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石首方言中的“黄”字
(2023-10-25 15:30:03)
标签:
历史时尚文化教育 |
分类: 实用杂文 |
石首口语属北方方言基础衍生出来的西南官话,山德水韵,字字珠玑。乡音方言是一块活化石,刻录着一隅的历史变迁,积淀着一方的文化习俗。静下心来,探寻端倪,才能发现它的韵味,它的幽默。比如“黄”字在石首方言中,除与普通话相同意义外,还有它独特的意思,一般指不懂行、外行、开黄腔、开黄口等。看看下面的例句:
1、请把你的臭嘴巴给我闭住,不要在那里开黄腔,丢人现眼的!
2、他龟孙子尽吹牛皮,自夸样样行,其实门门水,黄腿一个打。
3、你要哪么搞?你哪么这么二黄?
4、歇后语:大麦不黄小麦黄--二黄;油菜开花--黄上了顶;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死)也是屎(死),不是事也是事;吃粟米饭泡韭菜汤--又绿又黄(喻年轻人轻浮)。
石首方言中的黄,一般都是贬义词,但也有例外,比如说“黄邦手”,指不按常规出牌,如麻将桌上遇到黄邦手,你会输得莫名其妙,这就是所谓的黄邦手硬。这种说法,是江北人民大垸大移民带来的。移民不仅仅是劳动力与智慧资源的大补充,而且是文化资源的大融合,是多省地方文化,特别是湘鄂文化、荆楚文化同石首文化的大融合。因此,这以后的石首江北文化,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移民文化,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合圆融、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移民文化。
另外,在石首方言中,“黄”,有时也与“横”和不讲理的意思相近,如:你这后生子少跟老子说黄话,把老子惹毛打,老子也不认黄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