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是有温度的

(2015-12-18 08:46:57)
分类: 语文专著:语文非常道

 

      语文是有温度的

         http://s5/mw690/001v5iukzy6XRuBYSq094&690

        本文刊登在2016年第四期《新校园》杂志上

    语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它的综合性复杂性,使得语文教学比其它学科更灵活,更多彩,更有难度,更富有挑战性。

语文教学到底要给学生什么?语文教学并是通过简单的手段传授简单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欣赏名作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想象不到的惊喜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给学生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体验和认识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深刻的语言体验能力,灵活的文字表达能力,特别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特殊的敏感,与众不同的修养和超凡脱俗的气质等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让学生在语言体验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学生只要在语文学习中体悟到了快乐,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语文老师想法太单纯,方法太简单,措施太机械,总是生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对语言缺乏自我体验和感悟,所以就无法获得学习语言的快感。而学生学习语文,又仅仅是为了提升分数,而不是为了其它。这样语文学习就变味了,走样了,或者说严重背离了学习语文的初衷

有的语文教师缺乏对语文的敬畏之情,根本不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并且还采取了一些非常的手段。语文在他们手下,被生硬地肢解、残酷地抽筋、无情地扒皮之后,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成了一种四不像的学科。既不像文科,也不像理科。有时像文科,有时像理科。语文教学没有了对语言的体验,没有了诗意和美妙,语文的神圣性荡然无存。

如此对待语文,如此教授语文,实乃对语文的亵渎。真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

语文被曲解了,被异化了,被误读了。语文的处境十分尴尬,语文的地位岌岌可危,语文的遭遇令人痛心疾首。语文要回归,要回复它的真面目。语文回归不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只要按照语言的规律,把语文当语文上就行了。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的思维方式,语文的语言,语文的味道,语文的色彩,语文的学习、体悟和感受方式,不能复制其它,也不能模仿其它。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教语文,也不能用其它的方式教语文。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的意识,语文的眼光,语文的情怀和语文的素养。语文教师要爱语文,懂语文,要时时思考语文。一个不爱语文的语文老师,真不知他是如何教语文。一定很痛苦,很无奈,也一定很难进入语文,更不可能和语文产生共鸣。

只有懂语文,爱语文,才能引领学生去学语文。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让学生对语文有好感,有兴趣,有期待。

有的学生尽管在学语文,但是毫无感情,毫无兴趣,所以就毫无目标,毫无目的,最后没有什么结果。

语文教师要把语文看作自己的情人,要做一个驾驭语文的高手,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真经。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懂得如何品味生活,参透人生,鉴赏世界。

只有懂语文的人,才能感受到语文的多彩,语文的精深,语文的无穷魅力。只有懂语文的人才会爱语文,真爱语文。爱语文,不应说说而已,应对语文有特殊的感情,把语文当作自己。爱语文就是爱自己。

一个和语文格格不入的人,是很难走进语文世界,和语文产生感情的。一个对语文没有感情的人,也不会和语文产生碰撞,产生爱的火花。爱上语文,不需要其它,只需要好好读就行啦。读书,读好书,天天读书,就能爱上语文。

虽然有的人也在教语文,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他根本没有走进语文,不了解语文,对语文很陌生,和语文不能和鸣。就是了解也仅仅是一知半解,甚至是皮毛而已。

语文教师不能浮在语文的表面,要钻进去,深下去,潜下去,沉入语文的底部,用心去触摸语文的灵魂。

     学生被迫无奈学语文,很多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抱有这种目的的人,他并不是爱语文。他们尽管学语文,但还谈不上爱语文,喜欢语文。他学习语文的这份热情,是虚假的,是表面的语文学习不能有短期利益,要为提升素养,丰富内涵,完善人格这个大目标。    让学生对语文有一种别样的情怀,有一种别样的心境,有一种刻骨的爱,让学生眷恋语文,痴情于语文,让语文为学生终生服务,这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假爱语文到真爱语文,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语言。

有人说,语文很简单,很好教。说简单那是你把语文看简单了,你小瞧了语文。确实也是如此。如果你理解了语文,钻研透了语文,对语文有了深厚的感情,把握准了脉搏,你能熟练地操作,肯定语文很好教,学生学习语文也挺简单在有的人那里,语文教学程式化,试题化,语文学习变成了冷冰冰的试题。语文学习要有温度,有情义。语文素养不是靠试卷提升上来的。如果把语文训练变成了题海,这是对语文的粗暴亵渎,和无情玩弄。语文教师要维护语文学科的尊严,让人人都敬畏语文,敬畏语文老师。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语文教师的错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就如同学习数理化一样,那么呆板,那么枯燥,那么生硬,那么机械语文学习变得索然寡味,简单机械,生硬无比。语文教学更没有美感啦,语文也就没有美感了。语文没有了自己的味,没有了自己的道,语文变成了非语文。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

    把语文看过于简单,想浅浅地教也行。但是,语文并不浅,语文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办法去教,也不能用生硬的办法去学。语文教学必须灵活机智,敢于放,也敢于收。能浅也能深,能宽也能广。文教学要灵活。一活,就进入了新天地;一活,就有了更大的魅力。语文教学只有灵活,才会有灵感,学习才会有灵性。这个灵活,不仅是指教学手段、方法的灵活,还表现在对教材的把握处理上。

对语文教材的处理功夫,最显示语文教师的功力。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学会了分析教材,就学会了学习其它文章,阅读其它文章。然而,语文教材又不同于数学中的例题。尽管都是例子,但语文的宽度厚度和深度,是单纯的数学例题无法相比的。语文教材是例子,但不是代表全部,并不能证明你懂了例子就会了语文。

课文的特殊性,给了语文教师大胆处理的广阔空间。语文教师处理课文,不是简单的肢解课文,而是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发现课文之美。课文之美,美在语言,美在意境,美在灵性,美在丰富博大。

课文都是一些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理解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视角,但是我们有些教师的解读常常是照抄照搬一些教材,不能自己带着脑袋去思考,去理解,去分析。更重要的是,老师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赏析,去挖掘,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切都是老师灌输的,填充的,所以学生得到的东西都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学生不能走进课文参与课文的理解和赏析,而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是不情愿的,不是自己的。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味,去探究去解剖,去生成让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找到自己对课文的感觉获得自己的独特体会。

可是,我们的老师非常霸道,常常让让学生的思维和自己的思维艰难对接。尽管有时无法对接,可是学生也必须去认同,去接受。学生大脑不但被限制,被闲置,而且还被痛苦地填充进一些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语文教师不要做一个简单的学习引领,要让学生有兴趣地钻进去,让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之中体会到生活的情趣,生活的滋味和文学作品的无穷的魅力。

语文教学反对简单的重复,反对浅尝辄止,反对无滋无味。我们要让学生在每一篇课文中,有极大的收获,有惊人的发现。语文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品读,会体会,会咀嚼,会洞察,会从生活走进生活,从课文走向生活。

语文教学需要浅浅地教,但又不能浅浅地教,需要深需要广,需要宽,需要厚,需要大,需要重,需要美。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获得新的惊喜和发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