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集(冬季)
19、立冬
迎冬:
自古立冬就是一个重要节日。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矝恤孤寡之制。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其实,就是在立冬时举行庆祝活动。现在的北方,立冬组织“冬泳”,就是贺冬活动的内容之一。
吃饺子:
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这是因为我国是以农立国,秋收冬藏。立冬要改善生活,就选了“好吃不如饺子”。民谚则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之说。
送寒衣:
立冬这天,民间还有给去世的亲人送寒衣的习俗。就是把买来的用五颜六色纸做成的衣裳烧掉,算是一种祭祀之举吧。
另,还有的地方有煎香草、采桑叶、吃羊肉、祭冬神等习俗。
20、小雪
腌腊肉:
到小雪,民间有“腌腊风肉、蓄以御冬”之习俗。这是因为从小雪开始天气呈直线下降之势,适于腌腊肉。
品尝糍粑:
糍粑是由糯米手工加工而成,柔软细腻,味道极佳。农谚有”十月朝,糍粑碌碌烧“之说。吃之一要热,二要玩儿,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有农家乐趣。
另,还有的地方有吃刨汤、晒鱼干的习俗。
21、大雪
吃雪菜煮汤:
雪菜,就是俗称的“雪里蕻”,性属温,味甘辛,吃它以增加大脑氧含量,可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
吃萝卜丸子:
用萝卜加工成的丸子,是一道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之说。
吃红薯粥:
红薯粥香甜可口,有健脾养胃之功效。非常适合在天气较寒冷情况下食用。
观赏封河:
北方民间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之说,到了大雪,河都冻住了,人们在大雪这一天,到河冰上尽情的进行冰上活动,以观赏河封严。
还有就是兑糖儿、吃羊肉、吃狗肉等习俗。
22、冬至
吃水饺:
冬至吃水饺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所留下的。有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吃羊肉:
据说此习是汉高祖刘邦所留。因其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好,赞不绝口,于是,便流于民间。
吃冬至团:
就是在冬至清晨,把糯米磨成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儿,包成冬至团,不仅自家吃,还送给亲友,以表示祝福之意。
画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都是繁体,每字九划,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填完一个笔划,用以避寒养生。
还有就是吃混沌、祭天、祭祖、数九九等习俗。
23、小寒
吃菜饭:
就是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等煮成饭食用,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发汗解表,温肺散寒。
补膏方:
膏方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还有滋补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到了小寒,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已吃得差不多了,到小寒就开始再制以补不足,以便吃到春节前后。
还有就是吃黄芽菜、探梅、腊祭、冰戏等习俗。
24、大寒
尾牙祭:此俗愿于拜土地公做牙,二月二为头牙,大寒为尾牙,因此,大寒之祭就是尾牙祭。
吃八宝饭:
八宝饭是糯米制做的食品。将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
吃消寒糕: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食之有散风寒、润肺健脾的功效,且有“年高”之意,带有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升高的好彩头。
还有就是吃糯米饭。喝鸡汤等习俗。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杀年猪,大寒过后又一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