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手”一词的由来
(2009-08-03 21:01:01)
标签:
文化 |
“解手”一词,在古时是指朋友的离别。宋秦观诗有:“不堪春解手,更为客停舟。”这是说春天朋友相逢,快乐得不能忍受离开,竟为朋友停舟不归。
可是到了明代,这个充满友情、带有离愁别绪的词,就变成了另一种含义了。
大明洪武、永乐年间,由于多年战乱,导致许多省份地广人稀,而未经战火涂炭的地方又地狭人稠,因此太祖、成祖多次下令,将人稠之地人民,移往人稀之地。但人有安土重迁之习性,古人尤甚,谁也不愿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移往陌生之地,另行开疆创业。那时的山西洪洞、临汾、蒲绛等地人民,要移往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每次迁移,均以万户计,携家带眷,狼狈不堪,所以在未集结上路之前,每每有人逃亡。押解之官吏,为了防范人民逃走,把他们绳捆索绑,挽结串联,使其鱼贯而行。旅途漫漫,动辄数月,移民大小便时,就得请求官吏,把捆绑手臂的绳索解开,便后,再重新捆绑。时间一久,移民要求大小便时,便简单的呼叫:“我要解手!”从此,这个词就成了“上厕所”的专有名词了,一直沿用至今。
前一篇:暑期作文:我为什么支持蔡铭超?
后一篇:《历史的迷踪》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