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音 锲 语---叶林心玉印篆刻艺术欣赏[转载]

标签:
寿山石文化//休闲/ |
分类: 大师佳作 |
http://s1/mw690/001v6oAKty6Vdu9SjjGf0&690音 锲 语---叶林心玉印篆刻艺术欣赏[转载]" TITLE="玉 音 锲 语---叶林心玉印篆刻艺术欣赏[转载]" />
玉 音 锲 语---叶林心玉印篆刻艺术欣赏
http://s9/mw690/001v6oAKty6VdpRYpRu68&690音
细腻温润、宛如凝脂的质感,赋予玉印庄重典雅、高古秀丽的美感;坚硬的质地,使其久经历史岁月洗礼仍能较好地保持原来的样貌。
http://s12/mw690/001v6oAKty6VdpSfsmL7b&690音
然而,玉石坚硬的特点也成为了玉印篆刻发展的最大阻碍。受制于不易受刀的特点,古玉印多由书法家篆写印文,再由玉工代为篆刻,这使得印文的艺术性难以在成品中得到最完整、最完美的呈现。元末明初,书画家王冕率先采用质地较软的花乳石进行篆刻,自此便兴起了文人墨客使用“软石”自刻印章的风潮,使玉印篆刻渐渐走向衰落。
http://s12/mw690/001v6oAKty6VdpSywAj3b&690音
吴缶翁曾云:“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现今篆刻界人才辈出,技艺精湛者不胜枚举。然而,通晓玉印篆刻技艺者甚少,能自成一家的更是屈指可数。一个篆刻家的艺术成就远远在于刀工之外,而更加取决于自身的气度、品格和修养。
http://s15/mw690/001v6oAKty6VdpTUYDIde&690音
叶林心在玉印篆刻界高标自立、别具一格,可谓创造者。他心仪艺术,在执著寿山石雕创作的同时,醉心于篆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他信奉“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作品行刀自然流畅,线条畅达挺拔,一刀一笔,条纹间理,讲究自然流畅,讲究整体的独特、新颖,讲究意境深远、韵味动人。
http://s10/mw690/001v6oAKty6VdpUqkMV79&690音
叶林心在书法篆刻及寿山石雕刻艺术之路上跋涉了三十多年。他擅长薄意、浮雕、圆雕等寿山石雕刻综合技法,同时对秦玺汉印心追手摹、潜心探究、撷取精髓,为探索和尝试玉印篆刻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s3/mw690/001v6oAKty6VdpUTsJ4c2&690音
玉石大都异常坚硬,普通的篆刻刀根本无法用于玉印篆刻。玉印篆刻要求篆刻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而且必须系统掌握传统雕刻技法,善于巧妙运用现代雕刻工具。这使得众多篆刻家对玉印篆刻望而却步。叶林心相比于其他篆刻家,在雕刻技艺及雕刻工具运用上明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以多年的雕刻和篆刻经验判断,用电磨工具配合篆刻刀进行玉印篆刻将更加得心应手,但要求篆刻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篆刻功底和高超的雕刻技能。他深知,要保证一件玉印篆刻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这两个条件尤其必须具备、缺一不可。
http://s5/mw690/001v6oAKty6VdpVcH9qc4&690音
一是篆刻者必须具备高超的雕刻技能。对于擅长寿山石雕刻创作,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叶林心来说,他在雕刻技法及雕刻工具运用上有着其他篆刻家难以比拟的优势。叶林心在尝试玉印篆刻初期也曾遇到不少困难,比如难以掌握用刀轻重、难以控制行刀节奏、难以体现篆刻刀法效果,等等。他也曾经彷徨、迷茫过,但始终没有轻言放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雕刻技艺与篆刻艺术完美结合,开创玉印篆刻新时代。经过反复琢磨研究,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他成功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玉印篆刻技法,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这是大多数篆刻家所无法做到的。
http://s16/mw690/001v6oAKty6VdpVwXkr0f&690音
二是篆刻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篆刻艺术功底。艺术家只有真正热爱生活、崇尚艺术,才能创作出真正令人感动的艺术作品。
作为雕刻家和篆刻家,叶林心始终注重生活历练和文化修养。他博览群书,从书中汲取艺术养分,不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他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感受真善美,不断提升境界、超越自我。他凭借深厚的篆刻与雕刻功底、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以及常人难以企及的恒心耐力,在玉印篆刻上努力追求金石韵味,最大限度地完美展现篆刻的艺术效果。
http://s16/mw690/001v6oAKty6VdpVXJi76f&690音
玉印篆刻纵然有现代雕刻工具辅助用刀,却也难以做到像在寿山石上篆刻那般自由畅快。它需要篆刻者集中意志、意念,瞬时在方寸之间施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高超技艺。每每进入创作状态,叶林心都如入无人之境,刀随神游,往返游刃间,一件惊人之作便跃然手上、宛若天工。灵心开妙境,铁笔写春秋。每每静观细品叶林心玉印篆刻作品,便如同与大师心神相通,读到更多的是他集专注与洒脱、聪慧与敦厚、庄重与婉然于一身的艺术特质。
http://s8/mw690/001v6oAKty6VdpWhQyPf7&690音
叶林心玉印篆刻,用刀稳准,线条干净利落、挺拔雄健,章法严谨却全无呆板之感,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古法,既敢突破陈规又不失法度,既保留了篆刻本身的共性,又赋予了玉石绮丽的个性。他融古玺、汉印、瓦当、封泥于一炉,吸浙派、皖派以及当代篆刻名家之长,追求古雅清纯、淡逸苍浑的风韵,于平中见奇、静中寓动,在玉石印章上精湛地展示了篆刻的金石之美,使得过分庄重古朴、森严犀利的印章展示了极富有人文气息和灵动姿态的韵味,一件件作品宛如天成之器,在篆刻艺术殿堂中闪耀着璀灿的时代光芒。
http://s11/mw690/001v6oAKty6VdpWCppEaa&690音
印文:知微见著材质:印尼金田黄
玉印篆刻是叶林心在探索篆刻与雕刻艺术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他以对篆刻艺术所倾注的满腔热情,以及旁人难以企及的高超技艺,创作出一方方巧夺天工的玉印篆刻精品。他凭借独有的艺术潜能,游刃于玉印篆刻的方寸之间,构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衷心祝愿叶林心先生艺术生命之树常青,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传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s1/mw690/001v6oAKty6VdvJyNVK60&690音
余旭菁-------原载《中国荟萃》
众名家点评叶林心篆刻
韩天衡(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http://s1/mw690/001v6oAKty6Vdszjpmga0&690音
林心是我很优秀的一个学生,他生活在福州。作为福建籍的篆刻艺术家,就我个人观点,林心在福建的篆刻界是一位非常有份量的领军人物,他的篆刻取法多样,周秦两汉,魏晋宋元,各种流派,各种风格都非常认真的学习、研究,所以具备了非常深厚的传统技艺。
他非常注重推陈,同时在把握推陈的基础上又比较注意创新。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得出深厚的传统功底,同时又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自己探索的轨径。
最近几年,林心也是在一直与时俱进的,他拿那些篆刻家们刻不动的材料,比如翡翠、白玉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讲属于玉石类的硬质的石材,他同样可以驾轻就熟的在上面表现篆刻艺术。就我从全国的角度来观察,在刻玉印、翡翠印等这些硬质材料方面而言,目前全国还没有比他刻得更出色的印人,林心刻的很奔放,很自在,而且又很精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文章摘录韩天衡老师在《叶林心篆刻艺术研讨会》采访录音整理
http://s12/mw690/001v6oAKty6VdsAweXF2b&690音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我对他的篆刻作品非常欣赏,他非常有才气,对于篆刻艺术有非常深的探索与研究,在这么多年的篆刻探索研究中,他已经形成了自己个人的风格。
作为一个画家,有好的画,如果没有好的印章,对于这幅画是很大的缺陷,所以有好画必须要有好印章。叶林心先生在这个方面,由于他的研究探索以及他所总结出来的独特的、形成个人风格的篆刻艺术现在深受海内外书画家的推崇和热捧。我本人藏有好几方他的印章,一直作为常用章使用。
文章摘录徐里秘书长在《叶林心篆刻艺术展开幕式》采访录音整理
许 霏(原福建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著名书法篆刻家)
林心贤弟嗜篆刻寝馈于斯,成就未可量也。
http://s4/mw690/001v6oAKty6VdvHExj573&690音
楚水(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诗、书、画、印、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表现,书法里能听到高山流水叮咚叮咚的琴声,琴声里能看到春江花月夜,江水绿如蓝的美景,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非经一番历练方能得之的心境,今日偶尓借胆为叶林心先生做嵌名联句致贺,林幽心靜金石铿锵,也算是掷地而有聲晌,是为一种心境。东壁图书閣,西园翰墨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么,参观一次高品味上水准的展览呢?或许真能达到取法与上,路遇高人,同样得法于上上的效果,岂不快哉?
http://s9/bmiddle/001v6oAKty6VdsCntPOe8&690音
卢为峰(著名艺术评论家、福建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大艺》杂志主编)
叶林心信奉“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对秦玺汉印心追手摹,潜心探究,撷取精髓。他没有追逐时俗,不以狂怪或巧饰来哗众取宠,全凭自己的艺术潜能,游刃于方寸之间,操守真诚的学术理念,在秦玺汉印的传统中“积学”,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的篆刻作品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古法;既敢突破陈规,又不失法度,取法多方,涉猎广泛,融古玺、汉印、瓦当、封泥于一炉,吸浙派、皖派以及当代篆刻高手之长,逐渐形成自家面目。其章法的特色:强调疏密变化,突出不同形态线条的对比,以大块面的留白造成空灵感。所刻印章既有方圆对比,也有轻重对比,斜正对比的特征,始终贯穿着对立统一的创作意识,其目的是打破均衡,使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具有对视觉的冲击力。
文章摘录卢为峰《汲古出新显风神——叶林心篆刻品赏》
林公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专委会副主任、著名艺术评论家)
评判一个篆刻家的成功与否,其标准是多方面的,天赋、修养、技法、勤奋缺一不可。叶林心恰恰这四者皆备,因而才成就了叶林心独特的篆刻艺术。叶林心的篆刻艺术有高古之意,有自然之味,有守拙之妙,有逸品之韵,穿行自由,任性骋怀,无所挂碍,在篆刻状态上进入了放逸之境。正因为如此,他的篆刻作品才犹如江南丝竹,一派优美流畅,富丽精工,不染尘埃,卓尔不群,让人久久沉醉其中。文章摘录林公翔《叶林心:涵咏大雅,追高》
郑百重(闽江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他的印章很精致,精致中显大气,精致间存气概,有一种顽强与韧性,这是林心先生很可贵的地方。其二,他将美术观念与书法观念相结合,使他在构图上,特别是边款的布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即是一件好的作品,又是一个文字深入研究的典型。 文章摘录郑百重在《叶林心篆刻艺术展》采访录音整理
http://s10/mw690/001v6oAKty6VdsDFUQV19&690音
林懋义(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
林心对待艺术诚挚而严肃,每一构思都反复琢磨乃至忘寝废食,多次撰稿,直到心安而后捉刀游刃,他以驯熟的刀法运作于石上,线条变化富流动旋律感,有时故作弄险,破除疏密间架,仍给人以浑厚稳健之感。他执着艺术追求,从传统走出传统。文章摘录林懋义《叶林心篆刻艺术》序
http://s12/mw690/001v6oAKty6VdsE7slJ3b&690音
张日安(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通讯报》编辑部主任)
从叶林心先生的篆刻作品中能够体现出丰富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篆书字体,实在是很不容易,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感觉叶先生的篆刻风格,总体而言属于工稳和写意兼具,这两个方面叶先生都把握的非常好。他能在这两方面都兼具而且还都这么出色,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我们从他篆刻的印文中能够有所体会,他做学问很全面,他在文学方面孜孜以求,这与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关系。文章摘录张日安先生在《叶林心篆刻艺术展开幕式》采访录音整理
http://s10/mw690/001v6oAKty6VdvIg0UVe9&690音
朱晓东(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馆长、著名书画家)
林心兄在艺术上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印刻的比我好,而且他在印纽的雕刻、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的成就,在韩先生师门里也是占据独领风骚的;他的篆刻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尊重传统;他的印风一直可以追溯到秦汉,又跟明清流派、近现代一些老辈印家风格取其所长,在当代印学上出现了自己的风格。文章摘录朱晓东在《叶林心篆刻艺术研讨会》采访录音整理
http://s8/mw690/001v6oAKty6VdvIJxQ357&690音
印文:大吉祥 材质:芙蓉石
张炜羽(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副馆长、西泠印社社员)
我与林心兄共同受教于韩天衡老师。林心兄把篆法之美、刀法之美、章法之美,即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三法表现得淋漓至尽。林心兄不论是篆刻的创作还是印石的标准,包括印学研究都是非常用心的,这个展览就是将高品质的寿山石与篆刻艺术完美结合。这次展出的印章,印钮千姿百态,自成风格,不论从石质、档次还是篆刻艺术,精妙绝伦。文章摘录张炜羽先生在《叶林心篆刻艺术展开幕式》采访录音整理
http://s16/mw690/001v6oAKty6VdvJ6lD94f&690音
印文:可得永丰 材质:汶洋石
王乃栋(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林心兄是韩天衡老师教出来的几位高徒里比较有成就的一位,在篆刻艺术领域,他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林心兄的篆刻主要以规范性为主,从他的篆刻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规范性是很强的,从先秦古玺到汉印,一直到明清流派都可看出他的规范。第二,我觉得林心兄的艺术性很高,他的作品典雅遒劲,朱白文印刻得都非常精彩,里面不但有汉印雄壮之感,也有刀刻的生动感,他能把种种篆刻的意境融合到一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我觉得林心兄的篆刻在当代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文章摘录王乃栋先生在《叶林心篆刻艺术研讨会》采访录音整理
http://s16/mw690/001v6oAKty6Vdu3OGCPaf&690音
曹心源(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拜观林心兄的书印作品。近距离欣赏其寿山石原件,品种之丰富,雕工之精妙,则令吾眼界大开。
林心兄的篆刻,取法多元,结体宽博,计白当黑,美不胜举,秦玺汉印,明清流派以至钟鼎、鸟虫多有涉猎。依我揣测林心兄一位能静得下来的艺人,而福州这个寿山石的故土,也使得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镌印章,美石美器,怡情养人,其篆刻之外的艺术收藏价值自不待言也。文章摘录曹心源先生在《叶林心篆刻展开幕式》采访录音整理
http://s9/mw690/001v6oAKty6Vdu4fjXG88&690音
章海荣(上海大学教授)
林心兄篆刻的形式感相当好,因为他涉及多门艺术,在对有限的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的能力相当强。从他的一些寿山石雕刻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的形式感很好,超出了传统很多,他将其运用在篆刻当中,这一点很难能可贵。他对章法的组织能力也很强,无论是汉印风格还是古玺风格都是做的很好。对于刀法,他刻的非常的精到,有的线条是非常的光洁,表现出线条的柔美;有的是非常的苍茫,从他的很多印我们都可以看出,一把刀过去用不同的力,不同的角度产生出不同的线条。叶兄的篆刻是我们师兄弟当中艺术造诣相当高的一位。文章摘录章海荣先生在《叶林心篆刻艺术研讨会》采访录音整理
http://s3/mw690/001v6oAKty6Vdu4GsEO42&690音
李志坚(著名书法篆刻家、艺术评论家)
林心兄,八闽印人也。勤业艺石,屡屡获嘉奖,名动南北。所作寿山石雕,巧用七色;周彝汉马,秦篆晋楷,莫不意韵生动,气象万千。复精于篆刻,溯流探微,渊源有自。艺而优则师,遂于八闽院校广授课徒,桃李天下。
观其近作,章法更趋稳健有姿,刀法益饶神采飞扬。案头一部《林心印语》,时时展读,敬佩不已。款文材质,解读评识,翔实精当。复叹其所用印裁,皆国石极品,价比瑜琪。存其一册,不就石鉴图录。八闽大地,林心兄乃真印人也。文章摘录李志坚先生在《八闽真印人》
http://s8/mw690/001v6oAKty6Vdu5tqib37&690音
孙立仁(中国老年报社原社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林心师兄,一直是我所敬佩的。他对艺术孜孜以求,从未间断。如今,他已功成名就,但他仍旧在坚持着...
他理论与实践兼修,是一位内外兼修的艺术家。他在学校任艺术系主任,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使得他不得不去研究理论,研究教学,并从事教学实践。从这一点上说,他便领先于他人,比别人偏得了许多。是理论的根基,支撑着他在艺术道路上一路前行。文章摘录孙立仁先生在《叶林心篆刻展开幕式》采访录音整理
http://s13/mw690/001v6oAKty6Vdu66YRm0c&690音
谭 斐(著名艺术评论家、《文化中山》主编)
小叶使刀,飞动飞舞飞扬,然刀不离手,或冲或切,或敲或破。观其无法,而法度森严,视其无章,然章幅天成。小叶治印,直溯汉玺,古拙质朴,隽永高绝,恰似断碣残碑,管窥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可品,可悟,可道,可禅。文章摘录谭斐先生《小叶飞刀-----叶林心侠游阴阳江湖》
http://s16/mw690/001v6oAKty6Vdu6AqRh8f&690音
叶林心简历:
叶林心,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副教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艺术大师韩天衡,精于书法篆刻、寿山石刻。
http://s13/mw690/001v6oAKty6Vdu717ME4c&690音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石雕专委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兼雕塑专委会副秘书长,福建省诚信书画艺术院院委兼篆刻雕刻专委会主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篆刻专委会副主任、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雕塑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协书画院画师、东海岸印社社员。
http://s11/mw690/001v6oAKty6Vdu7wh0Cda&690音
出版有《林心印语》、《叶林心书法篆刻选集》、《千姿百态学篆刻》等多部专著,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展金奖。多次在北京、广东、福州等地举办个人篆刻作品展,三件篆刻作品被国家税务局选用作为2013年中国印花税票出版发行。
http://s9/mw690/001v6oAKty6Vdu8vDIcd8&690音
2008年应长乐市人民政府邀请为长乐首石山公园山壁篆刻巨印——“首石凝云”,高18米、宽17.5米,总面积315平方米,为世界最大篆刻印章。
http://s12/mw690/001v6oAKty6Vdu98YUHfb&690音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