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春天—心探索】行者:处处无家处处家

行者,祖籍洛阳,生于1985年,尺八传习人、作家、古琴学子、中华文化提倡者。少年志于建立自己的人生,弃学开始流浪。杂事诸工,辗转文字。十年间两次遍走中国各地、越南、尼泊尔,目前暂居北京。
2001年的一天,两个星期后,行者即将迎来他的16岁生日。那天中午,他思索起读书、工作,然后结婚生子的生活,忽然有些莫名的忧郁。和大多数人一样,过按部就班的人生,然后一天天的变老,直至死去,这就是存在的全部吗?是否会有一个全新的世界等待着自己去开启?待至傍晚,行者终于下了一个决心——他要去闯荡天下寻找答案。他把地图找来,选了7个南方城市,又用一首歌的最后一字确定了初始目的地,便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这,不过是行者十年流浪生涯的开端。在路上,他经历种种磨难。为了生存,陆续做过建筑小工、洗车工、首饰工、餐厅服务员、杂志编辑等等。在路上,他穿汉服、着草鞋,长发披肩,随身携带一支尺八,仿如唐朝穿越而来的落魄书生,又像是带发修行、浪迹天涯的隐士。他的行踪每年踏遍二十至五十余地,以四海为家,以天地为屋宇。渐渐地,16岁的少年蜕变成为了眉目清朗、气宇轩昂的男子。
如此的漂泊,该如何安置心中那份“乡愁”?心灵应归于何处,才能不断汲取那份前行的动力?这对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在云南的美丽山谷中,在清幽僻静的寺院里,行者也曾栖息下来,读书、修习尺八、涵养心性。而在因缘流转、需要上路的时刻,他又一次次踏上不畏艰苦的旅程,把所经的磨难化作成长的精神资粮。对于他来说,每个人都走在从生到死的路上,而不管流浪还是栖居,都是为了寻找自己,成就自己。
2010年,行者来到北京,与友人创办了“明心书院”。今年7月,他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天上大风》,作为十年漂泊的纪念与总结。同时,他也正在北京西郊筹建“行者书院”,希望能为同道者营造一个可以雅集、读书的心灵家园。不知为什么,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喜欢过的诗句:“那些已知道在严寒中生活是怎么一回事的人,会在院子里辟出一小块地来,种上他们的向日葵。”

浪迹天涯,为了找寻真正的自己
心探索:16岁那年离家,开始流浪生涯,当时你对“家”有何感受?是什么样的勇气和初衷让你选择了离家,踏上一条特立独行的人生道路?
行
离开的原因则是小的时候,由于我上学太早(三岁多上学),没有真正的玩伴,内向而孤僻。少年时期,又一直很想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是学业完成后工作、结婚、养孩子,周而复始,还是一天天的过完一生,直到死亡?我想不明白,可又始终觉得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所以就选择了闯荡天下去找寻答案。而且那时我觉得成年之后可以养活自己,敢做敢当,才是一个男子汉。
心探索:可否描述一下长年间不停行走、居无定所的生存状态?如何克服内在的孤独、脆弱和生存的危机感?这方面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可以分享吗?
行
对我来讲,印象深刻的经历很多,却也可以说一时记不起来详细的哪件事情。因为孤独、脆弱、生存危机就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常常又不自知。如果要去谈怎么克服它,那么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吧。我只觉得,当人做好了,事情也做好了,你就会超越旧我,成就新的自我。当走过来后,就不必再去反复思量之前的任何事情。因为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不是为了流浪和旅行,而是为了找寻真正的自己。
心探索:对于常人来说,“家”是心灵的停泊之所,也能提供温暖的休憩和安全的庇护。在路上的十年,是否会有一些地方让你产生想要停留下来安居的冲动?
行
所以若说安居的想法,即使有过,也是很快就忘记的。譬如在云南的一个山谷里,有湖泊和野花,也有果子,我就想在那里隐住下来,还有想过在一些僻静的寺院居住下来,匿迹埋名。但目的只是暂时的栖身,读书涵养自己。
心探索:这些年来,你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多年的行走生涯中是否很少回家?请谈谈回家的经历。
行
十年间,我回过四次家。最近一次是我出版新书之前,回去看望父母,给他们买了一些家具。回家很少,一是在游历山水中,浑然不觉光阴。一是我不知如何面对故乡的物是人非。记得其中有次回家,我的一个童年伙伴已经成婚,他三岁的小女儿在我面前唱豫剧。另一个童年伙伴在路上边开车边叫住我,几乎都不敢相信是我。还有一些亲戚、朋友家的小孩,都不知道我是谁,还以为我是外地人。我当时的感怀很深。
心探索: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讲,爱情是一个梦。你有过追寻和实践这个梦的想法吗?
行

我的心灵,就是我的家园
心探索:是从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因缘开始习尺八?尺八于你是一种心灵慰藉,是一种修行方式,还是……
行
心探索:有段时间你在苏州太湖边的寺院学习尺八,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行
心探索:在云南束河古镇,你也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隐居生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停留下来?是否在那里有一种心灵家园的感觉?
行
院落里有琴室,有书房,有禅堂,有曲水亭和走廊。草堂的匾额是沈鹏先生所题,其他为我的一个法师朋友所提。满院有各类花草,早晚可抚琴读书。在我有生之年,那是一段最为梦幻,也最有收益的生活。
心探索:目前你在北京创办了一家“明心书院”,是主要致力于传承和研习传统文化吗?未来准备在北京长期扎根,还是将继续行走下去?
行
至于何去何从,我准备在北京的西郊租下一个院子,建个行者书院,和朋友们一起雅集、读书。但也有可能找个僻静的世外之地,继续隐居下来,积淀自己。
心探索:总结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漂泊,你觉得生命的价值和终极意义是什么?你认为自己是否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家园?
行
内容来源《心探索vol.33》
------------------------------------

更多资讯请关注:“百合春天”公众账号
或关注:“心探索”公众账号
心探索•心灵成长自助手册
一本与你共同探索内心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