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托尔斯泰的美

(2015-04-16 21:33:20)
标签:

佛学

托尔斯泰

茨威格

面部

毛发

分类: 语文专著:发现课文之美

托尔斯泰的美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赏析

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中所描绘的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从外表看奇丑无比,一点儿也不美,无法想象。不但面部多毛,构造十分不合理,而且长相特别大众化,让人无比失望。但是,托尔斯泰的美在不在外表,不在长相,而在心灵,在于那双无与伦比的眼睛。茨威格为我们塑造的这位俄国文坛巨匠,与众不同,读来令人难忘。

奇丑无比的面部

托尔斯泰的丑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面部多毛,二是面部结构失调,三是缺乏光彩,四是平庸普通。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一上来就极力描写托尔斯泰毛发的多、杂、乱,那毛发让人无法抗拒,又不得不接受。

在描写多毛时,茨威格不是泛泛而写,而是把面部各种毛发按照一定顺序展示了出来,从胡髭到长髯,从眉毛到鬈发,各种毛发不同,但都极具个性,富有自己的特点。这些毛发,似乎遮住了托尔斯泰的灵光,一般的人是读不懂,看不透的。人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有这杂乱的令人无比失望的毛发。然而就是这样的毛发,给了托尔斯泰很好的保护,让托尔斯泰能够生存下来。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它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美,如果没有用,就没有多少价值。托尔斯泰的毛发尽管不美,但是有用,并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人们对多毛的托尔斯泰感到无限失望,似乎又对除去毛发后托尔斯泰的面部产生了另外的幻想。然而,托尔斯泰除去毛发后的面部构造同样令人失望,同样让人不可接受。读读茨威格的描写,我们就能看到托尔斯泰的面部有多么丑陋,有多么失调。

作者茨威格在写托尔斯泰的面部时用了“粗劣”、“粗制乱造”、“粗糙”、“粗鄙”等一系列词语,这些词语极写托尔斯泰的面部构造的简陋粗糙,不合比例,毫无美感。总而言之,托尔斯泰“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是 “粗”。

茨威格把托尔斯泰的脸孔比做“低矮的陋屋”,这个小屋出自“一个农村的木匠之手”,“粗制乱造”,每一个部件都不符合审美要求:“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的外墙”;“狮子鼻”、“招风耳”。 大量贬义词的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夸张的手法,幽默的语言,把托尔斯泰极不协调、粗鄙不堪的面部器官给漫画式地刻画了出来,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无法接受,顿生绝望之感。

除此之外,托尔斯泰“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非凡器宇。就是这样一张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构造失调、毫无光彩灵气的脸孔,怎么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怎么不让人失望呢?

茨威格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描写托尔斯泰的不美,其实不是来贬低托尔斯泰的外形。作者的铺陈描写不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的形象,反而还会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更加反衬出他眼睛的精美绝伦,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更加强烈的印象。

实际上,丑到极处就是美,就是一种独特的美。托尔斯泰的丑,是一种非典型性的美。

一张平民大众的脸

在茨威格的笔下,托尔斯泰不仅长相平庸,没有精神光彩,而且有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 “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由于缺乏自己的鲜明特点,太大众化,因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托尔斯泰“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这张脸很容易融入普通人群,和人民打成一片,同人民站在一起。

托尔斯泰不把自己看得多么高贵,多么高不可攀,不搞什么与众不同,不鹤立鸡群,独立于人民之外,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百姓之中,融入了大众之中,成为俄国人民的普通一员。他和俄国人民生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托尔斯泰的面相已经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地步,其实就是不普通。这张脸是为人民而生的,时刻为人民着想。托尔斯泰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托尔斯泰的平民大众思想,成就了托尔斯泰。也可以这么说,托尔斯泰这张普通大众的脸,成就了并不普通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普通平凡的长相还是他的护身符,给他更多的保护,他消失在人民海洋之中,免受一些痛苦和折磨。

托尔斯泰从内心里就不想脱离人民,就不想和人民搞什么异样,而是保持最普通最普遍的形体和穿戴。其实,托尔斯泰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完全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上流人物,因为托尔斯泰的家庭身世本身就不一般。可是托尔斯泰不去追求那些,而是甘愿融入百姓,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这就是伟大的托尔斯泰,这就是人民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美就在此处,就表现这里。

自然最美,普通最美,刻意包装相反就不美了。如果说特殊就是美的话,那么普通大众是另一种美。这种美虽然缺乏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它的普通,能够融入百姓,才显得更美,更特别。这种普通之美,朴素之美,实际是一种大美。

托尔斯泰的脸,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个代表。他的普通平凡,其实就是托尔斯泰一种美的追求——平民化的一种追求,是托尔斯泰思想的一种真实体现。

和想象中的巨大反差

人们想象托尔斯泰肯定“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 可是等人们接近了托尔斯泰,见到了托尔斯泰,看到真实的托尔斯泰时就大失所望了。

托尔斯泰普通平常甚至奇丑无比的长相,和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大感意外,未免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更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是,托尔斯泰不但没有伟人的姿态和神气,而且他的步伐、神态、动作等都那么随便,那么随意,丝毫也不讲究。

那么容易让人接近,不但如此,相反还主动和人接近:“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托尔斯泰“刚进门,差不多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

这是一个怎样的托尔斯泰啊!丝毫没有什么架子,丝毫也没有距离感,普通百姓很容易见到,那么普通,寻常,熟悉。这就是托尔斯泰,这也就是托尔斯泰的伟大。

“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一点儿也不严肃,相反似乎还很亲切;讲话也不客套,也不高深,而是随便;没有等级观念,而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主动友好地和人握手。这就托尔斯泰,一个和人们想象完全相反的伟人。

 

作者不再去写长相,不再去描写,而是去叙述,去展示托尔斯泰动作、神态、心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托尔斯泰,看到了一个普通随便的、和人们没有什么距离感伟人。这也是托尔斯泰的一美。

无与伦比的眼睛

托尔斯泰虽然长相普通,让人失望,但是他有一双世间很特别的眼睛。他的这双眼睛,就是他最锐利的战斗武器:“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托尔斯泰的目光可谓犀利无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巨大的杀伤力,让“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其力度,其速度,其准确度,都无法想象。

然而,托尔斯泰的眼睛除了能穿透心灵之外,还具有多变的特点:“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对特殊的眼珠,能自觉地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能从容地表达各种情感,能准确地表达各种态度。需要什么,眼睛就传递什么。需要什么,眼睛就表达什么,就传达什么。每一道目光都有一种意图,每一道目光都是一种需求。

托尔斯泰的眼睛除了具有百变之特点外,还有强大的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他的这双眼睛既能轻松地放出来,又能自如地收进去。托尔斯泰用这双眼睛去战斗,他的目光是世界上最难对付的武器。他的目光既可以投向细处,也可以投向高处,还可以投向深处。

这对目光还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既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也能够“摧毁一切的虚无”。这对无与伦比的眼睛,“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虚伪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这就是托尔斯泰这双眼睛的力量。

这样的眼睛,太厉害了,拥有这双眼睛的托尔斯泰简直太厉害了,所以“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这双无所不能的眼睛,是举世无双的,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与伦比的,是美丽的。托尔斯泰的美就在这里。

托尔斯泰因有一双世间无与伦比的眼睛,而显得更高大,更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