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春天—心探索】黛青塔娜:探索内在是最不可思议的事

撰文/张涵予
这是《心探索》杂志第一次拍摄封面人物。这个“第一次“属于HAYA乐团的主唱黛青塔娜。
这位生于青海省德令哈的蒙古族姑娘身形纤细,肤色白净,声音温柔,少有人们印象中蒙古族女性的强壮和红润。有乐评人曾说,塔娜的歌声渗透着青海湖给予的神秘与纯净,而豆瓣上的粉丝们则直接称塔娜是“心中的女神”,他们说她歌声中的宁静,抚慰了大家“布满苦恼而浮躁的心”。
塔娜说能否“接受自己,自在生活”对她而言已是个很大的课题,“是一辈子要去慢慢学习的事”。她的老师甚至是她收养的两只流浪猫,“它们活的很自然,该吃吃该睡睡,就在当下那一刻,而我们永远都在想下一个事情”。
有困扰时,塔娜会提醒自己回到当下,从自己的内心找答案。如她所言,内在才是她最大的能量来源。“我喜欢跟自己较真,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人,我到底是怎么回事”,为此,她不惜“不断地撕开面具、打破相的束缚、卸掉造作的担子,把真实的状态释放出来”,这个认识自己的旅程对她来说就是生命“最不可思议的事”。
音乐是与内在接通后的诚实表达
HAYA的音乐总是透着很深的清明和宁静。这源于塔娜要求自己对声音保持清醒的觉知,“每一首歌曲我需要很清楚我该怎么发声,我们的音乐需要我这样做”,否则她会一直不舒服。但在《迁徙》这首作品中你能听到她的“失控和疯狂”,曲中的女声变化极大:有沙哑低沉的呓语,有赞美诗般的美声,结尾处一声嘶吼往空中钻,让人瞬间毛孔张开,全身爆冷。塔娜说这种“癫狂”的状态是因为“看到土地被撕裂,家园被毁坏后内心的疼痛,它不是某个人的疼痛,它是属于一个族群的疼痛”。
塔娜说音乐是她与内在接通后的诚实表达,“灵性是平等的,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那个灵性的部分。我希望HAYA的音乐能与这个部分发生共鸣,这就是我们想做的。”
心探索:除了现在的音乐风格,还有哪些风格和类型是你愿意去尝试的?
黛青塔娜:关于未来的音乐,我们会做很多尝试,不会固定一个模式套住自己。我们很喜欢trip
心探索:你说你很爱思考一些问题,“一睁眼脑袋就开始运转”,这个特质跟艺术创作是否会有矛盾?因为艺术有时看似要很随性。
黛青塔娜:我觉得没有矛盾。其实嗓子特别好的歌手非常多,尤其是蒙古的女孩子,她们的嗓音真的特别美,跟夜莺跟百灵鸟似的。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多有天赋的人,但是很可能是因为我总是喜欢去想,去探索,去跟自己较真,看自己到底是什么人,我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恰恰是这个帮助了我很多,让我知道什么是声音,我应该怎么发声,这些认知不仅是对自己声音的训练,也教会我要去观察自己。
心探索:在歌唱时,你更在意听众的感受,还是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和表达?
黛青塔娜:我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我不在意听众,我觉得我不能在意他们,如果我一直在意他们的反应,那(演唱)就不真诚了,很多杂念就进来了。观众需要的不是你在意他们,而是他的心忽然被这个人的声音触碰到了。其实,那是更大的一种在意。
心探索:共鸣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黛青塔娜:要想跟听者有共鸣,我必须对自己百分之百地负责任,完全地诚实和真诚,这样对方才能接收到你的信息。我只确定我要做的是这样的事,要走这样一条路,我只有这么做了,它才能生长得很好,一直往上走。
心探索:HAYA的音乐常被人称为心灵音乐、疗愈音乐。疗愈、身心合一这些词现在很流行,你对它们怎么理解?
黛青塔娜:流行这些词是好事,说明人们对心灵对内在更关注了,开始照顾自己了。我想我能照顾好自己安顿好自己就好了,至于别人觉得我的音乐能疗愈他,给他一些帮助,我觉得很好,特别感恩。但这个不是我的目的。
心探索:你做音乐并非为了疗愈谁或者唤醒谁?
黛青塔娜:我不会这么想,我的音乐不是为了治疗或者疗愈别人,不可以这样想,至少我认为没有必要这样想。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灵性是平等的。
心探索:你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黛青塔娜:就是内在,内在是有很大能量的,但是我们都需要通过对自己的认知慢慢去恢复它,跟它接通。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常识、逻辑、认知,会阻止我们和这个能量联结。我说到的这个常识可能是我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它们是必要的,但它们跟内在的灵性或许离得比较远。如果你想获得灵性的话,就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在。有一句话说:当你诚实地面对内心的时候,就会发现无穷的能量。
内容来源《心探索vol.61》
------------------------------------

更多资讯请关注:“百合春天”公众账号
或关注:“心探索”公众账号
心探索•心灵成长自助手册
一本与你共同探索内心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