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卷
春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20,312
  • 关注人气:4,6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西自驾游第六天 4000w像素的拉斯维加斯

(2015-02-13 15:01:54)
今天的任务是从洛杉矶赶赴拉斯维加斯,总行程大概三四百公里,需要开4个小时的车。不过,我们一大早出发,等入住赌城酒店已经是日暮时分。呃,这主要是我们一路上看看停停,一会儿是我要去瞻仰一下那个山坡上的好莱坞招牌,一会儿是在半路上给我们的福特探险者加油,一会儿又是路过某奥莱必须本着“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精神再次进去扫货...总之,这四小时的路程硬生生的被我们欢乐的拉扯到一整天。我还担心Chris同学连续开车会太劳累,没想到他今天兴致高昂的一个人开完全程这会儿大概正和他家领导在逛店?


因为玩得多,所以照片就少:1、好莱坞那块招牌近看的感觉反而比想象中的要小一些;2、高速公路限速70迈(约112公里/小时),我感觉天上飞的鸟都比我们车更快一些;3、拉斯维加斯的酒店为了迎接农历新年,纷纷在软装上打起中国牌。特别是我们所住的恺撒宫不但门口高悬“恭喜发财”中英文横幅,甚至在赌场门口都贴上了“通四海达三江”的对联,简直笑死个人~


晚上带家里领导视察拉斯维加斯大道夜景,顺带着用小脚架支撑E-M5 II在路边随便拍拍。自己感觉似乎还是前面几张在恺撒宫商场里手持拍摄的画面比后面用脚架扫的几张更好看。这几张手持照片的感光度从ISO500-1600不等,大家可以看EXIF参数来辨认。记得我上次说随着感光元件性能提升以及处理引擎算法的改进,M43的高感性能可以挑战部分APS-C产品。结果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说这种“越级挑战”的说法是枪手言论,是对厂商的无耻吹捧。我本来想给出若干DPreview的对比图例,后来想想也懒得和这种人多费口舌。枪手就枪手吧,吹捧就吹捧吧!反正我已经是多年资深“奥炮”,大家看看这些图片效果自己评判我说新机可以挑战APS-C是否过分吧。对了,请注意:有一张16:9的音乐喷泉照片来自于松下LX100的4K视频截图。等我回国后,会给大家上传一些松下4K/奥林巴斯2K的视频源文件。要知道目前M43对视频市场的开拓投入甚至超过了照片市场。前几天还听说著名的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拍品牌大疆正式加入了M43联盟阵营呢。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05.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800  光圈:F/4.0  焦距:40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06.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320  光圈:F/5.6  焦距:35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07.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500  光圈:F/9.0  焦距:48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08.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800  光圈:F/6.3  焦距:125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09.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1600  光圈:F/2.8  焦距:12毫米  感光度:5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0.jpg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1.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60  光圈:F/2.8  焦距:18毫米  感光度:5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2.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60  光圈:F/2.8  焦距:12毫米  感光度:16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3.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60  光圈:F/2.8  焦距:24毫米  感光度:16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4.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60  光圈:F/2.8  焦距:20毫米  感光度:10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5.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0.6  光圈:F/5.6  焦距:12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6.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4  光圈:F/18.0  焦距:19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7.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1/30  光圈:F/2.8  焦距:12毫米  感光度:16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8.jpg 
对了,有网友问奥林巴斯E-M5 II利用像素位移,以连拍8张的方式合成4000w像素照片的实际效果如何?之前我们编辑做快速评测时曾经做过一些影棚环境内的对比。他们的做法是将4000w像素的图片resize成1600w像素图片,与原生JPG做对比看哪个细节更好。我今天晚上也用高像素模式拍摄了一点4000w像素的JPG,但对比方式有所改变:将原生1600w图片放大到4000w像素,然后和高像素模式拍摄的画面做一下对比。所有对比图片,左侧为1600w放大到4000w,右侧为高像素模式拍摄出来的4000w。对比如下: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19.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0.5  光圈:F/7.1  焦距:23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20.jpg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21.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2  光圈:F/5.0  焦距:12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22.jpg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23.jpg 

品牌:奥林巴斯  器材:E-M5MarkII  时间:2015-02-13  快门:2  光圈:F/5.0  焦距:12毫米  感光度:200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86_1000/285724.jpg 
很明显,依靠像素位移实现的4000w高像素的确能让E-M5 II获得比过去更好的细节表现,我们M43家族终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1600w像素天花板。这个技术毫无疑问是有用并值得在未来其他奥林巴斯机身中得到推广。但是,这个模式的使用局限性也很大:


1、必须使用三脚架或者将相机放在一个固定不动的物体上,即使是轻微的震动也会导致高像素图片的拼合失败。甚至我有一些用长焦头在白天拍摄的画面,也因为小三脚架无法在风中稳固支撑机身而导致拍摄失败——拼合出来的高像素图片有各种残影,根本无法使用;


2、光自己静态还不行,画面中不能有明显运动的物体如行人或者车辆,否则也会留下片段式的残影,看起来很不自然。今晚拍摄的画面中虽然有一些流水画面,但好在弱光长曝光使得流水本身就比较动态模糊,所以拼合起来也看不出什么毛病;


3、该功能依靠CMOS精确位移,因此原则上只支持奥巴这种机身防震的产品,而采用镜头防震的松下似乎无法应用这种方式获得高像素。因此,对于M43而言,这种高像素方式依然只是权宜之计,最关键的还是要看43尺寸感光元件本身是否能迎来像素革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