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秭归故里千秋赞,
绝唱离骚万世讴。
哀郢九歌吟屈子,
忧民橘颂动神州。
冤愁黯黯浪花祭,
汨水滔滔眼泪流。
忠烈不蒙亡国耻,
投江明志美名留。
注:
1、屈子既屈原。
2、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立了“楚辞”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诞生于公元前340年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秭归)人。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他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与上官大夫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幼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后来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9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汩罗江。
现在定 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3、《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4、现在北京南城宣武区陶然亭是一个以“亭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园中建有不少亭子,更建有“园中园”——华夏名亭园。其他的则是仿建全国各地的名亭,如,沧浪亭、浸月亭、二泉亭、醉翁亭、独醒亭等等。其中独醒亭原建在汨罗县的屈原祠。而仿建的独醒亭北侧有一尊屈原的大型石刻坐像(上图),图片来自义仁之博客,谢谢!大概北京只有此处有屈原的大型雕像。东边不远处有一刻石,刻有屈原《渔父》的全文。
5、汨水,指汩罗江乃湘江之支流也。
(《楚望诗刊》2014年第3期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