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恬恬的隐形朋友

(2008-12-02 15:11:48)
标签:

恬心宝贝

2岁6个月

育儿

分类: 恬宝日记2岁篇

恬恬的隐形朋友

这个奶瓶帽子是妈妈的杰作,从小到大经常戴,恬恬都习惯了

 

    恬恬最近嘴里面总有一些很奇怪的字眼,“大古”,“拿腾”(有点类似于英语里nine和ten的发音),甚至还有一个四个字的奇怪字眼“明则大观”,问她这是什么,人家总是不回答。可是,这几个字眼总是出现在她自己编的故事里,或是在别人问她问题,而她不会答时作为答案,看样子似乎是人的名字,而且是恬恬想象中的好朋友的名字。

 

    比如恬恬做了错事,别人教训她“是谁干的好事?”,恬恬回答“大古干的!”,又如问恬恬今天都干了些什么,恬恬说“我去公园玩了,和那个拿腾去的。”,其实只有她自己去了而已,还有,恬恬有时候会突然说一些以前从没说过的话,然后告诉我们“这个就是那个明则大观说的”,真是很奇怪吔。恬恬自己一个人自言自语的时候,这三个词出现的更加频繁,倒底是什么原因呢?

 

    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拥有“想象中的朋友”是3-6岁幼儿的一个正常现象,摘文如下:

 

  孩子想像中的朋友

  孩子是不是有个根本看不见的好朋友?如果是这样也不必担心。事实上,有生动想像力的儿童通常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快,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不容易觉得无聊而且更愿意和同龄的孩子合作,泽莫-辛尔医学博士,耶鲁大学心理学和儿童研究的教授,这样告诉我们。对于孩子想像中的小伙伴,下面有5项关键的事项你需要了解。

  √孩子并不孤独。辛尔博士告诉我们,事实上,研究表明,有想像伙伴的儿童和没有想像伙伴的儿童在现实中的伙伴是一样多的。

  √想像中的朋友能够帮助儿童表达他们的感情。比如,如果孩子为他做的错事感到难过,小家伙可能会责怪他想像中的伙伴向爸爸妈妈告密。

  √想像中的朋友能帮孩子放松。如果孩子对什么事感到担心,比如开始上学或者看牙医,和想像中的朋友说话能让小家伙更加放松。

  √不要取笑孩子或者他想像中的朋友,但是对孩子有所限制是可以的。比如,不把自己在餐桌的位子让给孩子想像中的朋友。

  √和自己的孩子说话,但不要和孩子想像中的伙伴说话。这样表示你尊重孩子的朋友,但是要让孩子清楚你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不是。

       引文来源:http://baby.sina.com.cn/edu/2004-04-01/55_9298.shtml

      

    与宝宝的假想伙伴和睦相处

    让宝宝和真实世界的交往是重要的,但也不要粗暴干涉宝宝内心对假想伙伴的需要,要知道这样的需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是完全正常的。

  3岁左右的宝宝,大多会假想出一个或者几个小伙伴,就好像这些朋友真的围绕在他的身边,跟他讲话,和他玩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陪伴着他。孩子会以为他可以带着自己的假想小伙伴参加各种活动,和其它现实生活中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伙伴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个小动物,或者就是个小精灵,停留在自己的肩头、手臂或者手心里。

  有时候,孩子也会把一些实际的物品作为他们想象中的玩伴,比如说一只毛毛绒玩具,一个小枕头。虽然这些小伙伴仅仅存在于孩子神秘的想象空间里,但孩子会把这个伙伴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并且相信它真的存在着,就像一个活的生命体,还有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呢。

  你会发现,孩子会和它小声说话,谈一谈自己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好的心情,不好的心情;或者还会在桌子后面给那个假想小伙伴设置特定的座位,喂它吃饭,给它打针吃药。

  宝宝会对这样一个伙伴产生特殊的情感依赖。有的时候,你还会惊讶地发现,宝宝会要求你象接纳真人一样接纳他的假想伙伴呢。每当生活中出现一些强烈的情感体验时,比如宝宝感到委屈,害怕,不安或者孤单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寻找和创造那个假想伙伴的时候了。

  现代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玩伴往往比较少。那么这种和假想伙伴讲话、玩耍的表现会更为明显。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创造出一个想象中的玩伴是一种良性的行为,它会对宝宝的精神和情感健康更有好处。

  惊喜1:学习运用语言与社会交往技能

   专家分析:从行为层次上看,和一个想象中的玩伴玩耍,可以使孩子不断尝试使用新学会的语言和社会技巧,是一种用来减轻孩子内心孤独感受的好办法,是一种缓解和现实中同伴交往矛盾的好办法呢。特别是对那些由于生理或其他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和同龄人一起游戏的孩子来说,这种与假想伙伴的交往能够较好的模拟社会交往,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惊喜2: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

  专家分析:孩子在和假想朋友的交往中,他一会儿要扮演那个朋友,一会儿要做回自己,他可以扮演自己心目中的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或者乐观的自己和悲伤的自己等等。通过两个角色不断的扮演和转换,这两个部分不断的沟通,孩子最终会巩固他心灵中的不同方面,帮助孩子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

  所以当你的宝宝有了自己的想象中的小伙伴时,对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件乐事呢。那么作为父母,宝宝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你又该如何对待宝宝和他/她的假想伙伴呢?

  1、要始终和你的孩子直接交谈而不是对他想象中的玩伴说话。

  这并不是要你否定孩子虚构出来的小伙伴的存在。但是你必须要孩子明确一点,你是无法看见他/她的那个小伙伴的,也听不见他们说话。容忍你的孩子有一个想象中的玩伴这个事实,并不是要你把它当作一个家庭成员,要知道,这个玩伴只对你的孩子存在着。

  如果宝宝并没有要求你这样做,你也不需要提到他的那个玩伴,也不需要专门在饭桌上给宝宝的假想玩伴安排一个座位。如果你的宝宝要求你在饭桌上安排另外一个位置,你可以这样做。

  2、为宝宝寻找一些真实的同伴,逐渐替代宝宝想象中的玩伴。

  当你家里出现了一个想象中的玩伴时,请你尽量不要排斥或者取笑这个玩伴,否则这会让孩子感到受到挫折和丢脸。你也无须过分关注那个孩子虚构出来的小伙伴,想象中的玩偶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种神秘的独享的快乐。

  你可做的:通过让孩子更多的接触真实世界,接触更多的小朋友,使他对想象中玩伴的需要降低到最低程度。

  让宝宝和真实世界的交往是重要的,但也不要粗暴干涉宝宝内心对假想伙伴的需要,要知道这样的需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是完全正常的。

  在宝宝的情感和社会认知发展中,这种和想象中的伙伴的交往是可以提高宝宝的交往技能和认知技能的,也可以促进宝宝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降低宝宝的不良情绪体验和挫败感。

  大人是应该尊重宝宝创造的这个独特的童话世界。

    引文来源:http://www.mm-bb.cn/study/HTML/41189.shtml

 

    看了这些文章,我终于放心了,原来这是恬恬特定时期的特定心理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尊重她的心理需求,尊重她的隐形朋友。呵呵,当妈妈的永远都有学不完的新课题哟。

 

恬恬的隐形朋友

自己专心玩,一点儿也不理妈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