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第一社,爱篆刻的那些人?[三.][转载]

(2015-11-30 08:48:52)
标签:

寿山石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篆刻秘笈

         天下第一社,爱篆刻的那些人?[三.]

 

                                                           [转载]书画超市


http://s14/mw690/001v6oAKty6X7HUt6C9cd&6902×2×3.4cm;1.5×1.5×3.6cm;1.3×1.3×4.1cm;1×0.9×4.6cm
41.印文:1.汪铎画记 2.王开化所读 3.君懿 4.顾毅
边款:1.甲子秋日,古泥仿汉。 2.辛亥五月,古泥刻。 3.古泥。 4.古泥仿汉。
作者简介:赵古泥(1874~1933),名石,字石农,号古泥,自号泥道人,室名拜缶庐,江苏常熟人。从吴昌硕学篆刻,工书法篆刻。从之学者有邓散木、周梅谷、汪大铁等。

http://s12/mw690/001v6oAKty6X7HUwYgr4b&690
3.1×3.1×6.1cm;2.1×2.1×5.3cm;2.3×2.3×6.7cm;3×3×4cm;1.4×1.4×6.6cm
42.印文:1.兰斋 2.任政学书 3.任政私印 4.静怡草堂 5.任政六十岁后书
边款:1. 野平。 2.任政法家正刻,乙卯夏石农治印。 3.任政道兄法家教正,己丑十月白凡作于沪上集长删短斋。 4.兰斋主人属刻,儗汉凿印法奉正。丁巳新春味琴。 5.任政兄正印,佛影刻。
作者简介:1. 应野平(1910~1990),初名端俊,改名俊,以字行,一字野萍、野苹,浙江宁海人。工山水,擅书法,精画论,注重写生。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书协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海上著名画家。
2. 薛佛影(1905~1988),字光照(一作又名),江苏无锡人。儒医叔衡子。早岁从父习医。后醉心金石雕刻。对古代陶器、钟鼎、甲骨、铜镜等皆悉心研究,晚年尤喜象牙细刻。解放前曾协同王西神在上海创办正风文学院,任教授兼院务主任。
3. 潘德熙(1926~ ),别署味琴,浙江平湖人。著名书法篆刻家,富收藏精鉴定。师从钱瘦铁。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

http://s4/mw690/001v6oAKty6X7HUzNALf3&690

2.4×2.5×6.8cm;2.5×2.5×6.5cm
43.印文:1. 严小舫审定书画真迹 2.慈溪严信厚小舫珍藏书画之印
边款:1.小长芦馆主人藏书画之印,己亥三月,石潜。 2.石潜制。
说明:此对印系吴隐为严信厚所刻,石章乃老青田,包浆浑厚油糯,滋润无比,上镌虚竹、秋蟹薄意,意趣盎然,能流传至今殊为难得。作者吴隐,工书画,精篆刻,于印从浙派入手,自得吴昌硕先生授以钝刀中锋之法后,印风丕变,并广涉古籀及陶玺封泥,参错为用,苍粹浑厚,古趣盎然,较前为胜。昌硕先生有《题逐盫画像》二绝,句云:“湖水萦纡天蔚蓝,禅通文字;石同参。卅年印学窥奇特,敢与龙泓对座谈”。“印社闻居我不孤,肴陈彝鼎酌商觚。他年再涉西泠道,忍去寻碑倚酒瓿”。字里行间,俱见对石潜之称许与两人之交谊。吴隐一生治印不多,而此次得其所刻对章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印面主人乃晚清商界巨贾严信厚,名震当时,且工书善画,颇多收藏。此对章因此二人而颇显价值。
印面主人简介:严信厚(1850~1919),原名经邦,字小舫、筱舫,号小长芦馆主人,室名小长芦馆、小书画舫,浙江慈溪人。官直隶候补道,赠内阁学士。以盐务起家,从事商业,成为东南巨商。任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上海商务总会总理。被称为近代“宁波帮”企业家开山祖。工书画,尤善画芦雁。鉴藏碑版、书画颇多精品。
吴隐
吴隐(1867~1922),字石泉,更名隐,字石潜,号遯盦,又号潜泉,室名三余堂。工书画、篆刻,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http://s12/mw690/001v6oAKty6X7HUF5fZ0b&690
1×1×4.9cm;1×1×4.9cm;2.4×0.9×4.4cm;1.1×1.1×4.4cm;2×1.1×3.8cm;1.1×1.1×4.4cm;1.3×1.3×3.9cm;1.3×1.3×3.9cm;0.7×0.7×5.1cm;1.9×1.9×4.6cm;1.8×1.8×3.3cm;2.1×2.1×4.2cm;1.9×1.9×3.7cm;2×2×3.3cm;2×1.9×4.6cm;1.5×1.5×5.7cm;2.4×1.1×4.5cm求白笺 5.洁庐写生 6.洪幼都 7.洁求之鈢 8.布斋 9.幼都所作 10.洪 11.洁求之印 12.洁求 13.幼都临古 14.洁求 15.洪洁求鉴藏书画之印 16.洁求心赏 17.忆巴楼
44.边款:1. 洁求仁兄属,巨来仿鈢,时壬午四月。 2.巨来。 3.洁求仁兄属,巨来刻。 4.塙斋。 5.巨来。 6.洁求属,巨来仿汉。 7.布斋仁兄正之,巨来仿古鈢。 8.巨来。 9.巨来。 10.巨来。 11.巨来刻。 12.巨来。 13.洁求仁兄法家属刻,即乞正之,壬午四月卅日,巨来。 14.壬午四月巨来仿元朱印作于申江。 15.巨来。 16.布斋属,巨来篆。 17巨来仿汉。 
陈巨来(1905~1984)
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印人漫谈之陈巨来◎洪丕谟
小时候不懂事,但随家父见过或听说过的海上书画篆刻家如赵叔孺、吴湖帆、江寒汀、况又韩、陈运彰、陈巨来、叶露渊、赵敬予、赵卫玉、李秋君、周炼霞、吴青莲、陈小翠、陆小曼、唐云、应野平等加起来也有一大串。其中,陈巨来是见过好几次印象较深的一个。
那时候我才十岁刚过不久,作为父亲的师兄弟,有时父亲带我去陈巨来家,有时巨来也来我家看看。还有几次,家父午后去南京路仙乐书场听书,逢星期六下午或星期天,偶然也带我们去坐坐,在三弦、琵琶,吴侬乡语声中听张鉴庭、张建国、黄异庵、张振雄、朱雪琴、徐丽仙,往往也会碰上巨来瘦小、但却精灵的身影。后来听家母说,家父一个时期迷上听书,还是巨来给带出来的。印象中的巨来除了身材精小,常穿一袭黑色长袍,天热时也穿白纱中式衫裤,手里握一柄折扇,扇上有名家字画,讲起话来虽然声音有点女性化尖尖的,但却声音高亢,最有趣的是巨来的脸也清秀清秀的,架一副透亮眼镜,又有点像清雅的小老太婆,而眼镜脚边上的那对招风耳朵,显得特别的招人注目:即使你不注意,那对大大的招风耳朵也会硬映进你的眼帘,使你感到奇特、跳跃,由此深印脑际。
在赵叔孺诸弟子中,陈巨来的圆朱文印章刻得实在一流,其师赵叔孺曾经评价他的“元朱文为近代第一”。画家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等都非常喜欢他的印章。在刻印上,他师事赵叔孺,兼学黄牧甫,一次高野侯让他再学点程邃、汪关、巴慰祖诸家,后遂形成雍容大度,滋润秀雅,并把宋元圆朱文推向极致的个人风格。建国以后,陈巨来在50年代进上海中国画院,领一份津贴。作品出版,主要有《安持精舍印》,以及香港出版的《安持精舍印存》等。此外并著有《安持精舍印话》两卷,辑《古印举式》、《盍斋藏印》等。陈巨来生于1905年,浙江平湖人,至1984年谢世,活了虚龄80岁。据说平时巨来刻印极勤,一生治印不下3万方。当时不少社会名流,国家政要,大多请他刻过印章,各城市国家级的图书馆藏印,也有不少出于他的铁笔。
印象中陈巨来性格偏激,喜欢以自己的主观之见谈别人得失事非,这样就有人认为巨来明于爱憎,敢于仗义执言,有人认为巨来“嘴臭”,得提防点,亦是各人立场视点不同,看出来的结果也就自然各异了。一次麦青告诉我《万象》杂志有篇陈巨来写的《赵叔孺祝寿风波》,不久复印寄来,我以为巨来在个中的表现,最体现了他的性格特征。当1943年癸未赵叔孺七十大寿,在这以前,张鲁庵招一群学生聚餐,吃了一半,张鲁庵就拿出三张白宣说:第一张写第一等学生,每份寿礼1000元;第二张写第二等学生,每份寿礼500元;第三张写第三等学生,每份寿礼200元。说完张鲁庵就把三张白宣放到巨来面前说:“先生七十生日大庆了,你看看,应该写在哪一等?”巨来拿过白宣一看,在第一等上签名的有张鲁庵、陈子受、叶露园、叶黎青、洪洁求、裘阴千等,由于事先陈巨来已经打算敬奉寿礼500元,现在一看张鲁庵要以寿礼的多少来定学生的等次,而并非出于水平,心里便老大不自在起来,于是陈就马上拉长脸面道:“第一等我没有资格,第二等中生,不做,就做末等人吧。”说完也等不到张鲁庵回答,就在第三张上签了名字。接下来各人签名,一、二张都有,徐邦达、陶寿伯想跟陈巨来签第三张,张鲁庵见陈巨来带了一个“坏头”,于是就指桑骂槐起来:“先生对你们不错呀,哪能不在这时表表恭敬呢?不行,不行,至少500元。”徐邦达、陶寿伯听张鲁庵这么一说,就签了第二张500元。当时陶寿伯为上海纱布交易所小职员,每月月薪收入不足40元,刻印生意又不好,这一签,就等于签掉了他一年的工薪收入。
由于出于同门,家父又特别喜欢陈巨来的印章,所以一生请巨来刻印不下五六十方。后经经济拮据,又遭“文革”动乱,家里东西有的东藏西藏;有的怕成罪状,心又不甘抄家被毁,于是便有的送文物商店称斤收购,有的送朵云轩,如丕森送去一张沈尹默为家父写的书法立轴,竟只得了一角钱……“文革”后检点劫余残存,尚留有18方,其中汉印满白和圆朱文都有。劫余印章中有方“洪幼都”的满白文,边款刻为:“洁求属,巨来仿汉。”还有一方“洁求之鉨”的白文小印,边款又刻为“布斋仁兄正之,巨来仿古鉨。”再看“洁求”、“洪氏洁求”、“洁求心赏”、“大布居士”、“忆巴楼”等,都是圆朱文中的极品。圆朱文中有方小小的“洪”字印,原先可能并有“洁求”小印与之成对,可惜现在只剩下“洪”字一方小印了。眼下不才偶尔应邀为朋友、弟子题写字画、册页签条,或书写扇面,借光先父遗泽,我也经常用此巨来所刻“洪”字小印,以为拙字添光增彩,则又可谓是先父、巨来,泽及来者的了。
印面主人简介:洪洁求(1906~1967),名承祓,浙江慈溪人。早年留学欧洲,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解放后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抗日战争起,潜心于金石书画之学,为赵叔孺入室弟子。工书画,精鉴定,收藏颇富。

http://s8/mw690/001v6oAKty6X7HUIlIb07&690

2.9×1.7×3.6cm

45.印文:京兆

边款:巨来作。

钤印:隋·展子虔《游春图》 晋·陆机《平复帖》 唐·李白《上阴台帖》 唐·杜牧《张好好诗卷》 宋·徽宗《雪江归棹图》 宋·蔡襄《自书诗卷》 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元·赵孟俯《草书千字文帖》 明·文征明《三友图》 明·周之冕《百花图》 清·吴历《兴福庵感旧图》

作者简介:陈巨来(1905~1984),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印面主人简介:张伯驹(1897~1982),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室名丛碧山房、平复堂,寓名似园,河南项城人。文物收藏家、戏剧家、诗人,与张学良、袁寒云、溥侗并称“民国四公子”。后任华北文法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专员等。解放后,历任燕京大学艺术系导师、北京书法研究社副主席、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所藏《平复帖》、《游春图》、《张好好诗》等十余件文物珍宝,早在五十年代已捐献予国家。父张镇芳。

出版:1.《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376,江西美术出版社。

2. 《圆朱文印精华》P10,上海书店出版社。

http://s12/mw690/001v6oAKty6X7HULhVN2b&690

2.5×2.4×4.7cm

46.印文:二十从军 三十作宰

边款:巨来制。

作者简介:陈巨来(1905~1984),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印面主人简介:孙璞(1883~1953),字仲瑛,号阿瑛,别号太璞,室名顾斋、兰苕室。广东中山人。曾任孙中山秘书、广东阳春县县长、广东省长秘书、省公安局秘书代理局务、财政部和实业部法规委员会咨议科长等职。

http://s7/mw690/001v6oAKty6X7HUP24ed6&690

2.4×2.3×4.4cm;3.7×1.5×5.2cm;3.3×1.6×5.5cm;2.1×1.3×4.9cm

47.印文:1.香石砚斋 2.愿与不解周旋人饮酒 3.仲瑛五十岁后所得 4.兰苕室主

边款:1.巨来刻。 2.巨来篆。 3.顾斋道丈法家作,癸酉岁暮,巨来制。 4.巨来篆。

作者简介:陈巨来(1905~1984),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印面主人简介:孙璞(1883~1953),字仲瑛,号阿瑛,别号太璞,室名顾斋、兰苕室。广东中山人。曾任孙中山秘书、广东阳春县县长、广东省长秘书、省公安局秘书代理局务、财政部和实业部法规委员会咨议科长等职。


http://s15/mw690/001v6oAKty6X7HUSeVUee&690


2.3×1.5×4.8cm×2

48.印文:1.少言不生闲气 2.静修可以延年

边款:1.戊寅三月巨来刻石。 2.巨来仿汉。

作者简介:陈巨来(1905~1984),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http://s9/mw690/001v6oAKty6X7HUVy2Yd8&690

1.5×1.5×3.5cm;13.5g;1.8×0.8×3.3cm;11.3g

49.印文:1.景行楼 2.真赏

边款:1.巨来。 2.巨来刻充景盘先生方家文房。

作者简介:陈巨来(1905~1984),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http://s12/mw690/001v6oAKty6X7HUZ4nh2b&690

1.3×1.3×5.6cm;1.2×1.2×6.4cm

50.印文:1.李稚英 2.吴清铭

边款:1.巨来。 2.巨来。

作者简介:陈巨来(1905~1984),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http://s5/mw690/001v6oAKty6X7HV2fn634&690


1.4×1.4×6.1cm

51.印文:永昭印信

边款:巨来仿汉。


http://s9/mw690/001v6oAKty6X7HV5MTe68&690

1.4×1.4×6.1cm;1.4×1.4×5.3cm

52.印文:1.王爵荣印 2.李洁如

边款:1.巨来。 2.巨来。



.4http://s15/mw690/001v6oAKty6X7HVaeHIee&690×1.4×5.5cm

53.印文:金宗城

边款:籀文城从郭,庚辰八月,宗城先生正篆。朱其石。

作者简介:1. 朱其石(1906~1965),名碁,一名宣,以字行,号桂葊、桂龛,别号括苍山人、雁来红馆主人,室名抱冰庐。工山水、篆刻,尤善梅花。余事喜收集文物,尤癖好尺牍手迹、名家刻印及罕见照片。

2. 薛佛影(1905~1988),字光照(一作又名),江苏无锡人。儒医叔衡子。早岁从父习医。后醉心金石雕刻。对古代陶器、钟鼎、甲骨、铜镜等皆悉心研究,晚年尤喜象牙细刻。解放前曾协同王西神在上海创办正风文学院,任教授兼院务主任。


http://s11/mw690/001v6oAKty6X7HVdujw3a&690

3×3×7.5cm;3×2.9×7.2cm

54.印文:1.豫卿 2.林际康印

边款:1.昌硕治石。 2.豫卿太守老友先生索刻,安吉吴俊卿记,时己亥六月。

说明:吴昌硕刻林际康用印,大部已流失至日本,难得一见,今次春拍得此对章,实为有幸。吴昌硕乃晚清极为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其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并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终成一代宗师。此对章印文一朱一白,饶有笔意,刀融于笔,展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艺术特点。两章章体较大,平台圆雕螭兽钮,雄健威武,圆润饱满,极为形象。

作者简介: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改俊卿,字仓石、苍石、仓硕、昌硕,一作昌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印面主人简介:林际康[清],字豫卿。浙江定海人。在津署直隶天津府同知、天津府知府。


http://s15/mw690/001v6oAKty6X7HVjQmy1e&690

3×3×8.9cm

55.印文:贺伯诺印

边款:贺伯诺先生属,曾一橹赠,白石刻。

旧款:1. 立夫好书,惜印章太陋,即欲刻石奉赠,苦无佳石,近立夫以此石见赠雪□间坐,因以刻之。立夫仁仲雅正,诗梦。 

2. 近浙十家精刻已传世,惜所印不佳,曩时曾藏有七家印存似与近世见不同耳。辛亥正月大雪凝寒,砚池已结冰澌矣。友人以铜錬成小刀,因刻此试之。荷汀持赠。

说明:此寿山石章,原为叶诗梦作品,叶诗梦(1863~1937),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又号师孟。辛亥革命后,改名叶潜,字赫伏,号诗梦、六琴斋主,室名诗梦斋。晚清三朝两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叶赫那拉氏瑞麟之子,慈禧太后的侄子。工书法、篆刻,尤以行草见长。收藏古琴更是冠绝一时。



http://s3/mw690/001v6oAKty6X7HVnoL882&690

2.5×2.5×5cm

56.印文:自强不息

边款:白石。

出版:《齐白石全集·篆刻卷》P284,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http://s1/mw690/001v6oAKty6X7HVrFF630&690


1.8×1.8×4cm

57.印文:安分养福

边款:辛谷。

作者简介: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号井罍山民,又号袖海。浙江上虞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他的篆、隶书法,取法《天发神谶碑》,风格独具。篆刻初学陈鸿寿 、赵之琛 ,四十岁后参以汉篆、汉印结体 ,颇见功力,风格飘逸,疏密有致,自成一家。


http://s4/mw690/001v6oAKty6X7HVuMnN03&690

1.6×1.6×4.9cm

58.印文:古香

边款:井罍。

参阅:《中国篆刻丛刊》第28卷P105,日本二玄社出版。

作者简介:徐三庚(1826~1890),字辛榖,号井罍山民,又号袖海。浙江上虞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他的篆、隶书法,取法《天发神谶碑》,风格独具。篆刻初学陈鸿寿 、赵之琛 ,四十岁后参以汉篆、汉印结体 ,颇见功力,风格飘逸,疏密有致,自成一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