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材变更改不了中国教育的本质

(2012-01-16 18:28:27)
标签:

教育

中国

宋体

教材

英语

文化

分类: 时事新篇

现在全国教育界,“课程改革”一事炒的十分火热,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改革方案,课程的设置貌似“活”了起来,如今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登堂入室,酷、爽、炒作、帅哥、辣妹、知本家(利用拥有的高新知识创造财富的成功人士)、作秀、闪客(网络新文化一族)等流行词语也走进新语文课本,一时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课程改革,说白了就是改一下教材的内容,更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点是好的,可惜改了这么些年,也没见什么成效。这是为什么呢?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从一个寒窗苦读多年的普通学子角度,来摸摸其中的门道。

首先用最近热炒的“汉语四级考试”来说说英语学习,我们来看看网友恶搞的一道录音题。

A:“你的牙好白!”

B:“我这是假牙。”

A:“真的假的?”

B:“真的。”

问题:“这是真牙还是假牙?”

一道貌似脑筋急转弯的录音题,让我们大笑之余不禁有些熟悉,这不就是英语听力的考试逻辑嘛!听力考试中经常出现类似“真牙假牙“的迷惑选项,来考验学生听力的敏锐程度,也许在现今教育的决策者的思维逻辑中,连这样的脑筋急转弯都难不住中国学生,想来英语水平那是“杠杠”的!

可惜事与愿违,现今英语考核体系培养出的精英人才(也就是英语考试拿高分的学生)在张口用英语交流的时候,很多都张不开口,与其敏锐的听力与考试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并不是每个“英语精英”都是哑巴,但是口语这块“短板”在当今学生的学习情况中很具普遍性。“我英语学得可好了,就是不会说,”我相信很多学生朋友对此深有同感,可是这对于向英语这样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语言学教育来说,是多大的讽刺呢?

我们平时的英语教材讲的是的是什么呢?课文、翻译、语法、词汇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是学习英语的必备知识,但是我不禁有些疑问,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对理论看得太重而轻视了知识学习的实践呢?

同样,我们在平时的汉语交流回顾及那么多的中文语法吗?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也是会有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但是这并不无伤大雅。因为语言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也许你的表达有些不恰当,但是并不影响我理解你的意思。

而今天的我们在英语的学习中拘泥于词汇、语法这样的语言技巧,却对英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很少提及,以语言的技巧小道窥视整个英语核心的文化大道,我们在这样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耗费多少努力呢?

更重要的是,作为普及教育的一种,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完成这样浩大繁重的学习过程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天才、通才,这就导致了现今教育界一个尴尬,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学的东西不知道如何去用,或者说根本没法用。

这种情况最明显的就是,我们从小接受各个学科的教育,到了高中,文科淡忘理科,理科反之亦然,到了大学,与专业无关的或者是联系少的知识,基本就还给高中老师了,工作以后呢?大学学到的可能也还给大学老师了,就这样我们耗费了十几年学到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浪费了。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是,现在教材所教授的知识,真的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吗?现在的教材知识教授了一些基础的理论和知识,却没教授如何去用,整个教育界的逻辑链条到此砰然断裂,学生不仅发出疑问:“现在我学高数有什么用?”“我学**有什么用?”

教材的知识理论水平太“高”了,一般的凡夫俗子实在消受不起,我们的教育是用精英教育的方法来普及大众教育,精英总是少数的,因此大多数的普通人就此沉沦在十几年的学习苦海中。而美国的教育是如何呢?前一段时间微博疯传的一组美国高三数学课本照片,我们这些高中熬过来的苦娃娃们看后不禁笑了,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这不是咱初中学的那些玩意儿吗?

可惜,还在学我们初中玩剩下的玩意儿的美国高中生们,成长起来后却压倒了我们这些“高智商”的人,这其中的道理何在?

我后来想了想,这个问题可以从现今对教材的定义找到一些答案。教材是什么?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

可惜的是,现在的教材只保留了知识、技能前两条,更高层次的思想却自动忽略了,在实际的教育中甚至在打压学生独立思想的形成。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人才,理科也就止步于技术人员,好一点的叫做了很多工程的熟练技术人员;文科呢?差一点的叫写了不少材料的笔杆子,更进一步的也就是一个出了几本书的作者。这两者里科学家、作家还有不少距离,因为没有思想的技术,只是对前人科学的重复;没有思想的文字没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钱老临终前的“世纪之问”振聋发聩,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杰出的科学家呢?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全国开始了所谓的“新课程改革”。

静观几年教材“风云变幻”,以政治课本为例,没有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区别,有了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等等,仔细一看,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嘛,考试考得还是那些东西,课程再改,教材还是换汤不换药。

由此我想起了高中历史老师的评价:“现在的课程改革就是瞎折腾,教材变过来变过去,不就是以前竖着说的内容现在横着说一遍嘛。”言辞通俗,一语中的。

教材的内容再怎么改,考试考的还是原来的内容,还是需要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反而会造成教育中学习体制和考核体制的脱节。学生考不了高分,就达不到现有考核评价体制中所谓的“优秀”,将来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人总是“务实”的嘛,两权相较,还是回归传统吧。

教材教的应当是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而不仅仅是前人积累的经验知识。可惜的是,现在的教育依旧普遍停留在仅仅教授知识的境界,有一些有思想见地的人在发点光和热,可是对于中国教育的整摊死水还是力不从心的。我们的教育还在玩“真牙假牙”这样的小孩子游戏,教材再变有什么用呢?(文/刘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