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寒山寺

(2024-07-25 16:12:50)
标签:

旅游

时尚

图片

文化

娱乐

分类: 神州旖旎
游寒山寺

5月22日,是卯酉河博客团队苏州集体采风的最后一天,也是采风最紧张最有收获的一天。

在此之前,我曾两次游过苏州,都错过了寒山寺。于是,魂牵梦萦的寒山寺,记不清多少次在梦里出现,如同一只悠悠的小船,无数次泊在我梦的渡口。它用醒世的钟声,呼唤我静静地聆听。今天,终于了结了多年的心愿。

寒山寺是中国十大古寺之一,位于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寒山寺命运多舛,屡建屡毁。清咸丰十年(1860年)全寺再次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均为清末重建。因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诗,为寒山寺增添了几分悠久的文化气息,而名扬天下。

多少游人如蝶往,纷纷融入画图中。是啊!寒山寺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江南特有的典雅与精致。寺周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门前有江村桥和古樟相伴,这些自然元素与寺庙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姑苏自古出才子,漫漫历史云烟中,不知道遗留下多少唐风宋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诗经里走出的佳人,在那烟雨江南,手执一柄碎花纸伞,在散发着丁香花的幽香小巷里,脚步轻轻,浅吟低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这首诗,穿越时空千年,我拿他为习诗之范本,早就储存在脑海里了。正如此,看到寒山寺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我挤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上江村桥,追寻张继客船夜泊的地方。

“寒山寺”大门前,不少游客在哪里拍照,人如潮水般川流不息。历经几代人修葺,唯独此门不改昔日古朴风格,“寒山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至今原汁原味呈现。

蔡导劝其他团队等等,我们以田径运动员百米冲刺的速度迅速排好队,在写有“寒山寺”的壁照区,集体合影留念。

接着,蔡导向我们介绍了“寒山寺”名字的由来。它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曾在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

我爱书法,寺名题写者到底是谁?我问蔡导。她说:“寒山”二字是明代大文豪文征明写的,据说文征明写字是要收费的,一个字一千两白银,当时寺里请他写寺名,他写到第二个字的时候,寺内小沙弥向方丈报告,说库房里只有二千辆银子了。可能小沙弥说话的声音大了点儿,一下子被文征明听到了,于是他不再写第三个字。而“寺”字则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他主动向寺里提出,免费为寺里写字,但三个字必须落他的款,寺里同意了,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寒山寺”三个字,落款是陶浚宣。

蔡导接着说,还有一个版本,是民间传说:明朝后期,寒山寺附近有个做烧饼的汉子,识字不多,但“寒山寺”三个字会写。他不用毛笔,天天用小扫把在烧饼炉台上刷字。扫把短,刷出的字很有力道,很多人赞不绝口。烧饼汉子心野了,想贴到寒山寺去,可他没名气,就借以当朝名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之名,如愿以偿。有一天,董其昌来视察,众人恭维董大人的“寒山寺”写得好。董其昌一头雾水,又不便明说。他出得寺门,上马就喃喃地说:有人能写寒山寺,何必借名董其昌。唉,年代久远,真相无法考证。

蔡导转了话题,她说:“寺内的钟是世界上最大的钟,需三个人才能合抱的罕见巨钟,非常值得一看。如今的大钟虽不是唐诗中的那口钟,也是晚清的古迹。钟是夜半钟声来源之处,宏亮悠扬的钟声是寒山寺的象征。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寒山寺都会举行跨年敲钟仪式,钟敲108下,寓意来年烦恼随之消去。”

蔡导扫了我们一眼,又接着说:“每人只需花五元钱,敲钟三下,就可祈求平安幸福。记住多敲不准,少敲不灵。”说到这里,她又补充了一句,有人替你出钱敲钟也不灵。

蔡导介绍完,就带领我们一群人涌进了寺庙。寺内主要由大雄宝殿、钟楼、碑廊、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内高大的须弥座以汉白玉雕筑,座上安奉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是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殿宇焕新,佛像庄严。

其实,寒山寺的亮点在我看来,不在于佛像漆得金碧辉煌,而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宁静的氛围。寺庙内的古老建筑与碑刻经文,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历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书写的枫桥夜泊的手迹,都在这长长的诗廊里闪亮登场。

我在碑廊目睹到了“江南四大才子”中的文征明、唐寅所书碑文的残片,还有岳飞、康有为等名人的诗碑。这其中清末知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枫桥夜泊》,更是寒山寺诗碑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走廊壁上,我还看到了两位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挺奈人寻味的。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想想,是不是挺有哲理呀。在此地,人们更应是:哲蕊坛经初有悟,几多故事岂非禅。如何不把清清气,吸进胸中浣俗缘。

这里还是有名的祈福胜地,人流密集,千年古刹,香火极盛。每天来寺中撞钟进香、祈求平安的信徒络绎不绝。佛经曰: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可叹人生苦短,来不及去撞钟。

在大巴车来寺庙的路上,我曾百度了一下,弄清楚了两个问题,108吨重的钟与中华第一诗碑。南宋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自张继之后,题咏枫桥的诗篇不胜枚举,明代诗人高启有“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的赞誉。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现有单拱石桥是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桥跨运河枫桥湾,铁铃关雄踞桥东。南面不远就是名闻中外的寒山寺。寺前的江村桥与枫桥遥遥相对,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张继诗碑本为明代文征明所书,历经劫难,字迹漫漶残缺,至晚清光绪年间由俞镌重写再镌。

走廊壁上还有清代名画家罗聘、郑文悼所绘的寒山、拾得画像石刻以及历代名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碑刻数十方。寺院历经沧桑,张继诗中所咏古钟早已失传,明嘉靖年间所铸寺钟传说流入日本。光绪三十年(1904年)寒山寺重建时,仿照旧钟式样新铸一口大钟。寺内另存一钟,为日本人士募铸仿唐式青铜乳头钟,现悬于大殿右侧。

作为一个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来寒山寺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而所慕名的一般都是张继的千古名诗,因其这首诗而来寒山寺,决不是一名敲钟者。我思,敲钟能祈福的话,寒山寺何以屡建屡毁?

面对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寒山寺,我只是一位匆匆过客而已。蔡导给游寒山寺的时间对我来说太短,主要是我把时间与精力花在了与古人对话、观书法和诗词上。没来得及上阁楼观钟或敲钟,没来得及体验古朴静谧的悠扬钟声。总之,没去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自己浮躁的心灵得以放松和净化。

 5月22日深夜于苏州木渎中华园大饭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