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听滴水》解析(续)

(2008-11-25 22:16:50)
标签:

水滴

倾听滴水

时时刻刻

却永恒

宇宙

教育

分类: 散文与诗
    文中所写的“滴水”来自于作者为复习迎考而自设的警示,所以便常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闯,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所以这“滴水”声是在那时便让作者获得了一个“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的印象。所以作者感到这声音是有生命的。这是对一次经历的描述。有关滴水的经验都来源于此。

        行文的第二部分,是将滴水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所以作者说,“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然后展开联想,由滴水联想到人生与宇宙天地之间,所以滴水的喻意是难以估量的。再写滴水对人生的意义,以及从滴水里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后所获得的朴素、纯净和包容,以及对生命无与伦比的启迪。所以,一滴水便获得了关于一个世界与宇宙的认识。

        这是一篇透视力极强的、小中见其大的文章。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水滴因为时时警醒着作者而获得了意义,并被作者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所以作者说:“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于是水滴由一个无生命的实在物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并在作者的眼里获得了更多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理解的意义,就是作者解读人生所理解到的意义。人生解读得越深刻,对水滴的意义的理解就越深刻。于是,对于水滴的理解其实就是对人生、生命与世界的理解,对点滴见永恒的所在的理解。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在平时被忽略的、无价值的的小、细微得无值称道的东西,都含裹着生命的意义。由此,作者的视角也由审视自身而渐渐地扩大起来。所以永恒存在于短暂之中,伟大存在于渺小之中。所以作者说:“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这滴水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于是,在作者的眼里,人生、人世的理解就这样被理解了,通过一滴水而获得了理解。这不正是“是心既佛”“一指之禅”的道理吗?所以悟性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正是作品所要说明的。当然,透过种种表面而深入到万事万物的本质,从而获得生命的真实而永恒的存在,也是作品所要说明的。

 

    下面结合一套试卷的命题进入文章的局部。

        1.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为什么说“这滴水是有生命的”?(①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②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

 

   “惊悸”在于水滴的警示与启迪作用。而这种作用又是与作者的一段人生的经历密切相关,所以行文便由此进入了回忆之中。因此,这“惊悸”一词,也起作一种线索的作用。而“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主要是显示水滴的持久的对于人的作用,还在“警示”二字上。需要指出的是,对行文相关语句的理解,并非在文章之中寻找所谓的相关的语句,需要的是准确而深入的理解。常常在课堂的训练之中,由于漠视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和理解,甚至有些教师在教授学生作简答的时候,不是通读全文,而是所谓带着问题直接寻找所谓的答案。这种“直奔答案”的做法,只会对阅读本身造成伤害。而如何理解“这滴水是有生命的”这句话,主要的意义的赋予,即对人生所达成的一种理解使然。而该题命题在给答时恰恰忽视了“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中“犹如”一词所给予的暗示。

 

        2.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为什么?请分点阐述道理。(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②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③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④滴水之舟不知承载多少悲欢、生死。)

 

    这一题的做答,除了可以作如是答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理解“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所赋予的意义。一切都源于“对于水滴的理解其实就是对人生、生命与世界的理解,对点滴见永恒的所在的理解”。所以上属四点只是枚举的四点,并非答案本身全部。

        3.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作简要阐述。(生存的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阐述: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这一解答的关键在“消融”“包涵”二词之中。“无色”并非是没有色彩,而在于其“包涵”,并在于短暂之中见永恒,而所谓“罕世的钻石”虽有其坚,但不能说明永恒的道理,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是要穿透这种有限的“坚久”而达成对于无限的追求之中。所以所谓“生存的智慧”,就是超越既有的狭隘,理解天地之间这种变数,并透过种种表象,把握生命的真实而永恒的本质。

 

       4.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DED项,写“阳光”是为了让无色的水珠折射出炫目的色彩,“浊心明净”是“倾听滴水之声”的结果E项,“闪烁不定”“忽明忽灭”是作者用以描绘阳光下露珠的光彩,并无“惋惜”之意。)

      A.文中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为的是说明人生的短暂、脆弱,而滴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

    B.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小水滴一样的人:外表不张扬,内心却无限充实、丰富。

    C.作者笔下的小水滴,微小与宏大,柔弱与坚韧,平凡朴素与辉煌璀璨和谐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D.文中写太阳的光芒四射,水滴折射出的炫目的颜色,为的是反衬水滴的“无色”,因为只有无色,才能使人的浊心因此而明净。

    E.作者在赞美滴水的精神的同时,也惋惜露珠的“闪烁不定”“忽明忽灭”,追求的仅是阳光下的瞬间的辉煌。

        所谓的“浊心因此而明净”,所讲的是超越既有的局限,而获得深刻的人生意义。所以本文其实并不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小水滴一样的人:外表不张扬,内心却无限充实、丰富”,也不在“为的是说明人生的短暂、脆弱,而滴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只是从一滴水之中透视出人生无限而丰富的道理。因此也可以说,所谓生命就是意义的获得,而与表象的任何特征其实并无多大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