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传:扔掉“拐杖”

标签:
童第周倒手第一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草根少儿学习习惯育儿原创杂谈 |
分类: 人生当歌 |
草根读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写作文了。她把草根娘当作一根“拐杖”,提笔就问:“妈妈,您说说这篇作文该怎么写?”草根娘是学中文的,对三年级学生作文能出口成章。于是,草根像开会时秘书作记录一样,把草根娘的话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一篇作文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渐渐地养成了吃自来饮食的习惯,写作文就离不开家长这根“拐杖”了。
家长很快就意思到草根写作文走捷径之后,便改“填鸭式”为“启发式”,让草根自个儿开动脑筋思考,用自己的话写。久而久之,草根觉得没有指望,便扔掉了“拐杖”。
那时,草根只要提笔写作文, 心情马上就会糟糕起来。在她读初中之前,如果你碰到她面色“铁青”,满脸愁容,那一定是在构思写作文。班上公布考试成绩时,如果她没排在年级前三名,那一定是作文写得一塌糊涂。每当这时,草根娘便安慰她不要气馁,对考试成绩好坏不必太在意,关键在于尽心尽力学习就行。
家长对草根考了高分是不搞物质奖励的,以精神鼓励为主;考了低分,也不采用暴力行动,以分析失误原因为主。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草根语文考得出人意料地差。她心惊胆颤地把试卷拿回家,递给家长签字时,草根娘和草根爸没有训斥、数落。只在试卷上写了一句话;“多练习写作文,功课不能跛腿。”草根见家长态度和蔼,没有半点指责的意思,也就无拘无束了。
草根无论是读小学,还是上中学,家长都是以爱心拨动孩子心灵中的兴奋点,来调动草根学习的积极性。草根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看范文,练习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硕果。1991年小城开展“三热爱”的读书征文活动,它为丰富中小学生暑期生活和提高小城人文素质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则启事在当时的小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组委会收到了很多稿件。当时,各中小学校都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这一活动。同学们踊跃地将征文稿件寄往组委会。草根写的是《像他那样刻苦学习》——读《倒手第一的学生》有感,全文如下:
同学们,当你看到《心灵的钥匙》中《倒手第一的学生》这个题目时,你一定很好奇吧,这个倒手第一的学生到底是谁呢?告诉你——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童第周小时只读过几年的私塾,但他竟然考上了国内闻名的效实中学初三年级,不过他的成绩是倒手第一。一个学期过去,童第周由倒手第一名,跳到了真正的第一名。我合上书本,心中就像静静的湖面上吹来一阵劲风,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童第周能从倒手第一跳到真正的第一,后来又成为著名的生物科学家呢?他成功的奥秘是因为他是天才吗?
一句熟悉的话在我脑中盘旋着:“莫说时间早,一去没处找。莫说学不好,勤奋是个宝。惜时又勤奋,定成好学生。”我明白了,好成绩的取得在于勤奋,在于坚忍不拔的毅力,在于孜孜以求的精神啊!
想想童第周,比比我自己,我惭愧得很。这学期第一单元语文考试只考了71分,从班上的第一名降到第7名,这是我从一年级至五年级以来,创的“世界记录”。老师批评我学习松了劲,我满不在乎,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翘得高高的,可以挂个油瓶子。一天,邹老师抚摸着我低下的头,递给我一本书——《心灵的钥匙》……
“如果童第周考了个倒手数第一,就灰心,就泄气,他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吗?”想到这,我觉得自己的脸像火烧一样。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蹲在路灯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勤奋学习的童第周。
我默默地告诉童第周爷爷:我一定像他那样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1991年10月22日的小城日报上,草根的征文获得小学组一等奖。1992年参加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一等奖。
草根能以这样的成果为小学阶段画上句号,被中国少儿英杰辞典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