麽讲「道」,「道」只是一个「它」(It),是老子之外的一位(或一个事物),或是老子思想里面的一个看法、一个观念。但是,当摩西问上帝「你是谁?」而那一位回答「我是自有永有(I am who I am)」的时候,他是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他就是道的本体、他就是真理的本体,而他竟然用永存性作为他「就是那一位」的内容 -- I am who I am,我是那存有的本体、是永恒的现在、是不改变的、是永存的、是自存的那一位。「我是自有永有的」,这是很伟大的翻译,我相信要把「自有永有」改换成另一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很困难的。I am,我就是;I am ,我存在;I am ,我是一个存有;我这个存有,就是我存有的那一个自己。你把这个字再发展下去,就是永在的、自足的、永存的、不朽的、不变的、永永远远在那里没有改变的那位自我(self -existent, self-sufficient, self-eternal, self- immortal, self-immutable and self-unchangeable),叫做「上帝」。

    摩西听了以后,应当感到敬畏:「原来我今天站在一个变动朽坏的世界中间,这个世界不是自存的、不是自全的、不是自足的、不是自己不朽的,这个世界在转变,我的身体也在变化,我不能说:‘我是自有永有。’我只能说:‘我以前是一个男孩,我现在是一个男人,我以后也会死。’所以我在变化过程中间,也成为变化过程中间一个将要朽坏的客体;但我竟然站在这位不经过变化、自我存在、永远不朽的本体的面前!」这是宗教最高最高的境界、最高最高的情操,在别的宗教里面不可能找到的。除非神向人启示自我,不然人没有办法了解他,而神的自我启示就在这本圣经里。 

    我们绝对不能相信其他宗教所谓的「领受启示」,或灵恩派牧师所传的「上帝对我说」,没有一样事物能与这本圣经(上帝的自我启示)相提并论,没有! 

    摩西对於这一点有清楚的观念,他年老时所写的诗篇九十篇是很伟大的词句:「诸山末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上帝!」(诗九十:2)从生到死的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这些必朽坏的人、必改变的人,我们这些在变化程序中间的人,在上帝面前发现:「你是无限的、永在的、永存的、不朽的、自有的、永远的上帝!」这样,在上帝与我们之间,就有一个对比的关系 -- 「不朽的、永存的、永在的神」对比「偶在的、受造的人」。我们的「偶在」是什麽呢?就是从前没有、后来有、以后还有,这个叫做「偶在」;神的「永在」又是什麽?从前有、现在有、直到永永远远都有,叫做「永在」。从前是、如今是、直到永永远远都是,那是永远的是;从前不朽、如今不朽、直到永永远远不会朽坏的,那个叫做永远不朽。他是永存、永不变、永在的上帝。「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启一:8),「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十三:8),「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你听过这些话吗?这些是全本圣经贯彻始终的神性的本质,神自己是永存的存有,是自我成全的存有,是永远不朽的存有,是永远不消灭的存有,因此就成为其他存有的最基本之撑托性的存有,因这个存有产生其他的存有。当这位神创造时,就使其他的存有从「无」变为「有」 -- 因为他永永远远「有」,所以他创造的时候,就使其他的存有从前没有的变成「有」。 

    所以,「偶在」和「永在」是绝对不能相比的,因为「永在」是「偶在」的根基,而「偶在」是「永在」的受造物。若用神学名词来说明,就是「偶在的存有」(the contingent being)和「永在的上帝」(the non-contingent God)。 

    当这位永在的上帝以他的爱延伸出行动来,就产生了创造。为什麽他的爱延伸产生创造呢?因为他要受造者可以分享他的爱。换句话说,我们这被造的,因为上帝的爱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就因他而得到满足;至于他自己,就因自己成全自己而满足。所以,我的生命从他而来,我生命的需要由他供应,我的存有建立在他这位存有者的身上,他那「永远的有」创造了我这个从无变有的「有」。这样,我的「偶在」是建立、是站在他「永在」的基础上面。他不但是创造的上帝,他更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这位创造的上帝从「无」进而创造一些被造的「有」,这被造的「有」就从永位的「有」,得着供应。他是自我成全、自我满足的上帝,从他的丰满流出恩典,使受造的人因他的分享得到满足。 

    我再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上帝是爱,那麽,他尚未创造万有以前,他爱谁?」你想过这个问题吗?这问题是其他宗教没有办法回答的(如果基督徒还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有什么伟大、独特、超然的地方,那我们就很容易妥协、很容易轻看自己,而随便出卖长子的名分)。上帝是爱,当上帝还没有创造万有以前,他爱谁?谁享受他的爱?这个问题只有基督教的真理能回答,因为神的启示告诉我们:他是爱的本体,又是三位一体彼此相爱的本体;所以上帝不需要受造物爱他,他的爱就已经有了自我成全的对象 -- 圣父爱圣子、圣子爱圣父、圣子爱圣灵、圣灵爱圣父、圣灵爱圣子。这三位一体彼此相爱,成为自我成全那独一的永恒者;当三位一体的爱延伸出去的时候,他就从无变有创造了受造物(是偶在性的存有)。上帝既然创造偶在性的存有,就使这些存有成为领受他的爱的对象。而领受他爱的对象分成几个等级,其中那最高的等级,不但领受他的爱,又能够回应他的爱去爱他,那唯一的活物,就是「人」。人如果能爱上帝这位永位者,人本身一定有永恒性;这样,人就可以永远在爱里面与上帝交往了! 

    在上帝所造的偶存性的存有中间又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偶存而不永存,第二类是偶存又能延续到永存。偶存而不永存的是哪些?偶存并且能延续到永存的又是哪些?

    偶存而不能永存的,像是植物、动物,当它死的时候,它的偶存性就结束了。它从前没有,之后归于无有;它从前是虚空,之后又归于虚空。这种偶存性是绝对的偶存性,因为它虽然曾经在历史的过程中间存在过一段时间,但以后便不在了。 

    人却不是这样!当你生命结束以前,也就是你还存在的时候,中间是不是有一段存在和另一个存在交接?也就是说,你父母还没有死的时候,你出生了,而你还继续存在的时候,你的父母死了;然后你还没有死的时候,你的孩子出生,而他还活着的时候,你死了;你死了以后,你的孩子独存吗?不!他再生他的孩子。所以,这个偶存是代代相承、继续不断连续下去的偶存;这个偶存就构成人类族系的延续。但是,人死了并不表示他的结束,因为人死了,只是肉身结束,灵性仍然继续;不像动物死了,它就永远不存在了。 

    这样,「人的偶存」和「动物的偶存」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死后有灵性继续存在的永恒,而动物死了就不再有灵性继续存在的永存。所以,人是偶存加上继续永存,动物是偶存并且绝对偶存;动物死了就没有了,人死了还存在。人所以能在偶存之后还有永存的继续,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而上帝是永存的。 

    如果你说:「人是永存的,因为上帝是永存的;这样,我岂不是和上帝一样吗?」这是那些夜郎自大的无神论者,他往自己脸上贴金,以为自己有永存性,就可以像上帝一样。结果呢?他并没有在永存中间变成上帝,而是必定要在永恒中间受审判。那麽,上帝的永存和我的偶存之间就有一个相对关系:因为我像他,我的偶存能延续到永存,这样,我必然要回到他面前向他交帐、受他审判。为这个缘故,人需要救赎,否则我们与动物没有差别,死了就完了。 

    当上帝用他的爱延续成为创造行动的时候,就产生了从「无」变为「有」的创造(creatio ex nihilo)。我这个从前没有存有的唐崇荣,自从神造了我,我变成「有」;当我这个身体死了以后,我也不会变成「没有」,因为我有上帝的形像,是永恒的本质使我的偶存得以延续,而能在永恒中间继续存在。所以我是神圣的、我是严肃的。那麽,一旦这个偶存加上延续永存的人堕落失败的时候,神就在我身上延续他的救赎。我把这两句话归纳起来 -- 上帝的爱的延伸,产生了创造的行动;上帝的爱的成全,产生了救赎的计划。上帝要救的人,也就是那些偶存延续到永存、有上帝形像的受造物,但这些人到底是凭什麽得救呢?这个题目就开始进来了 -- 「神的预定与人的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