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也有“花千骨”?说说“名丛女郎”那些事! [转载]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武夷山茶文化 |
岩茶的几个扫盲概念
关于岩茶名丛,是极难说道的一个话题。在探讨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普及一下武夷岩茶的几个概念:
1.菜茶
原产于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是一个极优良的中小叶茶树代表种群。
2.花名
原产于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是一个极优良的中小叶茶树代表种群。
3.单丛
从武夷菜茶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的优良茶树。
4.名丛
从单丛中优中选优优育出的优良单丛。
——罗盛财《武夷名丛录》
http://p3.pstatp.com/large/2760005bcd78b6506e6[转载]" />据著名茶学家林馥泉1942年调查,武夷名丛数目不下千种。
这些名丛世代相传、争奇斗艳,加以人工精心培育,不断提高了岩茶的品质,使武夷岩茶声誉长久不衰。
花名
你喝过几种?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丰富多样。因此茶叶研究人员对所选育出的单丛茶树,各自依据不同的特点和需要给予命名,命名有多种类型,不仅形象生动,好听好记,而且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
http://p2.pstatp.com/large/266000fdfdb6003ba65[转载]" />
1、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不见天、岭上梅、石角、过山龙、水中仙、金锁匙、半天妖、吊金钟等。
2、以茶树形态命名的有: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国公鞭、一枝香等。
3、以茶树叶形命名的有: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4、以茶树叶色命名的有:白奇兰、白吊兰、红海棠、红绣球、大红梅、绿蒂梅、黄金锭等。
5、以茶树发芽迟早命名的有:迎春柳、不知春等。
http://p3.pstatp.com/large/259000828c2b8615c44[转载]" />6、以传说栽种年代命名的有:正唐树、正唐梅、宋玉树等。
7、以成品茶香型命名的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白麝香、夜来香、金丁香、竹叶青等。
8、以神话传说而命名的有: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半天妖(鹞)、白牡丹、吕洞宾、红孩儿、状元红等。
除了以上八类命名之外,还有一类是根据茶树选育种需要,区别不同分离类型而命名的,如:正太仑、付独占、正碧梅、正太阴、正太阳、正芍药、正玉兰、正蔷薇、正柳条等。
乱花
迷人眼,口感难辨别
血脉纯正的名丛茶树也确实存在,具备品饮价值的优质名丛成茶很少。
http://p3.pstatp.com/large/269000959ce4175019e[转载]" />在武夷山最优秀山场鬼洞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岩茶品种园里,有100多种的岩茶名丛。
这些品种只是做为标本植株,并未采摘制茶。
有赖知名乌龙茶专家陈郁榕老师极少量的茶样分享,笔者有机会尝到品种明晰的岩茶名丛。
除特征明显相对较容易分辨的四大名丛和新培育出的高香品种黄观音、金观音外,余者皆难辨出。
“花名”
不少是幌子?
每年总是会喝到各种名目的名丛花名,口感滋味各不相同。似乎茶店拿不出一两款新的花名,便会有不够“专业“之嫌。
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花名,品饮之后,除新奇冷僻的名字外,香型独特、滋味参差、叶底花杂则是共有的现象。
http://p3.pstatp.com/large/269000959d1124cbc7a[转载]" />在众多的花名中,口感品质上佳者虽极少见,确也真实存在。这其中以规模相对较大的品牌企业的花名产品为主,比如武夷山某企业的“素心兰”,再比如某品牌主打武夷山知名坑涧“牛栏坑”的花名。
http://p1.pstatp.com/large/259000828d0ab5436f5[转载]" />这些茶都价格不菲,品质也确实可圈可点。如若经济许可,确有购入品鉴的价值。
不过,多数茶品只是以“花名”作幌子。
名丛
好坏,冷暖自知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肉桂、水仙之外,口感特征独特者便是众多名丛,其中品质优异、口感更稳定者又有四大名丛,这些皆是经历史和各代专家检验而出的优良品种。
http://p3.pstatp.com/large/259000828d50ae1352b[转载]" />许多名丛,历史上一直存在,却并未推广开来,是品种本身某些局限性所致。有的名丛对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制作工艺有较严格的要求;
有的名丛品质好,但产量低;有的名丛同名异物等。而那些动辄标榜某知名坑涧、某知名山头的名丛,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家花名的附加值。
优质山场,种植成茶质量更稳定、产量更高的肉桂、水仙尤恐不及,敢于冒险尝试之人并不多。
http://p1.pstatp.com/large/25e000baf6d3dd14d0e[转载]" />“名丛历经沧桑,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不少珍贵名丛现已无存,现存名丛中分离变异和混杂现象也不少。
因此,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名丛、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名丛,通过搜集、整理鉴别和培育,根据需要而选择利用。”
《武夷名丛录》序言中的这段话,或许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