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理体重”的新思考
(2009-02-05 08:25:00)
标签:
杂谈 |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国家癌症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让人们对“多少体重算合理”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科学家们发现,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上限者不仅比消瘦的人死亡率低,甚至比处于“理想体重范围”内的人死亡率也低。
目前,对体重的判定往往采用体重指数(BMI),即用实际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WHO公布标准,体重指数(BMI)介于18.5至25.0之间者为正常体重(注:中国肥胖工作组于2002年公布的适于中国健康成人的BMI的合理范围为18.5至24.0)。按照WHO标准,如果体重指数小于18.5,属于消瘦;如果大于等于25为肥胖;如果大于30者为重度肥胖。
当然,现在就此问题得出结论为时尚早,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获得更有力的证据以支持或否定上述结论。但这不妨碍我们就有关“合理体重与健康的关系”问题进行一些新的思考。
储备适量的脂肪有利于抵御消耗性疾病
通常在正常和微胖的体重范围内,人体在遭受一些感染性、消耗性疾病侵犯时,体内会有足够的脂肪被调动起来对抗病毒细胞或恶性细胞,起到抗病免疫的作用。脂肪细胞能够帮助胰岛素调节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恶性细胞做出反应。因此,拥有适量的脂肪(男性体脂含量不超过总体重的30%,女性体脂含量不超过总体重的35%),并不显著增加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还有益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为今后进行必要的能量储备。
“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并不科学
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说,“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并不科学。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机能都相对减弱,各类退行性病变发生风险增大,因此更应适当储备脂肪,用以防病和抗病。
减肥并不一定能让人更健康
有最新的调查显示,减肥后的人身体健康状况并不比没有减肥的人更好,相反可能造成死亡率增高。这是因为部分患者通常采用一些不科学的减肥方法,或者减掉的不是多余的脂肪,而是水或受体组织(如蛋白质等),这都是损害健康的做法。科学的减肥方法应该是适当节食加运动,而且最好在减肥时能配合使用人体组成测量仪,它可以告诉你减掉的是多余的脂肪还是其他营养成份。如果没有条件使用人体组成测量仪,就要在减肥幅度上严格控制,通常1天减重不要超过0.5公斤斤,1周内减重不要超过2公斤。超过这个速度,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不利。过度减体重还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